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根金条起家
华润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1931年4月25日,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中央特科人员全部暴露,处于极端危险之中。5月,中央特科改组,由陈云接替周恩来成为新特科的负责人。1931年的一个夏日,陈云在上海交给秦邦礼两根金条,指示他以此作资本,以开店为掩护,为党建立秘密交通站。
接到指示后,秦邦礼化名杨廉安先后在上海开了米店、家具木器店、糖坊、南货店、文具烟纸店,之后还到汕头开办中法药房汕头分房,建立前往江西苏区的交通线,递送机要文件、钞票,护送人员从上海到苏区。直到日军侵入上海,秦邦礼才卖掉店铺转回延安。
抗日联合统一战线成立后,陈云再次指示秦邦礼到香港开办公司,协助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工作。
1938年夏,秦邦礼带着当初结业时留下的资金,出现在香港的街头。秦邦礼初到香港继续沿用了杨廉安这个化名。在无锡方言里,“联合”与“廉安”发音相近,公司的名字与个人名字相关联,更像一家私人公司,利于隐蔽。“联合行”经过中央有关部门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长江局”的批准后开始使用。
抗战年代,联和行与廖承志、潘汉年领导的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及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联手在香港和海外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募捐活动。联和行将募捐到的钱物,经秘密通道辗转运抵武汉、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再分批转运到抗日根据地,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输送了大批西药、通讯器材和运输车辆。
那时,联合行的主要任务是办理出口和进口手续、出售桐油,联系进口货物,并负责兑换国币和外汇,结算账目。日军投降后,秦邦礼向周恩来等汇报,尚有1000万的货物,在那战争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资产了。
抗战胜利后,受周恩来的指示,联和行改组并更名为华润公司。同时,党中央决定将我党在香港的另几家重要贸易机构广大华行和五丰行与华润公司合并,并在此后又陆续将党在香港的贸易机构统归华润公司,形成了今日华润集团的雏形。
从党产到国产:新中国的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华润公司归属中共中央办公厅管理,是党企。1952年,华润公司迎来第一次重要转型。中共中央决定将所有党企移交國家,10月24日,经资产评估,中央贸易部向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支付了收购华润公司的全部资金。至此,华润14年的“党产”生涯结束,依靠两根金条起家、历经战争洗礼的华润公司,此时已成为一家拥有2000万美元资产,归属国务院外贸部管理的国企。彼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新政权,中国的贸易伙伴局限于苏联和几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华润公司被指定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作为内地在海外最大的现汇来源窗口,华润不遗余力地扩大国内出口,其进出口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一度占30%的份额,有效建立起西方商界与新中国的业务往来渠道。
此时,华润公司已经代理了150类、上千种出口物资,许多商人前来洽谈时需要“看货”,但华润公司当时非常为难,因为公司基本上没有样品。
华润公司出口部时任经理吕虞堂回忆:“我们在办公楼里做了七个陈列柜,将国内七个出口总公司的展品放在这里,买家来了先看货、后签合同。”
七个展柜大大提高了出口工作的效率。受此启发,华润公司时任总经理张平同意出口部开辟一个展室并试办一次大型展览。在国家外贸部出口局的支持下,华润公司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于1956年元旦开幕,不仅吸引了商人,也吸引了香港市民和海外游客。
展销会的成功,引起了外贸部的极大关注。1956年春季,外贸部出口局、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官员前往广州,商议筹办规模更大的出口商品展会。
不久,一份由外贸部起草的建议报告交到时任副总理李先念的手上:由外贸部统筹全国外贸系统提供参展商品,广州承办,华润公司则负责邀请港澳和海外商人。
1956年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召开,开幕当天,92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水泄不通,参观人数超过1万人次。通过这次“练兵”,中共中央和外贸部决定,自1957年起,每年举办两次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这一次展览会成为了广交会的序曲。
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与香港的稳定剂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华润公司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一方面,华润公司把内地的外贸机构带到香港,帮助各省市自治区、各部委在香港开办窗口公司,使“粤海”等一大批公司迅速崛起;另一方面,华润公司通过咨询、介绍、引荐、参股等方式,把港澳和海外商人带回内地,进行实业投资。
在改革开放初期,华润“陪同”港澳商人和外商回国投资,这种陪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参股,一种是牵线搭桥并成为名义上的合伙人。在华润的帮助下,外商逐步找到了进入内地的“门”。
这些投资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也使投资者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内地的竞争力得以提升,港澳商人的实业化水平和竞争力也得以大大提高。而在扮演开放的桥头堡的同时,华润公司也担负起一家中国企业对于港澳繁荣稳定的社会责任。
为了解决出口香港物资的运输问题,1962年春,经国务院批准,铁道部、交通部、外贸部共同协调,从武汉江岸站开出一列快车,经由沿线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至深圳,专门运送出口香港的商品。
1962年3月20日,751次快车从武汉江岸出发,行程1254公里,历时53小时,满载着运往香港的出口商品,开进深圳。在751次快车开行100列时,国务院决定,在上海、郑州加开两列快车(753次、755次)。这“三趟快车”,由外贸部牵头、内地各粮油进出口公司组织货源、铁道部组织运输,由华润公司在香港组织销售。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82年,华润公司一直以私人名义在香港注册,通过内部协议,由私人代国家持股。1983年,华润公司改制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形成股权关系,注册资本由原来的500万港元扩大到2亿港元。改制后,华润由国营公司向国有控股、股份多元化的方向转型。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