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艺术的产生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继承的目的是创新,所谓源远为的是流长,不懂创新墨守成规的作品只会原地踏步。只有努力创新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使艺术创作的天空豁然开朗,才能真正的借古开今。总之,离开创新的继承是复古,没有继承的创新是虚无。
  关键词:艺术;继承;创新
  一、继承为“乃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对于艺术发展来说,继承好似根基深厚的参天大树的主干,也好比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地基。任何艺术的产生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梵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叫《第一步》讲的是父亲教孩子走路的故事,由此可见,继承是发展的基础。电影艺术是在文学、音乐、摄影、戏剧等多种艺术种类的基础上建立的,京剧艺术也并不是本身的一种存在,他的根是从先秦的优到汉百戏到唐参军戏然后到宋金院本到元杂剧到六百年前的昆曲。两百年前的京剧它继承的是渊源流淌的中国文化中的审美底蕴。比如,中和之美受老庄道家文化影响,夸世之奇受楚骚文化影响等等这种大国演剧观的形成无不是从先辈那继承来的。因为继承,才可使艺术作品的本类中得到良好发展而不至于天马行空;因为继承,才可使艺术作品流芳百世而不至于无人问津。所以从《诗经》到杜甫从曹雪芹到矛盾形成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历史传统,从屈原到李白、从吳承恩到郭沫若,形成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漫长长河。米开朗基罗花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才有了栩栩如生的《大卫》;莎士比亚花费过半生精力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才有了令人难忘的《哈姆雷特》。因此离开了集成的艺术就像是没有方向的船只,在茫茫艺海中随波逐流,不成气候。
  二、创新为“流”
  继承的目的是创新,所谓源远为的是流长,不懂创新墨守成规的作品只会原地踏步。李可染说:“踩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优的结果也只能是亚军。”诚然,我们如果把大师的作品临摹的再像,也不可能模仿大师们的才情与智慧。所以,胡佩衡踩着齐白石的脚印走同样的道路,也只得到了八个字的教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人人都想成为毕加索、梵高。可是毕加索只有一个,梵高也只有一个。如果不是毕加索勇于创新,又怎会在他毕业生期间出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并引领着时代潮流。如果梵高一直模仿米勒的话,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梵高。那种“泥古不化”的方法断不可取,只有努力创新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使艺术创作的天空豁然开朗,才能真正的“借古开今”。
  三、源远流长
  对于艺术来说,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如何继承,如何创新,也许徐悲鸿给了我们答案:他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两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继承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性继承。任何创新都不能随性编造,而是在扬弃的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无论是对他人的超越之创新,还是如齐白石“衰年变法”对自我超越之创新,都是继承作品之必须。总之,离开创新的继承是复古,没有继承的创新是虚无。
  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任何艺术的产生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艺术来说,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吴昌硕的艺术是继承和创新的典范,在熟悉的传统笔墨中蕴涵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探索到了在熟悉中找陌生的艺术创新之路。他的艺术世界里有为人津津乐道的石鼓文,有后世如缕不绝的金石绘画,也有令人望尘莫及的篆刻艺术。他的艺术堪称翰墨丹青铁笔不挡。说到吴昌硕的书法,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就是他的石鼓文。吴昌硕恪守中锋用笔的金科玉律,在结字上大胆尝试,形成了具有个人鲜明特点又不失传统书法的艺术表现样式。他的篆书最早得益于杨沂孙,用笔纤细尖俏,不见晚年老辣雄健之感觉,到了他成熟时期的篆书如同参加健美比赛的选手,线条健硕,富有张力,有大张大合、四面开张之气象。
  吴昌硕的山水画取法石涛最多,曾自云“几回低首拜清湘(石涛字清湘老人)”。他的山水画逸笔草草,却能把握山水特征,其中山水取势如同其大开大合的书法一样,我们能见其无穷雄力。吴昌硕的山水画不多,齐白石曾经在一张吴昌硕山水画题跋“此老平生山画绝少,今年八十一矣,此幅犹题学石涛,其不多画山水可见”。吴昌硕最为著名的还是他的花鸟画。花草移情、花草寄兴,花鸟画容易囿于尺幅大小或题材限制,出现靡靡甚至孱弱之气象。花鸟画能够画出山水之雄健,在方尺天地中也能出现无穷气象,这是吴昌硕花鸟画的最大高明之处。在一张梅花上吴昌硕诗云“道心冰皎洁,傲骨山嶙峋,一点罗浮雪,化为天下春”。他自云“梅花手段诗精神”,使得诗文在绘画上有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他的花鸟画中,我们就能够感到一股雄强之气扑面而来。他的绘画完全得益于强大的书法功力,一枝一叶总能见其筋骨,加上独特的蘸色法,以彩代墨,既提高了绘画效率,又显示出艳丽多姿之气象,极能抓住人的眼神。
  文人篆刻发展到清中期涌现出了西泠八家等著名人物,到了清末更是流派纷呈、群星璀璨。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胡菊邻、黄士陵都从古代篆刻中吸取养分,形成了自己的面目,吴昌硕也是这样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在方寸之间独树一帜,有了自己的风格,并成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代宗师。他的篆刻吸收了秦汉封泥、邓石如、钱松等养料,实现刀法、章法、篆法上的高度统一。
  作者简介:
  赵田田(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增强个性化就业指导、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效果,实现高职学生的优质就业。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个性化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竞
期刊
摘 要:职业指导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手段。随着职业指导内涵的不断演变,高校职业指导的不可替代性日趋凸显,主要体现在:职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观、职业认知的指导作用;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影响作用;对大学生职业定位的指导作用等。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高校更高质量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注重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将职业指导纳入大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专门化的职业指导活动与日常职业指导有机结合
期刊
摘 要:运用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理论,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从核心内容、基本特点、必须具备的意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细、实、精”作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落脚点,从而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使“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理念得到全面而具体的落实。  关键词:管理理论;高校;指导工作  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理念,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思潮的研究,包括乡村教育思潮的社会历史背景,乡村教育思潮和运动的基本特点,从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当前我国发展农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育;农村教育改革;中国近代思潮  一、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外来的威胁,而国内更是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中,政局
期刊
摘 要:关于不同音乐形式对人类治疗的影响的科学研究还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情。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以及后来的一些科学家曾对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而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一根听神经纤维只接收和传导相应的一种频率的音响。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
期刊
摘 要:在音乐教育这一领域,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同样有着相当的发展前景。只有教育者掌握电脑技术和有专业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的运用电脑音乐制作进行音乐教育。  关键词:电脑音乐制作;音乐理论教育;实际教学中运用;电脑制作  一、电脑音乐制作概述  电脑音乐制作是主要以电脑为控制中心、以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为控制手段和信息交流语言、以合成器、采样器等电子乐器为音频终端的一种音乐制作方式。从音乐创作的
期刊
摘 要:音乐是一种通过声乐技巧来表达人类情感中的喜、乐、悲、欢,同時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旨在现代艺术体系中占据先导,而歌唱为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乐表演者在拥有极高造诣审阅音乐的能力下,完善其艺术发展的根基——声乐技巧训练,才能完美地演绎音乐艺术。多年来在声乐技巧训练的众多方法中,声乐学界可谓为见仁见智、各执一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技巧训练方法具有审美经验特性。在声乐
期刊
摘 要:史学碎片化最早由法国年鉴学派进行批评时提出,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一批年轻历史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形成一股学术潮流。有人认为它给中国近现代史学中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有人认为它导致了历史研究趋于零散化,难以形成宏达广阔的视角。本文就社会史的“碎片化”问题的出现、成因、评价,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社会史;碎片化  一、什么是“碎片化”问题  “碎片化”这一说法是由西方
期刊
摘 要:民间美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厚重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的相关元素逐渐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探讨了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希望现代艺术设计能汲取更多的民间美术的精华,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现代艺术作品。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设计;启示  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
期刊
摘 要:琵琶是民族乐器中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在唐代音乐大融合时期,琵琶作为外来乐器中的一员,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异彩,成为了当时非常风靡的乐器,并且涌现了很多的演奏家。唐代之后,宫廷音乐趋向衰落。明清时期,民间音乐盛行,琵琶乐器表现力丰富拓展,高手云林,学派林立,使这相对古老的乐器再放光辉。  一、盛唐时期的琵琶音乐  “琵琶”这个名词最初是见于汉代刘熙所下的定义:“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