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蒙《说钱(附一则)》驳议

来源 :东方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常告诫自己:《管锥编》、《谈艺录》很不容易读懂,不认真研读,我们只能开口就错;不深入理解,我们就会一说即俗。把钱钟书说俗说错者,夥也!老实说,对于“钱学”(钱钟书研究)文章,除少数几位可信赖的学者,我仅仅是泛观浅览——一般掺合“钱学”的轻心之诋,漫与之评,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欺欺人之谈,不屑与之辩校。
  《东方文化》2001年6期载季蒙《说钱(附一则)》一文,有研究生持以问疑,作为老师,则不得不解难析惑了。
  学术良知或文德且不说,治学的基本方法是,一要弄清“概念”;二要辨明“思路”。《说钱》一文,首先就连“概念”都没有搞清楚。
  《说钱》宣称:“据一般哲学辞书介绍,体用之名的连用,较早见于《荀子》一书”,引《富国》篇云云,认为体用二字相连,从荀子至今,概为“常规用法”,而钱钟书却对此不知误解。作者把“一般哲学辞书”当着权威著作来批驳《管锥编》,适见其捉襟见肘也。且也,要是连“一般哲学辞书”都不认真查阅呢?
  据《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体用”一条,就有三个“概念”或三种“用法”(不知道是否有谁规定了哪一种是“常规”)。“1体指形体、形质、实体;用指功能、作用、属性”,下引《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2体指本体、本质,用指现象”,下边就不再引《荀子》了,而是引王弼《老子注》:“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3体指根本原则,用指具体方法”,下引张之洞《劝学篇·会通》:“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显然,上述三概念,1是指“唯物论”。反观《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据上下文,第一句是说天然,浅显的解释可以是“天生万物,各有其用”;第二句是说人为,浅显的解释可以是“贤愚贵贱,各有其位”;属于荀子“明天人之分”(《天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蔽》)的唯物认识论,也就是说,并未涉及“体用相待”的思辩。2则是指“辩证法”;俗白的解释可以是“泥土不仅捣实用作砖,掏空也能用作碗”,或“无为有处有还无”。3则姑置诸不论。
  我们必须仔细辨明钱钟书论“体用”的思路:《体用之名》要论的是上述概念中的2,而不是1。有关“天然”与“人为”、“唯物”与“唯心”的关系,《管锥编》多有论述;而在论《周易正义》的《体用之名》一节,要论的乃是“辩证思维”;故其说“体用”,完全没有必要根据《荀子·富国》来做文章。《管锥编》论“体用相待之谛,思辩所需”,当然也显然是探究思辩思维,属现象学、分析哲学的范畴,其通达与深细,《哲学大辞典》未可与之同日而语。《说钱》却牛唇不对马嘴,以并未认真查阅的“一般哲学辞书”为前提和依据来申论发挥,从而判断钱钟书不说《荀子·富国》是“体”、“用”二字连用的“较早”(《说钱》说的就是“较早”)的来源,是“误点”,是“明显的错误”;直是鳖厮踢也,与之辩校,真有徒费口舌、浪抛心力之感。
  不得已还是来看看《说钱》的逻辑吧。《说钱》认为,从《荀子》到王弼注《老子》一直到张之洞,“体用之名的常规用法”,在“中土”从来如此,而钱钟书却无端标举佛学: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谈艺的巨著,在文艺学上有很多发现,但是文史哲方面却有一些误点。比如《体用之名》一节引诸家之说追溯“体用”的来源,谓“夫体用相待之谛,思辩所需;释典先拈,无庸讳说,既济吾乏,何必土产?当从李斯之谏逐客,不须采庆郑之谏小驷也。”明言佛学先具备了思辩的体用思想,中土译介佛书,援引佛学补充了本土思想的不足。……据一般哲学辞书介绍,体用之名的连成一片用较早见于《荀子》一书,《富国篇》云:“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可知体用之名系指事物同时具备的两方面性质,而且是做常规使用的。……体用之名亦见于王弼著作中。……可见体用之名的常规用法,还是其主要方面。……之所以《管锥编》一书中存有文史方面的误点,可能直接与作者单纯一味的文艺观点和标准有关。
  《说钱》指责“《体用之名》一节引诸家之说追溯‘体用’的来源”,均未溯源于《荀子》(张按:再强调一次,《体用之名》考察的并不是“体用”二字连用的来源,而是“体用相待”的源流);《说钱》的作者居然比历史上的“诸家”都要厉害,从而独自从“一般哲学辞书”里发现了“体用”二字连用的来源,此令人叹息者一也。
  钱钟书对空言“常规”的浮泛肤浅之论,深恶痛绝,他称引勃莱克:“作概论就是傻瓜”。在他的论著中,“体用”二字一点都不“常规”:“盖佛理而外,词章,经济亦均可言‘体用’”,纷纭万状,幽渺无穷;他花大力气作出具体而精深的探究(岂止论《周易正义》之《体用之名》一节,还有《管锥编》论《老子》王弼注若干则,以及许多散见于他处的随机议论,这儿无法详细介绍)——即使知道“体用之名系指事物同时具备的两方面性质,而且是做常规使用的”这种粗泛不伦的说法,又算哪门子学问呢?钱钟书博览穷搜,覃思竭虑,大规模分析“体用相待之谛”;而《说钱》的作者居然发现了钱钟书不知道或总结不出“体用之名的常规用法”,此令人慨叹者二也。
  更令人佩服的是,《说钱》的作者居然“只看到《体用之名》一节”(《管锥编》1679页,读了不到8页)就能褒贬、判定钱钟书的学术水平——“当时只看到《体用之名》一节,就发现了明显的错误,这时候我就知道钱先生是不精思想史的,他的专长还是局限在文。”读书议论而达到了如此大胆的地步,夫复何言?叹为观止,此其三也。
  以钱钟书之不屑而责钱钟书以不能,倒是不读钱著或“只读一节”而轻薄为文、妄加评骘的人的“常规”手段之一——《说钱》还会贬责钱钟书论《周易正义》“与正儿八经的经学是不搭界的”。《说钱》的作者哪能知道,钱钟书鄙薄“正儿八经的经学”,正是他治学超迈前人的重要特点之一;不赞反诬,疑其不窥“钱学”门墙也。这儿且仅把钱著中瞧不起“经生”的言论(中国文化传统重文人而轻学者、重秀才而轻经生)抄几条如下,希望年轻的后学能悉心体会和领悟,千万别糊里糊涂跟什么“正儿八经的经学搭界”,到头来却不自觉成了每况愈下的学术界的“茫茫队里混混人”(《管锥编》702页)——
  ●[驳戴震解诗经]厥词辨也,然于诗乐配合之理即所谓“准诗”者,概乎未识,盖经生之不通艺事也。(《管锥编》60页)
  ●[驳阮元解诗经]有是哉!经生之不晓事、不近情几如不通文理也。(同上135页)
  ●说《诗》经生,于词章之学,太半生疏,墨守“文字之本”,睹《诗》之铸语乖剌者,辄依托训诂,纳入常规;经疾史恙,墨炙笔针,如琢方竹以为圆杖,盖未达语法因文体而有等衰也。(同上150页)
  ●[驳毛郑解诗经]经生拘迂,以为谑浪调情之际,无闲工夫作诗,诗必赋于事后,而“尔”、“我”之称,则类当时面语,故曲解为追溯之记言。夫诗之成章,洵在事后,境已迁而迹已陈,而诗之词气,则自若应机当面,脱口答响,故西方论师常以现在时态为抒情诗之特色。(同上1227页)
  ●经生辈自诩实事求是,而谈艺动如梦人呓语。(《谈艺录》30页)
  《说钱》还公然贬损钱钟书的人品和人格,读者道眼分明,自有裁判,我实在不愿意浪费篇幅与之理论了。
其他文献
《太平广记》是六朝至宋初小说集大成者,这些飘浮在历史海面上的传奇故事、神异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改写中构建出无数个“当代故事”,聚集而为中国社会史和生活史中绵亘不绝的“在野知识”。  作为北京红砖美术馆的开馆展,本计划由郭晓彦、张健伶策划,高士明担任学术主持,以《太平广记》作为指涉场所与创意时空,其旨无关“太平”,而在“广记”。本展强调以“叙述”作为策展方法与创作策略,试图重新启动艺术古老的叙事潜能,
期刊
5月24日,由方志凌策划的“异·常之境”在北京力利记艺术空间开幕。展览展出康海涛、刘唯艰、王亚彬、吴海洲、尹朝阳、章剑、张雷七位作家近30件作品。此次展览是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要观察对象的“风景展览”。这些“风景绘画”是艺术家们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以及精神情境之间的一段隐谧对话。  最近几年,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悄然出现了一种风景绘画现象:参与其中的不仅是年轻的新锐艺术家,一些成名已久的艺术家也陆
期刊
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原则一定在卢征远那里得到极大满足。从学院派雕塑、极写实的绘画,到录像、行为、观念,卢征远随心所欲地尝试多种手法。他敏捷地抄住身侧稍纵即逝的每一瞬灵感,不管成形与否、成熟与否,或暂时存放,或迅速以作品的形态挑起话头,强行展开讨论。也许是因为早早就将“什么是艺术”这一太过宏阔的命题抛在一边不管不顾之故,卢征远肆无忌惮地让自己尽可能地天马行空。研究者或许会认为他表面上是在拒绝标签化,实则
期刊
4月26日,上舍空间继上次三重展后,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三重展览。《身在其中?》对“意境”这个概念在当下的提及提供了一个参考,参展的三位艺术家赵露 、吴笛笛、崔宇也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源头”与当下的关系呈现了可考依据,但这仍是一个侧面、一个切片,更广阔的构建依赖于更多的个体实践。  在B厅这一狭长而独立的空间中,《鸡毛-席丹妮作品展》营造出另一种氛围。对于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似乎画面中的每个物件都隐藏着
期刊
2014年5月1日,在798艺术区内的彩翼儿童美术馆,迎来了5岁女孩刘宸沂个人作品展《梦的组合》。而此次展览不仅是小艺术家的首场个展,也是彩翼儿童美术馆至今举办的年龄最小的艺术家。此次展览共展出小艺术家创作的油画、国画、水粉画以及泥塑作品近百余幅。  此次展览引起了艺术圈内及媒体的轰动:雅昌艺术网、《京华时报》及《北京青年周刊》对展览境况进行了跟踪报道。《东方艺术·大家》、《艺术汇》杂志也均已注意
期刊
“偏绿:一种与自然相关的态度”于5月23日在五一路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多幅当代油画作品,由著名艺术家毛旭辉先生策展,著名诗人李森、艺术家武俊、艺术评论家王新、张光华、陆猛等担任学术评论,参展艺术家囊括活跃在云南当代艺术圈的马丹、毛旭辉、王锐、宁智、刘仁仙、刘亚伟、刘猛、刘瑜、孙国娟、孙瑾、苏斌、李瑞、杨剑波、张志明、陈群杰、陈玲洁、陈川、武俊、金志强、赵磊明、荀贵品、胡晓钢、段玉海、陶发、普艳、
期刊
作为一件非同寻常的历史变故,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不仅葬送了数千名无辜百姓的生命,而且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受其影响,全球性的政治格局会重新调整,国家间的战争模式会出现变化,世界上的文化关系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预测这一势态所可能发生的影响,不仅可以使我们明确自己的国际行为,而且可以使整个人类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一、政治影响:“后冷战格局”?    2
期刊
较长时间以来,荧屏上的古装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得很,相形之下,学术性历史著作的萧条也是不争的事实。别说晚近的史学新著,即使是煌煌的史册典籍,也失去了往昔神圣的幻觉,而被大众蔑视为迂腐的文字游戏而无人问津。面对这个悖反,稍加用心我们又发现一个问题:不仅经济、建筑、交通、水利、农业等等专门的学科史,而且那些沉重的思想、政治等话题影视上也了无踪迹。那么,吸引观众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呢?——长辫小脚、皇
期刊
忙碌的我们是否还有闲去观赏门前鲜花绿叶之美?是否还有心去记忆一首古诗或新诗?是否还动情于街头无助者的呻吟与乞求?是否曾扪心自问:我还有感受美与苦难的能力吗?  技术社会的特征是人的行为的功利性。竞争、成功、理性的算计成为人们通晓和默许的准则,强烈的欲望通过技术化的活动得以满足, “对技术的狂热追求基于人类的欲望现象,我这里所说的欲望是指黑格尔用语Begierde——急切的欲望,不可抑止的渴求和热
期刊
一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早在远古黄帝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大统一局面。因为:  (一)经过大规模的部落战争,如炎、黄帝与蚩尤之战,炎、黄二帝之战,其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1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说明黄帝已经建立全国性部落大联盟,大统一不但是可能,而且是必然的。“披山通道”,说明已经建立交通管理网络;  (二)黄帝时治理范围“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