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应基于儿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的童话教学中,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没有从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样式出发,没有基于儿童的特点及儿童的需要设计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童话教学课堂,导致课本中的童话对儿童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下面我结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三个小伙伴》这一课例,谈谈基于儿童的童话教学。
  一、创设童话的情境,激发儿童的阅读力
  师: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谁来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只见小野猪拱起尖尖的嘴巴开心地跑来,小袋鼠挺着自己的育儿袋自信地从屏幕背后走来,小象开心地将自己长长的鼻子举起一摇一晃的走来)
  (静静端坐着的孩子们开始激动起来,有的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站了起来!)
  生1:小野猪!
  生2:小袋鼠!
  生3:小象!
  师:孩子们,这三个小客人今天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把他们三人称作——三个小伙伴。
  童话教学需要童真与童趣。教师在开启童话教学课堂的第一幕时,通过富有童趣的音乐与动画,以及童话般语言的渲染,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在这样童话般的情境中,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了,兴致立刻高涨起来。他们有的站起来与童话中的主人公热情地打招呼,有的忍不住挥起手来仿佛要与童话中的好伙伴握握手,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恰恰折射出孩子们童心的涌动。儿童太需要童话了,他们仿佛就是童话故事中的一员。在这样富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儿童阅读童话的热情被点燃了,也激发了儿童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走进童话的视角,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师:三个小伙伴利用身体的优势把三个困难全解决了,真是了不起!课文用短短的近二百个文字讲述了这个可爱的童话故事,假如我们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小野猪、小袋鼠、小象我们会怎样来演一演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童话故事呢?四人小组合作,三个主角,一名导演。
  (孩子们立刻忙活起来,导演开始分工,各角色开始准备自己的台词、道具,模拟自己的动作,揣摩自己的表情。)
  师:《三个小伙伴》童话剧表演现在开始!
  大幕一拉,小野猪、小袋鼠、小象开始表演!
  ……
  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教师常常使用的教学形式。然而,很多教师设计的表演只是为表演而表演,只是从形式的角度出发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没有真正从童话教学的目的出发,没有从儿童童话素养提升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引导表演。这样的表演只是童话内容的简单复制。因此,要想让童话真正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引领儿童走进童话的视角,以童话主角的身份来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在表演属于自己童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童话的种子也得到了萌发。相信从此,他们不仅乐于读童话、敢于演童话,更会主动写童话。
  三、品味童话的语言,培养儿童的审美力
  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我们先来听听小野猪是怎么回答的?
  生1:“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听,这位小野猪尤其强调这两个“不要紧”,你能将“不要紧”换个词吗?
  生1:没问题
  师:可以。
  生1:没关系
  师:也行。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
  (1)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
  (2)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
  自己读一读,你喜欢哪种表达的方式?为什么?
  生1:第一句。(大家一致认同)
  师:那第一种表达的方式好在哪里呢?
  生2:两个“不要紧”可以读出小野猪对做这件事情很有把握。
  师:很有道理,还有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3:两个“不要紧”更能看出这样的语言符合童话故事中人物的说话语气,能看出小野猪非常的可爱与天真。
  师:老师微笑着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生4:两个“不要紧”可以看出在大家困难的时候,小野猪赶快为大家解决难题。
  生5:这样也可以看出小野猪很着急地告诉大家,他有方法,让大家放心,可见他乐于助人。
  童话本身就是为儿童创作的。因此在童话体裁的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在童话的情境中品位童话的语言,走进童话的视角去激发儿童的阅读力,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审美力,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在童话那个亦虚亦实的奇妙境界里,分辨真善美,强化思维,陶冶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教育。
其他文献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能写出内容新颖、构思精巧的文章,是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并注意观察。因此,教师要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就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一、自由度——让学生的思维驰骋  在指导学生描写一处家乡的景点时,在描写枫树湾这一处时,学生写出了精彩:“微风一吹,树上的枫叶有的沙沙作响,像在演奏欢迎曲;有的缓缓落下,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无数片枫叶落下
苏教版第十二册《孔子游春》一文,描述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春的情景,通过对赏春、论水、言志这三个场景的描写,表现了泗水河畔盎然的春意和师生间浓浓的情谊。文章语言优美,说理透彻,师生的深情如同清泉缓缓流淌在字里行间。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载体,以走进语文的广阔天地,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一、搜集、处理信息,构建展示自我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前不久,在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建成“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研讨会上,著名特级教师杨献荣为我们执教了《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沪教版)一文。课堂上,明了的三次阅读(初读——再读——三读),简单的三个板块(粗知内容——体悟情感——学习表达),递进的三层问题(课始发问——以问追问——以问教问),真正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明白了文本“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杨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撩起了阅读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这种交流更加顺利、通畅。除此之外,最有效的增进师生双向互动的方法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疑点进行讨论,对学生的状态即时评价反馈,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的课堂提问似乎依然“枝繁叶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将作者浓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我们通过朗读、体悟和回忆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时,他们才能回想起自己生活中那感动一瞬的细节,而那一刻,再将这种感情凝固于笔端,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次抱母亲》为例来讲述。  一、读课文  课文中,作者回忆与母亲生活几十年时是这么说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拉着我的手,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
区“领航杯”教学大赛,均为骨干竞技,课题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鸟语》。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应该不难教,但很多老师一开始就不知道究竟应该教什么。于是,我和老师们共读、共教、共研,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时光。如果说“聊读中解码文字,追忆里品味真情”是此课的境界,那么追本溯源,应是备课过程中的磨砺。  一、语文被品德化的教学现状  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哪些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小学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块“处女地”。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生活体验,使得他们的语文思维呈现出了多样性、灵动性、发散性等特征,因此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性和学生语文思维的流动性使得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随机应变”。让语文课堂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再具有“张力”和“弹性”,让学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要全面发展学生语文基本技能,培养基本素养。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连基本的语文能力都不能达到,常常游走在课堂阅读的边缘,制约了教师在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引导。如何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笔者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现从自己在《船长》的课堂阅读教学实践入手,来谈谈关于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初读悟体验,抓好基础内容  《船长》这篇文章设计非常独特,堪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主题单元“过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本文少有浓墨重彩的大力渲染,处处点到为止,体现了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新课标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下面,笔者将以《老北京的春节》一课的两个片段教学为例,略谈自己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商榷。  片段一:学习第2自然段(课文: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是民族生存进步的动力,而教育是民族兴旺发展的灵魂。创新的教学活动就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活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当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探索,在理论中升华,构建别有洞天的创新教学舞台。  一、教师在创新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  1.尊重学生人格,使学生个性得到解放  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合作学习,感情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