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空间观念是几何学习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观察、想象、思考相辅相成的角度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观察 想象 思考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图形与几何”的核心“空间观念”。实际教学中,教师意识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差,图形意识薄弱,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容忽视。而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图形意识和数学观念,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探讨。下面笔者从观察、想象和思考等三个方面论述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观念的基础
1.观察力——想象力的前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对于2 3=?的问题,他们先是左手伸出2个手指头,右手伸出3个手指头,再数一遍,再说出2 3=5。对于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想象也是如此。他们对于图形的认识,也应以实物为载体。如可通过一张纸、一张课桌、一扇门、一扇窗、电脑的显示屏、黑板等实物,让学生认识“长方形”;一枚硬币、一个圆形的小花可帮助他们认识“圆”;一个魔方可让他们直观感知正方体……教学中,离开这些实物、图片、图形作为认知的载体,离开观察作为基础,他们对空间概念的认识就会成为“雾中花”。
2.观察能力的培养——抓住特征和性质
对于实物、图片、图形等的直观认识和想象,更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感知空间观念。如对于正方体和长方体,通过观察感知二者的区别,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而长方体的面有的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根本不会观察,也不观察,人云亦云。因此,培养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根据特征而专注于观察。而专注于观察,对于缺乏耐心和耐性的小学生而言,的确不是简单的事。如果不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多训练,就很难建立起图形的表象认识。
所以,对于图形的认识,“授之以渔”,引导他们抓住特征和本质,通过观察、比较而逐渐增加对图形的认识和增强空间感。
3.多维观察——构建完美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建立更完美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观察时,不能以某一个具体的图形或者实物而定论,如果稍微变换一下,学生就不知所以然,空间观念仍然较欠缺。如以梯形为例,如果以等腰梯形为例而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潜意识里就会有“这样的梯形”,而再次呈现一个直角梯形时,学生不可能立即意识到也是梯形。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梯形的本质(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梯形的特征、建立起梯形的空间“形象”,梯形的空间观念也随之而建立。否则,梯形位置的变化、形状的改变、大小的不同等,学生没有这个观念指导,就不会判定是梯形。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较多地观察“本质”不变的梯形,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二、想象——发展空间思维的关键
1.想象力——思维力的源泉
小学生的思维存在“惰性”,并且存在着观察和思维的严重分离,或者截然分开,不能做到且看且思、且思且看,更不能做到观察为思维服务,思维以观察为基础、为手段,不能兼顾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概括和提升。即使是简单、直观、形象的实物和图形,也不去思考其主要特征,造成空间观念的淡薄,观察和思维的剥离,观察也毫无意义,思维想象力更难以发展。因此,在空间观念上,应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应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
2.观察中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中,如果一味引导学生观察,少了思考的环节和成分,观察也是做无用功。边观察边思考,就如同阅读中“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样。
教学“四边形的认识”时,借助于多媒体的动态演变的特点,而进行静态图形的动态认识,让学生通过静态图形的观察及图形的变化过程,而思考图形的变化特点,以及领略动态的图形。这样,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图形、认识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如借助于电子白板而呈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的特点:四个角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然后再利用演示图形的变化:通过长方形的一个顶点不动,拖动另一个顶点,让其慢慢变动位置和形状,让学生在观察中明晰,随着图形形状的改变,四个角不再是直角,但四条边的长度没有改变,对边始终保持平行。这样的观察和想象会产生质的飞跃,从本质上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思考——空间观念的升华
“学而不思则罔”。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一般情况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以看为主要方式,而忽略了“想象”和“思考”的环节,学生缺乏想象和思考的意识,多数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望而却步。因此,应注重小学生边观察、边想象、边思考的习惯的养成。
教学“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有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的复印纸,让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分别量出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再比较所量出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而体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考的能力。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再让学生充分讨论、争论,甚至辩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彼此争论中,使知识越辩越明。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应立足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依据几何的特点而巧妙结合,巧妙设计任务、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使观察、实践、想象、思维、表达等巧妙结合起来,使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月华.例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17).
[2]周军伟.浅议小学数学中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1(10).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观察 想象 思考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图形与几何”的核心“空间观念”。实际教学中,教师意识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差,图形意识薄弱,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容忽视。而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图形意识和数学观念,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探讨。下面笔者从观察、想象和思考等三个方面论述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观念的基础
1.观察力——想象力的前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对于2 3=?的问题,他们先是左手伸出2个手指头,右手伸出3个手指头,再数一遍,再说出2 3=5。对于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想象也是如此。他们对于图形的认识,也应以实物为载体。如可通过一张纸、一张课桌、一扇门、一扇窗、电脑的显示屏、黑板等实物,让学生认识“长方形”;一枚硬币、一个圆形的小花可帮助他们认识“圆”;一个魔方可让他们直观感知正方体……教学中,离开这些实物、图片、图形作为认知的载体,离开观察作为基础,他们对空间概念的认识就会成为“雾中花”。
2.观察能力的培养——抓住特征和性质
对于实物、图片、图形等的直观认识和想象,更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感知空间观念。如对于正方体和长方体,通过观察感知二者的区别,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而长方体的面有的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根本不会观察,也不观察,人云亦云。因此,培养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根据特征而专注于观察。而专注于观察,对于缺乏耐心和耐性的小学生而言,的确不是简单的事。如果不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多训练,就很难建立起图形的表象认识。
所以,对于图形的认识,“授之以渔”,引导他们抓住特征和本质,通过观察、比较而逐渐增加对图形的认识和增强空间感。
3.多维观察——构建完美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建立更完美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观察时,不能以某一个具体的图形或者实物而定论,如果稍微变换一下,学生就不知所以然,空间观念仍然较欠缺。如以梯形为例,如果以等腰梯形为例而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潜意识里就会有“这样的梯形”,而再次呈现一个直角梯形时,学生不可能立即意识到也是梯形。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梯形的本质(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梯形的特征、建立起梯形的空间“形象”,梯形的空间观念也随之而建立。否则,梯形位置的变化、形状的改变、大小的不同等,学生没有这个观念指导,就不会判定是梯形。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较多地观察“本质”不变的梯形,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二、想象——发展空间思维的关键
1.想象力——思维力的源泉
小学生的思维存在“惰性”,并且存在着观察和思维的严重分离,或者截然分开,不能做到且看且思、且思且看,更不能做到观察为思维服务,思维以观察为基础、为手段,不能兼顾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概括和提升。即使是简单、直观、形象的实物和图形,也不去思考其主要特征,造成空间观念的淡薄,观察和思维的剥离,观察也毫无意义,思维想象力更难以发展。因此,在空间观念上,应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应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
2.观察中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中,如果一味引导学生观察,少了思考的环节和成分,观察也是做无用功。边观察边思考,就如同阅读中“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样。
教学“四边形的认识”时,借助于多媒体的动态演变的特点,而进行静态图形的动态认识,让学生通过静态图形的观察及图形的变化过程,而思考图形的变化特点,以及领略动态的图形。这样,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图形、认识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如借助于电子白板而呈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的特点:四个角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然后再利用演示图形的变化:通过长方形的一个顶点不动,拖动另一个顶点,让其慢慢变动位置和形状,让学生在观察中明晰,随着图形形状的改变,四个角不再是直角,但四条边的长度没有改变,对边始终保持平行。这样的观察和想象会产生质的飞跃,从本质上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思考——空间观念的升华
“学而不思则罔”。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一般情况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以看为主要方式,而忽略了“想象”和“思考”的环节,学生缺乏想象和思考的意识,多数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望而却步。因此,应注重小学生边观察、边想象、边思考的习惯的养成。
教学“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有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的复印纸,让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分别量出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再比较所量出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而体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考的能力。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再让学生充分讨论、争论,甚至辩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彼此争论中,使知识越辩越明。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应立足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依据几何的特点而巧妙结合,巧妙设计任务、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使观察、实践、想象、思维、表达等巧妙结合起来,使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月华.例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17).
[2]周军伟.浅议小学数学中图形与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