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我去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参观。在段福生校长的带领下,我几乎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大数据中心、大众通用汽车维修中心、木工教室、生活享用社、北京爱面包坊、烹饪大师讲座会场、餐厅、实习酒店……所到之处无一不整洁、有序、安静,地上没有一片纸屑,墙上没有一个污点,所有学生都会向你礼貌地问好。段校长告诉我:这几年,校园里没有发生过一次骂架、打架现象,没有过一次破坏行为……
是的,在学生一声声“老师,您好”的问候中,在学生投入地学习、工作的情境中,我心里一阵阵激动,我想大声说的是:昌平职业学校彻底改变了我对职业学校、对职校学生的原有看法,那些看法实际上是一种偏见。从总体看,一些职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多多少少遭遇过一些挫折,出现过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些孩子到了职校后,许多问题已不再成为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学习认真了,工作投入了,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了,文质彬彬又朝气蓬勃。我和同行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一致认为:职业学校为学生补了重要的一课,正在为学生铺展一条新的人生之路。我们心里都有一个想法:向职业教育人致敬。
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段校长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应了我们:“绝不让学生输在环境上。”虽然我们不赞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人生之路上的确有起跑线,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可能是一条,也可能有好几条。问题是,究竟什么是真正影响学生发展的起跑线?起跑线应铺设在哪里?我们怎么帮助学生寻找到合适的起跑线?
段校长对起跑线做了生动而又深刻的演绎。环境是重要起跑线,抑或说,环境是比起跑线更为重要的发展线,因此,不能让孩子输在环境上。段校长说,在文明的环境里,孩子会让自己的言行文明起来;在高雅的环境里,孩子会让自己的举止高贵起来;在被尊重的环境里,孩子会学会尊重自己理解他人;在被鼓励的环境里,孩子会有勇气去应对困境追求理想;在有创意的环境里,孩子会让自己去想象去创造……他还说,要让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与最好的环境相遇,过好当下的生活。
仔细想想,“不让孩子输在环境上”,颇有深意,颇有哲理。马克思说,環境可以改变人,人也可以创造环境。环境是教育的要素,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人与环境的互动,是人在环境里探究、体验、感悟,心灵受到滋养,情绪情感激扬起来。我们不是环境决定论者,但深信环境的文化性、情境性、生成性必定会转化为教育的资源,让学生成为环境里最有创造性的生命体,更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环境。不让孩子输在环境上,就是不输在与环境的互动上,不输在对环境的适应和创造上。
杜威也论述过环境的价值。他说,教育应给学生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指的是环境应是优化的,具有教育性的,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为此,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环境,让环境具有鼓舞性、激发性。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对环境有吸收性,就是环境要进入孩子的心灵,成为他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不让孩子输在环境上,意在不要输在准备上,不要输在环境的优化上。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改变了小环境也会达至育人的理念。何况,小环境也能影响大环境;何况,我们的大环境正发生可喜的变化。
(编辑 孙金鑫)
是的,在学生一声声“老师,您好”的问候中,在学生投入地学习、工作的情境中,我心里一阵阵激动,我想大声说的是:昌平职业学校彻底改变了我对职业学校、对职校学生的原有看法,那些看法实际上是一种偏见。从总体看,一些职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多多少少遭遇过一些挫折,出现过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些孩子到了职校后,许多问题已不再成为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学习认真了,工作投入了,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了,文质彬彬又朝气蓬勃。我和同行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一致认为:职业学校为学生补了重要的一课,正在为学生铺展一条新的人生之路。我们心里都有一个想法:向职业教育人致敬。
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段校长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应了我们:“绝不让学生输在环境上。”虽然我们不赞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人生之路上的确有起跑线,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可能是一条,也可能有好几条。问题是,究竟什么是真正影响学生发展的起跑线?起跑线应铺设在哪里?我们怎么帮助学生寻找到合适的起跑线?
段校长对起跑线做了生动而又深刻的演绎。环境是重要起跑线,抑或说,环境是比起跑线更为重要的发展线,因此,不能让孩子输在环境上。段校长说,在文明的环境里,孩子会让自己的言行文明起来;在高雅的环境里,孩子会让自己的举止高贵起来;在被尊重的环境里,孩子会学会尊重自己理解他人;在被鼓励的环境里,孩子会有勇气去应对困境追求理想;在有创意的环境里,孩子会让自己去想象去创造……他还说,要让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与最好的环境相遇,过好当下的生活。
仔细想想,“不让孩子输在环境上”,颇有深意,颇有哲理。马克思说,環境可以改变人,人也可以创造环境。环境是教育的要素,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人与环境的互动,是人在环境里探究、体验、感悟,心灵受到滋养,情绪情感激扬起来。我们不是环境决定论者,但深信环境的文化性、情境性、生成性必定会转化为教育的资源,让学生成为环境里最有创造性的生命体,更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环境。不让孩子输在环境上,就是不输在与环境的互动上,不输在对环境的适应和创造上。
杜威也论述过环境的价值。他说,教育应给学生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指的是环境应是优化的,具有教育性的,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为此,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环境,让环境具有鼓舞性、激发性。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对环境有吸收性,就是环境要进入孩子的心灵,成为他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不让孩子输在环境上,意在不要输在准备上,不要输在环境的优化上。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改变了小环境也会达至育人的理念。何况,小环境也能影响大环境;何况,我们的大环境正发生可喜的变化。
(编辑 孙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