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大特点。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四个原则: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同时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但是,不少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都不能准确把握。 因此我认为广大教师应认真学习和吸取最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推动了教材改革,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新教材不再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而是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新教材内容呈现方法更加新颖、活泼,主要采用问题、情境、体验等形式。可以说新教材中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这些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面对教学资源不知如何选择利用。其实并不是教材所有情境内容都适合学生,有时教师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提高解读、分析、整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中活动要精选巧用,灵活处理,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之目的。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结合教材灵活地加以处理,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所以我认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广大教师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遵循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原则(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效性原则——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渐进性原则——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因此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要体现出五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合作性。毋庸置疑,活动课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对活动课进行了尝试,然而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活动课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用“满堂动”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如教师设计的活动课中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也缺乏一定的难度;而且出示问题后,马上组织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结果要么因为问题简单易懂、无需讨论;要么因为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功而返”。并且学生因没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另一种情况是在活动时,学生们往往“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默状;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偏离主题。这热闹的课堂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還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进入课堂活动后,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调控。有的像蝴蝶般地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大多在摆样子,装门面;有的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正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等。 有鉴于此,我认为教师首先在设计活动课问题时要适度。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也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要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其次,活动课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进行,都必须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形式必须为这堂课服务,要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其他文献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情感是兴趣的前提”,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只有大胆深入地进行阅读教学改革,努力激活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的情感,真正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主动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使学
期刊
新课标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须从根本上吃透新课程标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把新的理念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传统的教学理念应怎样更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听力材料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高中英语的重心虽然已经更多地偏向于读写能力的培养上
期刊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不仅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而且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好的问题犹如斯芬克斯之迷,让学生沉浸在文学遐想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
期刊
化学作为中学的主要基础课程,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倡导质疑、民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树立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化学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推剂和好伙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
期刊
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通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并树立多媒体教学新的观念,逐步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树立多媒体教学的新形象,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创
期刊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科目设置改为“3+X”;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都发生变化;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这种新的高考模式下,高三化学如何教学呢?原来的教法如何调整?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增强教改意识,确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    1、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绝不是单纯的“方法”变化,很重要的是教学思想、观念
期刊
把创造性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创造和学习交织在一起,创造需要深入的学习,深入地学习需要创造性学习方法。根据文献记载:现在已有几百种创造技法应用于世界各国。学生应该学习、研究这些人聪明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学习中,进行创造性学习。  一、要激发自己的丰富想象,提高创造力水平  想象是人头脑中改造已有的表象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例如:中学生虽然没有到过战争前线,也没有亲眼见过我军将士英勇杀敌的情况,但
期刊
英语听力是英语的一部分,听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口语水平。即使听不懂别人的话,又如何能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更重要是英语素质教育中,老师在课堂上70%以英语口语教学,所以听力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英语成绩。而在英语考试中,听力部分所占比例也十分高,这更加刺激学生认识到听力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听力难以提高。因此,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上好英语听力课并非易事。因为听力课不仅仅是传
期刊
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课标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补充问题条件,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补”就是给不完整的题目补条件、补问题,使其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来考虑问题和从问题
期刊
反思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  纯信息技术的世界是空洞的么?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空洞与否,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现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