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工笔绘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绘画表现理论的重要影响,并且在传统工笔绘画当中也会体现出极强的“写意性”特点,这是其他绘画表现难以达到的重要效果。因此,本文重点以传统工笔画创作当中的“写意性”探究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后期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发展。
关键词:工笔画;创作;写意性;传统绘画
一、中国传统工笔画及“写意性”的基本概括
1.1中国工笔画的缘由
易迅这中国绘画历史的发展历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工笔绘画在宋代之前就是中国画当中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伴随着文人针对于写意绘画的出现,进而自身逐渐独立出来。工笔绘画在明代之前又被人们称之为“工画”,唐寅时期有“工画又如楷书一般,写意犹如草书一般”这样的一种说法,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明代时期依旧称之为工画,清代的慵讷居士在其著作《咫闻录》当中这样写道“关中马振、近时画家之著名也,善工笔”,因此,“工笔”这一称谓一直沿用到现在。
1.2“写意性”的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写意性”特征,通常指的是,在绘画作品当中充分体现能够与笔墨、人格精神以及自然另行融为一体的,进而表现出主观情趣的一种特殊体现,能够针对主体对自然界当中由心的展现出一种“不在乎迹、在于意”这样的一种自由的状态,是对人内心以及画面内在精神的一种升华,能够与绘画语言充分融合到一起的特殊体现。
1.3工笔画与“写意画”
中国传统工笔画与写意绘画从绘画的审美性角度进行分析,在风格的表现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别性与侧重性。在工笔画当中,主要是注重法度,倡导在绘画当中表现的严谨性,注重强调能够通过形来展现神;写意性绘画擅长运用笔墨,精通搭配诗文,注重追求“似与不似”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象。但是在针对这二者进行处理的时候,则重点要求达到“形神兼备”的状态,在造型以及意境进行展现上,重点要求“气韵生动”,从绘画的根本上进行阐述,则这些内容都是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以及丰富的美学思想当中。且具备中国绘画传统基因当中所展现的同质性特点,传统的工笔画同时还具有一种“写意性”的特殊艺术特征。
二、中国工笔画创作中对“写意性”的具体表现
2.1注重对中国传统绘画客观对象进行表现与写意
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主要是注重对于客观对象进行特殊的表现或者写意表现,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气质以及个体意识表现的精神以及主观情意予以书法。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继承了汉代的《淮南子》当中所阐述的“君形论”这一重要观点,并且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及“传神写照”这样一种重要的绘画命题。顾恺之在这当中认为,画家在对人物以及客观事物进行刻画的时候,不仅仅要对客观事物的外形进行掌控,而且还需要努力体现在精神上所表现的一种“神似”的特点。写形主要是为了使得所表现的事物达到一种传神的重要目的。在“神”的表现上主要是依托于对“形”的展现,形与神之间是相互影响和映衬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传神写照”的目的。
2.2以“线”写“意”,“意”在笔前
著名的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卫铄,曾经在自身的书法理论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意在笔前”,在他的观念当中充分展现了“意前笔后者胜”,“意后笔前者败”的重要理念,在这当中所表述的“意”以及与“笔”之间所形成的关系,重点强调了“意”在书法当中进行书写的一种重要的主导作用。在针对绘画表现当中,运用线来进行写意的时候,这样的一种理论阐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运用这样一种特殊的理念,绘画者在使用线进行表现的时候,就会注重对“意”进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将生命的状态贯注到对线条的运用当中,使得绘画当中运用线条能够产生出强烈的生命力。
2.3诗意融合展现极强的写意性特点
对于诗歌以及绘画来说,虽然所表现的是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表现,但是对于这二者之间都是相互渗透而且相互融合的,具有极强的共同性的特点。传统的绘画也通常将这二者有效的融合起来进行表现。著名的苏轼针对于诗人兼画家的王伟进行评论的时候就说“味摩诘之诗,诗当中拥有画;观摩诘之画,画当中有诗”,从中也可以看出,对于绘画与诗歌来说通常是相互融合、相互协作、相得益彰的,诗与化之前能够构造出良好的艺术境界。
在传统工笔绘画当中融入诗歌进行表现,能够充分将绘画者的情感寄托在绘画的画面当中,将其感情进行倾注,对于绘画对象展现出特殊的寓意象征含义。引导欣赏着在对画面进行欣赏的时候,能够进一步阅读诗歌加深对整个画面的理解和探究,使得整个画面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工笔绘画创作,从再现一直到写实,然后在到写意,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在全球化语境的影响之下,怎样能够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更有效的对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写意性进行延伸,需要我们每一位绘画爱好者共同努力,才能够更有效的促进中国工艺绘画的未来发展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论“写意性工笔画”的审美意象表达[D]. 崔福庆.中央美术学院 2007
[2]工笔画的写意性[D]. 张小磊.中央美术学院 2008
[3]浅谈工笔画创作[D]. 郭建坤.西北师范大学 2012
[4]写意性工笔画的限制与拓展[D]. 杨斌.中央美术学院 2009
[5]浅探工笔画的写意性[D]. 黄敬金.南京师范大学 2015
[6]论当代写意性的工笔画[D]. 苏睿.中央美术学院 2008
[7]试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D]. 魏治明.安徽大学 2012
[8]大象无形—浅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认识与发展[D]. 贺韵旨.中央美术学院 2014
[9]关于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思辨与探求[D]. 彭露.湖北美术学院 2008
[10]意象的呈现[D]. 李戈晔.中央美术学院 2007
作者简介:
刘思鹏(1989—),男,汉,湖南省省湘鄉市,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关键词:工笔画;创作;写意性;传统绘画
一、中国传统工笔画及“写意性”的基本概括
1.1中国工笔画的缘由
易迅这中国绘画历史的发展历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工笔绘画在宋代之前就是中国画当中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伴随着文人针对于写意绘画的出现,进而自身逐渐独立出来。工笔绘画在明代之前又被人们称之为“工画”,唐寅时期有“工画又如楷书一般,写意犹如草书一般”这样的一种说法,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明代时期依旧称之为工画,清代的慵讷居士在其著作《咫闻录》当中这样写道“关中马振、近时画家之著名也,善工笔”,因此,“工笔”这一称谓一直沿用到现在。
1.2“写意性”的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写意性”特征,通常指的是,在绘画作品当中充分体现能够与笔墨、人格精神以及自然另行融为一体的,进而表现出主观情趣的一种特殊体现,能够针对主体对自然界当中由心的展现出一种“不在乎迹、在于意”这样的一种自由的状态,是对人内心以及画面内在精神的一种升华,能够与绘画语言充分融合到一起的特殊体现。
1.3工笔画与“写意画”
中国传统工笔画与写意绘画从绘画的审美性角度进行分析,在风格的表现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别性与侧重性。在工笔画当中,主要是注重法度,倡导在绘画当中表现的严谨性,注重强调能够通过形来展现神;写意性绘画擅长运用笔墨,精通搭配诗文,注重追求“似与不似”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象。但是在针对这二者进行处理的时候,则重点要求达到“形神兼备”的状态,在造型以及意境进行展现上,重点要求“气韵生动”,从绘画的根本上进行阐述,则这些内容都是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以及丰富的美学思想当中。且具备中国绘画传统基因当中所展现的同质性特点,传统的工笔画同时还具有一种“写意性”的特殊艺术特征。
二、中国工笔画创作中对“写意性”的具体表现
2.1注重对中国传统绘画客观对象进行表现与写意
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主要是注重对于客观对象进行特殊的表现或者写意表现,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气质以及个体意识表现的精神以及主观情意予以书法。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继承了汉代的《淮南子》当中所阐述的“君形论”这一重要观点,并且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及“传神写照”这样一种重要的绘画命题。顾恺之在这当中认为,画家在对人物以及客观事物进行刻画的时候,不仅仅要对客观事物的外形进行掌控,而且还需要努力体现在精神上所表现的一种“神似”的特点。写形主要是为了使得所表现的事物达到一种传神的重要目的。在“神”的表现上主要是依托于对“形”的展现,形与神之间是相互影响和映衬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传神写照”的目的。
2.2以“线”写“意”,“意”在笔前
著名的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卫铄,曾经在自身的书法理论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意在笔前”,在他的观念当中充分展现了“意前笔后者胜”,“意后笔前者败”的重要理念,在这当中所表述的“意”以及与“笔”之间所形成的关系,重点强调了“意”在书法当中进行书写的一种重要的主导作用。在针对绘画表现当中,运用线来进行写意的时候,这样的一种理论阐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运用这样一种特殊的理念,绘画者在使用线进行表现的时候,就会注重对“意”进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将生命的状态贯注到对线条的运用当中,使得绘画当中运用线条能够产生出强烈的生命力。
2.3诗意融合展现极强的写意性特点
对于诗歌以及绘画来说,虽然所表现的是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表现,但是对于这二者之间都是相互渗透而且相互融合的,具有极强的共同性的特点。传统的绘画也通常将这二者有效的融合起来进行表现。著名的苏轼针对于诗人兼画家的王伟进行评论的时候就说“味摩诘之诗,诗当中拥有画;观摩诘之画,画当中有诗”,从中也可以看出,对于绘画与诗歌来说通常是相互融合、相互协作、相得益彰的,诗与化之前能够构造出良好的艺术境界。
在传统工笔绘画当中融入诗歌进行表现,能够充分将绘画者的情感寄托在绘画的画面当中,将其感情进行倾注,对于绘画对象展现出特殊的寓意象征含义。引导欣赏着在对画面进行欣赏的时候,能够进一步阅读诗歌加深对整个画面的理解和探究,使得整个画面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工笔绘画创作,从再现一直到写实,然后在到写意,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在全球化语境的影响之下,怎样能够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更有效的对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写意性进行延伸,需要我们每一位绘画爱好者共同努力,才能够更有效的促进中国工艺绘画的未来发展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论“写意性工笔画”的审美意象表达[D]. 崔福庆.中央美术学院 2007
[2]工笔画的写意性[D]. 张小磊.中央美术学院 2008
[3]浅谈工笔画创作[D]. 郭建坤.西北师范大学 2012
[4]写意性工笔画的限制与拓展[D]. 杨斌.中央美术学院 2009
[5]浅探工笔画的写意性[D]. 黄敬金.南京师范大学 2015
[6]论当代写意性的工笔画[D]. 苏睿.中央美术学院 2008
[7]试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D]. 魏治明.安徽大学 2012
[8]大象无形—浅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认识与发展[D]. 贺韵旨.中央美术学院 2014
[9]关于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思辨与探求[D]. 彭露.湖北美术学院 2008
[10]意象的呈现[D]. 李戈晔.中央美术学院 2007
作者简介:
刘思鹏(1989—),男,汉,湖南省省湘鄉市,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