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无视,选择正视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身处红尘,也许经常会身不由己。面对需要出手相助的事,有些人常常会选择无视。但我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或是在困难、坎坷境遇的抉择上,我们不能选择无视、逃避,而应迎难而上,正视它,打败它,做真正的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
   诚然,“无视”的人也并非完全错误,这只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人会本能地逃避灾难,躲避伤害,选择安逸,这些都无可厚非。如果不是必须要尽的义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我们无权干涉他人的选择,但求无愧于心。
   林则徐曾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崇高爱国情感的写照。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主张“学其优而用之”,并参与编写了《海国图志》。当人们受鸦片侵害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组织虎门销烟。他没有无视鸦片对百姓、对国家造成的傷害,因此,他才能够在小我与大我面前,不顾个人生死,展开禁烟行动。
   范仲淹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天下苍生之苦,范仲淹选择了正视。他关心百姓,忧心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忧民大爱着实让人敬佩。
   然而,同样在面对抉择的时候,有的人却选择无视。冷漠无情的人遇到事情时总会说:“这与我无关。”他们认为,街上摔倒的老人,独自哭泣的小孩,都与自己无关,完全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大家都抱着“总会有别人站出来”的想法处理事情,那么只会把善良拖成一个无望的省略号,永远抵达不了爱心的彼岸。当个人的冷漠渐渐汇聚成集体的冬天,在寒风中瑟缩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为什么我们不做第一个“别人”去结束这种旁观呢?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罢了。
   雨果说:“动手的人和袖手旁观的人比较,袖手旁观的人更坏些。因为他是懦夫。”我们确实需要一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要知道。微小如你我,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不应该只做“无视”的看客,而应“正视”并贡献出自己的善良,去影响那些看客,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有温度。
  【江苏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指导老师:张绪露】
  点评
   无视的基本意义就是看到却当作没有看到。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范仲淹、林则徐等有识之士登高望远,振臂疾呼:抛弃“无视”,选择“正视”。这不仅是个人操守的坚持,更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需要。只有弘扬正气,摒弃无视或漠视,才有资格做公平正义的接力者和社会道义的传承者。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精髓。当今世界面临诸多重大问题,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作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生生不息的生命体,和合思想是其源头活水之一。《国语·郑语》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指出了和而不同的相处路径。多样的文明和多元的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和而不同的世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交流、扩大
期刊
我们一直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谐是各种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和谐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集体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团结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希望。家庭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温馨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安宁。社会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繁荣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发展和进步。大自然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活力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生机。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如
期刊
孔明曾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拔苗助长的农夫,急于求成,最终只能收获一地枯苗。唯有让自己静下来,看清现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修身养性,志怀高远。   古人云:“心浮則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而静,与心浮气躁相对,是一种心如止水的淡定。在中国古代,既有一腔热血的忠臣,也有勾心斗角的奸佞小人。而真正受人推崇的,总是淡然自若的君子。他们谦虚、宁静,身上自带从容不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四川的李大爷为了看病,转了好几趟车终于赶到医院,却被告知医院为提高效率已取消了现场挂号服务,就医需要“网上预约”。“预约挂号”这一对年轻人来说易如反掌的事,对于老年人却是难上加难。取消现场挂号让“慢一拍”的老人求医问药受到阻碍。在“快一拍”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有很多事情让“慢一拍”的群体只能“望网兴叹”。   针对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
期刊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一炮打响,震动文坛。他从1929年开始酝酿剧中人物和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创作,次年发表,前后用了5年时间。这部话剧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这是一出在雷雨之夜爆发的人生悲剧,展示了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有罪的人和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专制又伪善的家长,热情又单纯的青年,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
期刊
众所周知,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论据是用来支撑议论文的论点的,没有论据支撑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而论据,通俗地说,就是议论文的论证材料。   一、论证材料的基本要求   首先,材料要真实、充分、有力。所谓真实,就是材料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事例广泛,多样化,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有说服力。其次,叙述事实材料要简明扼要。议论文的事实材料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
期刊
入乎其内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戏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剧本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作为独特的文学形式,对其艺术创造的欣赏可从下述方面进行:   一、揣摩话语,体察言外之意   戏剧对白贵在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对潜台词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戏剧形象、人物情感等的深度认识和把握。潜台词并非戏剧独有,但在
期刊
这是一次特殊的活动。   这条路长达12公里,途中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只能不停地走。途中有上坡,也有下坡。你会浑身疼痛,恶心呕吐。这条路曾让你想放弃,你说自己太累了!快受不了了!可是你还是坚持走了下去,最终到达了终点,全身已经疼痛难忍。   往返路程共25公里,走路时长达6个小时。除了一次补给耗时30分钟,基本没有停歇。导航中播报的公里倒计时使你兴奋又失望,手机里播放的音乐和与同学的交流,成了路上
期刊
名家引路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
期刊
阅读文本一  (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生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