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研究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体现着不同地域的特色,展现着民族的风貌。山东省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丰厚且悠久。山东省的非遗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浓郁的山东特色,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从非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出发,分析将山东省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并为山东省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前言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传承文化、凝心聚力方面承担着的重要职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向好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方式老套、创新性不足等诸多挑战。探寻非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非遗的传承提供有效保护,为大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接受、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山东省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非遗作为人类精神文化和智慧的产物传承至今,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教育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受西方外来文化冲击、各类思想碰撞的今天,大学生群体的文化价值、文化观念和民族精神在多元文化中容易受到干扰,在此条件下,探究非遗中蕴含的丰富且具有特色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帮助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厚植民族情怀、筑牢爱国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更加注重培养思想先进、高素质的接班人,但在高校中,目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式老套、创新性不足、灌输性教育为主,所得效果差强人意。山东省非遗有着本土历史与文化特色,是山东历史的见证,山东文化的瑰宝,教育资源丰富。将山东省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强化山东省本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又能创新形式弥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
  三、山东省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齐鲁大地文化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中仅国家级名录就有153项之多。省政府对非遗的保护政策和力度在逐年增强,采取一系列措施明确对非遗的保护。但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下,随之而来受到冲击的是一些卓越的非遗逐渐被遗忘,甚至消失。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非遗的了解、认知程度远远不足,更缺乏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意识与行为,山东省非遗存在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把山东省非遗成功的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突破现状的重要方式,得以推陈出新、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措施。
  四、山东省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山东省非遗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
  山东省非遗涵盖类别多种多样,包含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多个类型,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丰富,能够从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荣成渔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荣成海洋渔号》代表着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言放弃的优秀品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追求享乐的今天,对大学生而言,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潍坊市临朐县的《周姑戏》以伦理道德为题材,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帮衬等道德方式,近年周姑戏剧团与时俱进,创作《退低保》、《反腐倡廉奔小康》等作品,爱国主义色彩浓厚,对大学生具有教化作用。轻喜剧山东梆子《墙头记》鞭挞了不孝父母的恶劣品行,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品质教育的优质资源。
  (二)切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将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当前思政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必要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能够科学的体现出非遗中所包含的文化性、民族性,有效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遗中所蕴含的艺术性,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乐趣、号召力和感染力,艺术与思政的结合,更好地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够以学生更易理解、更能接受的方式进行。通过非遗,有针对性地创造教育情境,将抽象化为具体,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山东省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原则
  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教育。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容易以讲授为主,占据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导致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知识,丢失主体地位,在教育效果上大打折扣。坚持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教师只扮演学生学习过程的推动者。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从而进一步指导理论、推动理论的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中将非遗深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外以实践活动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非遗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亲身的体验和见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大学生的对非遗的接受能力。
  (二)注重课堂育人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非遗文化素养
  在融入过程中,思政教师是主导者。除了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充足的非遗文化知识。思政教师积极参与非遗知识校内外的培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有所储备、有所提升,为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调整队伍结构,增加文学、历史学等专业课的教师,此外,吸纳非遗研究专家和学者以及民间非遗传承艺人,共同推进非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2.课堂教学作用
  課堂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融入具有山东省特色的非遗资源,如威海荣成的《荣成海洋渔号》、潍坊市临朐县的《周姑戏》课堂上采用理论教学、文献阅读、音像展示等多种方法,结合多媒体等教学媒介,把非遗文化知识的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非遗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标。   3.丰富的校内和校外非遗实践活动
  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在校内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将社团活动中融入非遗的内容和文化,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外的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学习更多书本不能给予的内容、知识和有效体验。参观非遗景观、采访非遗传人,探寻非遗的精神,感受非遗的魅力,使学生真正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自觉践行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行为,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觉悟。
  (三)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要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设立专项经费投入,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高校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有序开展工作,加强非遗知识在校园内的宣讲,开展非遗讲座、论坛等,为思政教师提供非遗知识培训,为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营造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组织策划非遗文化活动,组建学生社团,利用广播站、展板等进行非遗知识宣传。
  (四)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
  运用好课程主渠道,在思政课程中穿插非遗的内容,将非遗中包含的道德观念、价值判断、传统美德以及本土特色等纳入思政课程的授课内容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方法如视频、音乐等,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标,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中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以此促使对非遗的理解和认同内化于大学生的心中,使其受到潜移默化地积极影响。
  2.校园非遗氛围建设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建造典型人物塑像,在宣传栏张贴海报等显性宣传形式,使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中所蕴含的精神能够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在学校图书馆中适当增加非遗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的书籍,拓宽学生了解和学习非遗的有效途径。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开展专题讲座,形成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有底气。
  3.对网络的利用力度
  网络渗透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日常之中,成为学习、社交、娱乐生活的新平台。非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利用借助网络平台,一方面在网络上搜集与非遗相关的教育资源,丰富理论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将非遗知识传播给大学生,通过构建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传统节日等为契机,将非遗知识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是拓宽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六、结语
  非遗蕴含的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具有一致性,山东省非遗中的优秀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山东省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必要性,也具备可行性。通过多种途径将非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寻非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非遗的传承提供有效保护,化解当下非遗存在的困境,为大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接受、践行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编号ZY20201366)。
  作者簡介:李亚楠,1994.06,女,山东烟台,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1]苏舜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共进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2]尚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1):53-55.
  [3]王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融入路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3):4-6.
  [4]陈娅.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
  [5]林苏.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7.
  [6]李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国家教育单位的高度重视。数学建模是融合其他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教学方式,数学建模教学理念提倡实行建模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和现实、数学、智能计算三个世界的融合教学;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形成基础、研究范式、核心主题和价值旨向。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应以实际问题和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数学建模学习的方式,实现数学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方面的培养,而且还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語文语言能力,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水平。语句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句的结构关系上,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一组语句内的结构关系,便可以明白文章的缩写该如何进行。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文章缩写教学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并且依托教材版本提出相应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字
期刊
【摘要】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简称,而少先队员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更是先进的力量。在这一时期做好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能够让少先队焕发生命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使其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来,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少先队;德育教育;红色教育;以德育人;实践教育  少先队员是学生中比较先进的群体,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是较为优秀的
期刊
【摘要】正所谓“意识决定行为”,一个人只有具备道德法治意识,才能自觉约束自身言行举止,做一个有道德、守法制的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各中学纷纷展开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阐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策
期刊
【摘要】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相关职业技能要求高,且市场人才需求量大。中职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知识并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基于此,中职教师应当优化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下面笔者将从“讲述机电一体化的概念,促使学生了解工作原理”“教师进行现场设备检修,提倡师生进行沟通讨论”“进行机电专业创新大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定期进行设备维修考核,保证
期刊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它到底因何而美丽呢?讓我思考一下。是绚丽的风景,或是喜悦的丰收,亦或是勤劳的生物。我想,只有这些加在一起,才构成了最美的秋天。  低头看去,小草黄了,从春天的一株小芽,到夏天茁壮成长,萌发成为一个绿色的大叶子,再到慢慢变黄,有了秋天该有的美丽。秋风吹过来,小草们有顺序的一个个倒下,仿佛在做运动,做完了,有一个个立起身子,风一片片的吹过去了,草一株株的动起来了。
期刊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高需求”到招生困难,再到现在大力发展的过程,归根究底决定职业教育地位的要素是社会的认可度,而社会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质量的好坏。而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要素包括职业院校的培养方针及其培养过程、师资和国家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技能;考核制度;教育质量  一、绪论  目前,我国的社会正在飞速发展,在这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制造服务行业的发展,也正因如
期刊
【摘要】中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优化数控机床切削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促进学生数控机床切削技术的进步。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将来职业发展和技术提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应当深化对相关知识的教学探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将从“明确数控车床切削加工要素”“讲述机床切削加工主要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基地进行实践”“施行顶岗实习理论实践结合”四方面入手,对于中职院校数控机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更近和发展以及不断增加的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随之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法治知识的学习以及听讲座的方式来加深自己的知识,此外还应该根据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一系列的解决问题,以小学道德为基础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法治的课堂之上教学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以及对道德的认知问题,多方面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重视历史“何以如是”的研究思想,大历史观下的中国通史教学更具深度,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辅助学生看清历史的本质,掌握历史的内在规律。大历史观在中国通史教学中的推广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中国通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大历史观为指引追本溯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细节构建论从史出的历史指导过程;借助导图诱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整体性思考,在提升中国通史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