解析宫腔镜电切在妇女子宫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kto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运用宫腔镜电切方式对于子宫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78例,依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例数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方法。结果 无论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还是β- HCG指标降至正常的所需时长方面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均比对照组好,且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宫腔镜电切的手术治疗方式对瘢痕妊娠实施治疗能够在获取到极佳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其治疗的科学安全性,避免出现如大出血的一系列问题,为患者身体的痊愈恢复提供帮助。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剖宫产;瘢痕妊娠
  子宫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主要是指一种在患者实行剖宫产后,其瘢痕的缝隙中出现胚泡,属于术后并发症的一种。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概率虽然较低,但其危险性却极高,一旦出现,便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分析研究运用宫腔镜电切方式对于子宫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病症的治疗效果,文章选取了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78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均经相关临床表现及仪器诊断确诊。所选取的7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5~45岁,平均年龄为31.2±1.3岁。所有患者均具有剖宫产史,所隔时长为7个月~5年,平均时长为2.3±0.8年。经过B超仪器检查,在患者的宫腔内未出现妊娠囊,在其手术切口瘢痕处存在妊娠囊及混合性包块。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均较为稳定,排除存在手术治疗禁忌的患者。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方法。
  1.2.1 传统手术操作
  对3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型的手术操作,手术类别为清宫术。
  1.2.2 宫腔镜电切治疗
  在实验组患者正式实行手术前对其进行检查,在手术开始前的半小时对患者的宫颈实行软化操作,进行米索前列醇0.4mg的用药。在正式实施手术时,选取患者的膀胱结石位,对其生殖系统进行消毒清洁处理,对子宫的具体位置及形状大小进行明确。运用扩张设备将患者的宫颈进行扩张,直至7cm左右为止。之后在患者的体内进行宫腔镜的放入操作,并缓慢将其推至宫底处。对患者宫腔部位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观察,对妊娠组织及子宫峡部的关系进行确定,之后再运用电切割的方式对患者子宫前峡部的妊娠相关组织进行清除处理。如遇必要情况,可对患者实行重复操作。将所有组织清除处理完成后将其送至病理科室检查。若患者出现局部出血的情况,可适当对其进行电凝止血处理,如果存在大量的凝血块则可进行适当科学的负压吸引操作。在手术完成后再对患者进行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从而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1]。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如手术时间、出血量还是β- HCG指标降至正常的所需时长等多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状况及恢复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状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β- HCG降至
  正常时间(d) 月经来潮时间
  (d)
  对照组
  实验组 39
  39 41.2±5.3
  29.5±2.6 109.2±12.6
  65.2±8.7 33.7±5.1
  16.7±1.8 62.5±5.8
  39.2±5.3
  通过对表1的对比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β- HCG指标降至正常的所需时长以及月经来潮时长等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好,且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剖宫产手术应用率也在逐渐增高,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剖宫产手术实施率已达到了46%以上。而在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妇女并出现妊娠异位的患者中,有6%左右的患者为术后瘢痕妊娠[2]。现如今,瘢痕妊娠病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相关学者经研究认为,妇女在实行了剖宫产手术后,其手术切口瘢痕处存在着部分缝隙,极易使得胚胎进入到缝隙中之后在瘢痕内部开始生长。由于瘢痕部的内部组织较薄,胚胎在进入到瘢痕内部后将会种植于子宫肌层处。妊娠的不断发展使得相关的组织将会对患者子宫部位血管进行侵袭,造成血管破裂的情况,继而引发出血。妇女子宫处下段的组织较薄,无法通过收缩的方式对出血情况进行压迫式处理,患者极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在对瘢痕妊娠的诊断中,常常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误诊而实施的错误治疗操作,如对患者子宫进行切除等使得患者的身心遭受了巨大损伤。近些年来,剖宫产发生率的逐渐增长,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强。
  在子宫瘢痕妊娠确诊之后,急需进行的便是妊娠状况的终止工作。宫腔镜在近些年来的医学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化,属于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有相关学者认为,运用宫腔镜能够对位于瘢痕内部的妊娠囊的具体位置及周边血管的分布状况进行科学的确认辨别。运用宫腔镜电切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手术医师对位于患者子宫壁上的胚囊进行科学的取出处理,使得周边血管被充分电凝,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术后出血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运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瘢痕妊娠的治疗能够进一步科学降低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大出血状况的概率,对患者的子宫进行保留。宫腔镜电切治疗方式在当今医学领域中是一种主流式的治疗方式,在瘢痕妊娠的治疗中将其进行应用,能够起到直视宫腔的作用。在定位方面较为准确科学,对于妊娠病灶的去除处理也较为彻底,并且能够对术中发生的出血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解决[3]。与传统清宫术相比,宫腔镜电切的治疗方式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子宫穿孔或是术中大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的情况。对于瘢痕妊娠的治愈率为100%。在手术完成后,患者整体的恢复效果较为优良,且所需花费的时间较短,不会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患者今后的生育也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子宫瘢痕妊娠属于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病,对于该病的确诊通常采取的是阴道彩超检查。在病情确诊后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着重的分析考量,积极选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从而帮助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采用宫腔镜电切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患有瘢痕妊娠病症的患者实施治疗能够在获取到极佳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整个治疗过程的科学安全性,避免出现如大出血等的一系列问题,关注患者生命安危,为患者身体的痊愈恢复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于亚梅.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療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3(10):3635-3636.
  [2]王和坤.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2):54-55.
  [3]王爱丽,黄守国,吴清萍,林文.宫腔镜电切在子宫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09):1202-12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O型孕妇血型IgG抗体与新生儿HDN的关系。方法 对160例O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血型IgG抗A(B)效价检测,新生儿血型血清学及胆红素检测,探討孕妇血型IgG抗A(B)与新生儿HDN的关系。结果 160例样本中,63例母亲IgG抗A(B)效价≤64,新生儿血清学及胆红素检测正常,孕妇血型IgG抗A(B)效价上升为128、256、512、≥1024时,新生儿HDN的发病率为2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调研总结,分析围手术期乳腺手术中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回顾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542例乳腺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乳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0.41%;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第1代头孢菌素、非典型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结论:我院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引起重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和内皮素(ET)定量检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均相竞争法检测300例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5天血浆D-Dimer及ET水平,观察指标变化。结果:300例患者有15例并发深静脉栓塞(DVT),其中3例并发肺栓塞(PE),并发DVT组术前、术后血浆D-Dimer及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Slug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 月~2013年12月骨肉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骨肉瘤中Slug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8例骨肉瘤标本纳入研究,在骨肉瘤组织中Slug和E钙粘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25.0%。结合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发现,Slug、E钙粘蛋白表达与骨肉瘤转移发生相关,同时还
期刊
耒阳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湖南耒阳 421800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中风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借用计算机技术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以及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0篇文章,选取175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对照疗法相比,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氨溴索不同剂量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患者氨溴索剂量为15mg/d,B组患者氨溴索剂量为30mg/d。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Rh血型表型检测在保证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000份需要血型检测患者的血清样本,将其进行Rh血型的筛选与分类,使用微量板盐水法用抗D试剂对血清样本进行Rh阴性的初步筛查,然后对Rh(D)阴性进行C、c、D、E、e抗原检测,以确定Rh血型表型。结果:40000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110例Rh(D)阴性血型,占0.28%。经对Rh(D)阴性进行C、c、D、E、e抗原检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门诊进行输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患沟通技巧。结果:加入相应的护患沟通技巧后,治疗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加入护患沟通技巧可有效增加护患之间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隐蔽性高血压(MH)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加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各治疗组的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评价阿托伐他汀对老年MH血管活性物质及血压的影响,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MH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治疗4、12周后,观察组患者SBP(收缩压)和DBP(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予对照组进行单一的依那普利治疗,服药剂量为10mg/d,4周为一疗程。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