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做到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活动是这样设计的:聊春联、识春联、贴春联、读春联、品春联、诵春联、写春联。这所有的教学环节,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本次课堂教学的主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教学流程
  一、聊春联,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学生朗读《春联》)
  2.再读课题,读着读着,你会想起什么?
  3.是呀,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你想在今天的这堂课里了解春联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4.同学们,你们想了解的内容,有的通过读课文就能获得,有的呢,则要同学们把书读到课外去。那我们就先来把课文读好,好吗?人们常说,开卷有益。打开课文第三十课——《春联》,好好读一读,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力求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聊春联,让学生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春联哪些方面的知识,实际上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引领学生步入阅读的殿堂。】
  二、学生字,读课文
  1.第一遍读书,个个都很投入。屏幕上的这几个词语,你能读好吗?谁来朗读这些词语?
  (屏幕出示)家家户户 欢乐祥和
  万紫千红 欣欣向荣
  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细心揣摩 开卷有益
  (学生朗读)
  2.读得很准确,能把它们的意思读出来。
  3.“万紫千红”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啊?
  4.从哪儿看出颜色多呢?
  (从“紫、红”看出颜色很多;从表示数量的词“万、千”可以看出颜色极其丰富)
  5.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
  (学生朗读)
  6.课文中是说春联的颜色多吗?
  (屏幕出示)
  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①指名朗读。
  ②由这个“各种各样”“万紫千红”你体会到什么?
  (春联很多,不仅是形式多,有五字的、有七字的,更重要的是内容多)
  7.课文第一小节重点介绍了春联的内容极为丰富。谁来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笔画出有哪些内容。
  ①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圈画。
  ②学生交流。
  ③学生齐读:春联的内容很多,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设计意图:两次读词语,要求不同:第一次读准确,第二次把词语包含的意思通过语音表达出来。对“万紫千红”一词的理解,从字面到文理,层层剥笋,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春联内容丰富的特点。】
  三、识春联,贴春联
  1.同学们,你们可真会读书,还想再把课文好好读一遍吗?这一次,要求同学们默读,用笔画出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①指名读五副春联。
  ②看来认识春联并不难,但长这么大,你们贴过春联吗?
  (有的学生贴过,可以让他们简单说说怎么贴)
  ③我们一起来贴春联,好吗?(放音乐《新年到》)
  ④将全班分成5个小组,将课文中的五副春联写在红纸上分发给小组,并给每个小组一块黑板,上面画上门的图案。小组合作贴春联。
  ⑤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些春联。同学们,当我们面对着门站着的时候,在右边的就是上联,在左边的就是下联。读春联要从右往左读。请小组代表读读自己组贴的春联。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的将上下联贴颠倒了。如果有贴对的小组,老师可以相机让学生说说,他们怎么知道应该是这样贴的)
  【设计意图:贴春联这一活动,学生会充分参与,并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时的教室里一定是情智激昂:有的学生会很有兴趣地告诉大家贴对联的方法,比如看了书上的插图,老师可随即赞扬“观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贴错的小组会悄悄地改正过来。但这一活动的指向,不是以对错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是要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既然春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那在拿到一副春联时怎样区分上下联呢?”】
  2.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质疑:那如何判断哪句是上联,哪句是下联呢?
  ②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各自发表意见。
  (上联一般写景色,下联一般写家、国家……学生可以有很多发现,教师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引导)
  ③请同学们读每副春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再读每副春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绿”“秀”“好”“漫”,“红”“兴”“多”“安”。学生饶有兴趣地读,仔细辨别)
  ④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读第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读第一、二声)
  ⑤小结:判断春联上联、下联的方法可能还有好多,但读最后一个字,如果是第三、四声的就是上联,如果读一、二声的就是下联。这样,无论是读春联,还是贴春联,都不会闹笑话了。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五副春联。
  【设计意图:如何区分上下联课文中并没有讲到,但在语文课堂上水到渠成让学生自主探究。】
  四、品春联
  1.请各小组将你们贴的春联拿出来,细心揣摩,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新发现:春联上下联的字数是相等的;春联上联的词语是表示事物名称,下联对应的词语也是表示名称;春联读起来很美)
  板书: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讲究对仗 声律美
  2.课文哪一段讲了春联的这个特点呢?(第一段)
  3.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学生齐读)
  4.这一段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来讲春联是怎样讲究对仗的。那这副春联是怎样对仗的呢?请研究这副春联的小组来说。
  (学生交流: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5.那么,其他小组的春联是如何对仗的呢?请各组的同学们揣摩揣摩。
  (各组交流)
  6.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一学就会,再看看你们研究的春联都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副春联__________了__________来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
  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副春联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②“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副春联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
  7.说得真好,读着这些春联,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互相说一说:读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这副春联,我__________。
  ①读了“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副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春天芳草如茵、十里杏花海的美丽景色。
  ②那如果去掉“又是、依然”,你再读读这副春联,想想原来的春联里还包含着什么?(又是、依然,包含着作者又见春天的喜悦之情)
  ③能把这种喜悦之情读出来吗?(学生朗读)
  ④读了“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我还知道,“竹报岁平安”是一个典故。
  ⑤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学生讲述“竹报岁平安”的典故)
  ⑥读了“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新”这副春联,我感受到祖国处处鸟语花香的景象。由于改革开放,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家家户户富裕安康。
  ……
  【设计意图:品春联这一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从春联的形式——对仗去品析,还引导学生从内容去品析。内容品析又分两步:一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把文中的句式进行变式训练,旨在积累语言,初步理解春联;二是以春联为载体,调动积累,领悟语言内涵,读出个性,运用语言,充分抒发心中所思所想。】
  五、诵春联
  1.同学们,春联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讲究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因为春联讲究对仗,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有一种声律美。课文哪一小节讲了这个内容呢?
  (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2.是啊,春联是诗,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春联是歌,吟唱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出秀丽的春光。千百年来,每逢新春佳节,我们华夏子孙无不沉浸在这如诗、如画、如歌的春联海洋中。想想吧,这是多么欢乐祥和的气氛!这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享受!让我们再来诵读,再来体会。(学生自由诵读)
  3.谁来诵读给大家听,你喜欢哪一副就读哪一副,不用举手,一个接一个来。
  4.同学们,这五副春联你能背诵了吗?我背上联,同学们对下联。
  【设计意图:教师富有诗意的语言使学生心中的激情之花绽放。诵读春联这一活动,诱发了学生心中对美的渴求、对美的展示。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觉成诵。】
  六、写春联
  1.同学们,读春联是一种享受,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春联,请你选一副最好的,把它写在纸上,请竖着写。
  2.视频展示台,学生交流自己的春联。
  3.同学们能自己创作一副春联吗?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合作写一副,也可以自己独立创作。
  (学生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开始创作春联,或者自己创作)
  4.视频展示,交流。请学生评价,老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写春联这一活动,一是抄写,二是创作。学生学完春联后,知道了春联所表达的内容,了解了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让学生创作一副春联并与同学分享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两步“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智力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调动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规律。】
  七、总结升华
  同学们,春联是一种象征,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华夏子孙;春联是纽带,牵动着多少漂洋过海的赤子之心。课后请同学们多多搜集春联,下节课再交流。
其他文献
在黄河岸边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里,一个快乐英语学习的景象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几套别具一格的英语扑克牌,几十种新颖有趣的玩法,不仅使孩子们流连忘返,也使周围村落里渐渐形成了“玩扑克、学英语”的风气。一种教学方法,影响一片区域居民的生活,这在教改实践中还是少有的现象。    金秋十月,花果飘香。地处鲁北平原最南端的山东省济阳县回河镇店子小学申庄村学区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2009年10月22日,济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所以,要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潜心读书促积累  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摘 要]课文《纸船和风筝》述说了一个既简单又富有情义的故事。该课文以纯真的语言与精细的描写突出主人公内心之失落与痛苦,并展现出修补友情裂缝的独特形式与感人情景。只要学生们怀着童心和对美好友情之希冀阅读课文,就能被深深感染。在分析《纸船和风筝》的情感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言辞谦和,思维敏锐,举手投足间透着学者风范,极富个人魅力。更加触动笔者的,是他在访谈中不止一次提到“幸福教育”。正是对“幸福教育”的执着追求,使他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敢为人先的魄力、卓有成效的举措,一步一步引领学校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展翅高翔。  他,就是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校长孟夏。从教三十多年来,孟夏校长怀着对教育本源的追求,始终把教育与师生的幸福联系起来,执着地追求“幸福教育”,叩响
是陇上江南的秀丽点亮了她的眼睛,还是西汉水和山鸟的歌唱灌注了她的耳朵?甘肃省三八红旗手、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闫晓霞,从小就对音乐和舞蹈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她常常静听晚风吹过松林的低语,不时留意灰鹭在成县东河里的舞蹈。  坚持自学,重新找到生命的乐趣  高考失利,18岁的闫晓霞没能考入大学,没能实现自己的艺术梦、人生梦,她当了一名百货公司售货员。可是,她不甘心——她要轻盈地舞动,还要自由地歌
新课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伴随着科学教育与涵养人文逐步走向融合,语文课程也需要整合,课程实施也必须摆脱原有模式的局限,开拓新的视野。  细细品味新课改,我们会发现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科学与语文整合至少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一)将科学知识融进语文课堂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巧妙地顺应了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回归阅读教学的“原点”,彰显学生的智慧。    一、回归文本——个性化阅读的“起始点”  个性化阅读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揣摩,新
20世纪30年代,废名曾在北大课堂将他对新诗的特别的思考体现在每一个主题讲座中,其中对新诗成就的判断颇引人思考,他说:“中国的新文学算是很有成绩了,因为新诗有成绩。”〔1〕仅此一句,足见废名对新诗成绩的认可。然而,时隔半个世纪,在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诗的分量却是公认的不堪想象的轻,新诗能否承受如此之轻,这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大纲制定者等相关人士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审慎对待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谈新诗是反映
[摘 要]动画片能直接培养习作兴趣、激发写作情感,而且对培养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写作必备的基本智力元素极为有利。针对不同年龄段选取不同的动画作品,注意写“实”与写“虚”相结合,注重视频播放的技巧,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事物的能力,动画片将为小学生习作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关键词]小学生;视频;播放;读者意识;写作方法;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变革背景下,语文考试与评价在考试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笔者以2019年全国39套中考语文试题为研究对象,探究语文考试评价理念与命题特点。研究发现,大部分省市中考语文命题明确测试构念与试卷主题立意,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但情境与问题融合度较低,如何借助试题的命制与设计,以评价带动学习、教学方式的积极变革,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考语文 统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