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字一字值千金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卖炭翁》一课的主题和艺术,似乎已经尽人皆知,无须再探讨了。其实不然,它还很有探讨的必要。
  现有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对《卖炭翁》的主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卖炭翁辛苦劳动烧出的一车炭,被“宫使驱将”,结果收入微薄——“半匹红绡一丈绫”。在历史背景介绍的前提下,卖炭翁就代表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宫使就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这样,卖炭翁与宫使的矛盾就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宫使的所为正是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强取豪夺的写照。
  但是如果仅以这样的分析来揭示主题的话,就显得牵强、不够深刻,没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试想,如果在脱离背景的前提下,提出如下问题,该作何解释,从教材中怎样解答?
  (1)卖炭翁只能代表他自己,不一定代表普通劳动人民。
  (2)宫使也只是“宫使”而已,不一定代表统治者阶级。
  (3)宫使与卖炭翁间的矛盾,也许只是个偶然事件,仅此一次而已,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不一定就代表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
  对上述问题,即使放在历史背景下加以解释,也未必就会使人心悦诚服。当然,我们并不是对现有的观点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而是说现有的结论或观点不够完善,揭示的问题不够深刻,深刻的主题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没有被令人信服地揭示出来。那么,如何才能对《卖炭翁》作深刻、全面的分析呢?
  笔者认为,宫使与卖炭翁的矛盾,由个体变为群体、由偶然事件变为必然事件、由个体同个体的特殊矛盾演变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普遍矛盾,关键一句话,就是原文中的“宫使驱将惜不得”这句诗。如果不能对这句诗作深入、全面、透彻的分析,那么对原文的分析、理解就只能算是进行了一半。既然如此,对“宫使驱将惜不得”一句应作怎样的分析呢?
  试想,卖炭翁在“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他多么渴望将炭卖出啊!正在这时,“翩翩两骑”来到了面前买炭,宫使二话不说,驱车就走。按常理,宫使有钱,出手应该大方,不应亏待一个卖炭翁。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卖炭翁却“惜不得”,这是为什么?这时正是宫使刚刚驱车,“半匹红绡一丈绫”的结果还未出现。对此,只能作如下几种解释:
  第一,在这首诗写的“半匹红绡一丈绫”结局出现以前,卖炭翁就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同样的或更悲惨的遭遇。
  第二,在本诗的场面或结局出现以前,卖炭翁就曾不止一次地耳闻目睹了其它卖炭的人类似的遭遇。
  正因为如此,宫使前来驱车的结局是什么,卖炭翁是一清二楚的,所以才会有“惜不得”这种超前心理。这种心理并非笔者的主观揣测,而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是卖炭翁以往直接或间接遭遇产生的条件反射。
  如果对“宫使驱将惜不得”作如上的深入分析,就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卖炭翁的一次遭遇,写的是宫使对卖炭翁一个人的一次强取豪夺,而实际上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像卖炭翁这样的劳动人民多次或经常性地遭到以宫使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掠夺。这样,宫使与卖炭翁之间的矛盾就由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由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诗中描写的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宫使驱将惜不得”揭示出的深刻内涵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如上所述,不借助于历史背景的介绍,《卖炭翁》一课的深刻主题已自然地被揭示出来,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真实可信、说服力强,符合辩证法。如果再借助于历史背景的介绍,就更具有说服力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对卖炭翁形象和遭遇的描写属详写,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而“惜不得”揭示的内涵是略写。这样详略结合,才使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不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而且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达到了完整和统一。如果不对“惜”字作出全面、深刻的分析,丰富的内涵就无法揭示,容易产生片面性,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不会很好,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也不能被世人理解、接受和学习。由此可见,“惜”字在全诗中才真正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可谓一字值千金。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晚唐散文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摄人心魄的不朽作品,艺术特色非常鲜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古来第一赋”的美称。这篇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主题重大而出名,更因为它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一、骈散结合,相得益彰    赋是一种文学体裁,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而《阿房宫赋》是赋中的极品。它不拘一格、任意挥洒的风格,使文章大气磅礴
期刊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笔记,应体现注重内容、为我所用、形式多样、培养能力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起到传输知识、训练能力、提高技能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逢疑即记,编制问题卡片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是认识上的进步,问题的获解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数学的学习就是生疑释疑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但其中很多问题可能不会立即获释,需要经过反复的甚至长时间的思考,有时还需要与
期刊
“作文难,太难了!”这是许多学生发出的感慨。作文占据了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中考作文复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上的作文复习大多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相结合的方法,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年来,我采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可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如各种简短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师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在开放、和谐的课堂中发展能力、增强素质。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一些独
期刊
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丰富多彩,有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意作文等。而话题作文仍然倍受青睐,因为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观念的开放:除重大的政治问题和道德准则问题以外,或褒或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题材的开放:古今中外、社会、自然、人生、现实、虚拟等,只要关涉话题,均可入文;文体开放:不论记叙、抒情、说明、议论还是文学样式的小说、散文、剧本、相声甚至诗歌,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没有目标,自信心不足。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他们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1、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在突出语文的思想性、基础性、工具性、知识性的基础上,又强调了实践性和人文性。但是,由于不求甚解,素质教育在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应试教育却抓得扎扎实实。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目标定位,强调某方面时做得比较过分,而忽略的某些方面却是不容忽视的东西,因而顾此失彼,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差异。一讲教学就是齐步走、大跃进,管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也成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题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
期刊
作文要怎样批改?叶圣陶先生发表了很精辟的见解:“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批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老这段话指明了作文批改的方向,也正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为之神往的境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则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进行不懈的探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一、综合成文    所谓综合成文
期刊
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而初中数学教材也在不断创新、更改、探索之中。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创新、更改,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教学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见解。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加之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好找工作等等的影响,要想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就必须有教师的帮助、监督、呵护。对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讲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