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本应是读书人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嗜书成瘾藏千册,校长本色是书生》的新闻,第一感觉是杨明章校长“很厉害”,用学生的话说,杨校长是个“问不倒的人”。学生所问,既可以是《时间简史》,也可以是科比的24号球衣,甚至是“鹏菲婚变”。
  学生遇到这样的校长,一生之福;家长遇到这样的校长,方可心安;教师遇到这样的校长,实在不易;教育遇到这样的校长,真乃幸事。这一切皆源于杨明章校长自身的修养,修为人之德,修从教之道,修做校长之本,而这些“修”的全部要义在于他的爱读书。
  教育是人学,是传播文化和文明的事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校长首先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校长应有校长的味道和样子。校长的读书不仅是为了示范引领,更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读书,让自己变得丰富,有气质,有内涵,变得儒雅,有学养,或者说更像一个校长。
  面对当下教育的短视与功利,更多的人期盼着教育的改变。怎样才能改变呢?捷径就在于读书。教育的改变应从读书开始。凶为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够弄清楚教育究竟应该从哪儿出发,要到哪里去,从而把控教育的准则和规律。只有通过读书,我们的内心才能宁静下来,校园才能够温馨起来,师生的教育生活才能幸福起来。
  在今天这个人人讲“唯物”、命个逐“名利”、全民
  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始终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教科院公布的报告从多个维度,客观呈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亮点突出,差距犹存。
  如何看待这些亮点,又如何对待差距?
  近年来,国家全面实施“两基”攻坚计划,确立了“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省政府承担地方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行“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重大工程。多项倾斜政策和特殊措施的有力实施,让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变。可以说,放在国际的横坐标中看,根据普及情况、师资情况、投入状况、办学条件、信息化水平等5个方面的发展指标分析,中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居9个人口大国首位;放在历史的纵坐标中看,我国1949年农村人绝大多数不识字,简单的读写都得求人帮忙,到2010年,中求“实际”的大背景下,不读书的校长很难从各种纷争中留得一方净土,自然会沾上不少的世俗气,到头来虽然接了“地气”,却少了底气,更有一些校长或许有了不该有的戾气。犹太人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邮差的使命在于把邮件送达,校长的使命却不仅仅是把学生送至毕业,学生更需要的是校长的一路陪伴,良好品质的一生相伴。若干年后,从学校走出的孩子,除了空叹一段逝去的光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那便是教育的失败、学校的遗憾,更是校长的悲哀。
  笔者这些年参与并见证着阆中市中小学校长的成长、学校的变化、教育的发展。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校长成长的快慢、学校变化的大小、教育发展的水平,甚至师生的精气神儿和幸福指数,都取决于校长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用不用心引领师生读书。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或许有些绝对,但有一个带头读书的校长,会有一个书香浓郁、幸福味浓厚的校园,这倒是千真万确。
  “永远的校长”不在于口号的响亮,而在于校长之于学生、之于教师的改变和影响。相对而言,读书是最大的改变、最大的影响。这种改变和影响对他们来说是终身的。凶此,做校长当学杨明章,做永远的读书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汤 勇/文)
  平心看亮点静气找差距
  国“普九”人口、地区已实现全覆盖;放在城乡的整个大面上看,农村教育各项指标的公平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教育普及状况、师资状况、投入水平、教育条件和信息化水平的城乡差异在逐渐缩小。
  要认识到这些亮点和进步是基本面,是得来不易的基本面,也要看到差距是现实,是必须拉平的现实。比如,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等凶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省际农村教育发展差异悬殊,大班额问题仍然突出,寄宿制学校“中部塌陷…小学塌陷”现象明显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但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教育的总体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过于夸大问题,也不能无视问题存在,无所作为。
  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教育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至关重要。发展农村教育要立足公平,均衡配置资源。坚持农村教育发展先行,从最困难的地方做起,补齐中西部区域教育发展“短板”;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整体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对寄宿制小学给予重点关注。
  发展农村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质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师范生免费制度”等重大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教学点的倾斜力度,逐渐将支持重点由财力投入与硬件建设转向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的软件建设上来,促使农村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只有“软件”“硬件”都硬起来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才真正过关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近年来,芒市第三小学始终遵循“激发主体,主动争彩”的办学理念,以实施“争彩教育”为工作重点,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服务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着力打造“真实、生命、开放、有效”的争彩课堂。  芒市三小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融学园、花园、乐园于一体的市属城区完小,经过50余年的风雨磨砺,学校从小到大,从规范到特色,展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国家
期刊
1999年7月从曲靖师范学院毕业后,蒋荣自愿申请到边疆民族地区支教,遂被分派到芒市。现任芒市职业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校长。  他是一位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校长。参加工作16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教育教学富有特色,成绩显著;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向己;作为一名基层党总支书记,他一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真情奉献,必有收获。”
期刊
芒市职业教育中心源于1963年成立的“风平那日耕读学校”,1998年9月,潞西市市委、市政府将原那日一职中、遮放二职中和华侨中学撤并组建为潞西市职业教育中心,2010年更名为芒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现有在校生3132人,教职工188人。  多年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秉承“纯德睿智、成才立业”的办学理念,办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一步一个脚印走内涵发展之路,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
期刊
立足“一日常规”,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由于外出务工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学生养成习惯较差,学校通过深入开展“一日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价值观。“一日常规”的具体做法如下:  全员参与,明确责任。在学校总体部署的前提下,由年级组安排每班一名带班教师,早上6:20前到达学生宿舍,督促学生整理内务;6:30带领学生出操;6:50带领学生吃早餐;7:20带领学生进入教室晨读;8
期刊
“梦想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的辉煌,却发现我的翅膀早已给了我的学生。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我听见理想叩击天堂的回响。”在这18年的教学生涯中,芒市第三小学教师王丹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了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立足教坛 爱撒学生  热爱工作,如同热爱生命。早在孩童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王丹的心中生根发芽。大学毕业后,王丹如愿以偿,成
期刊
2014年12月4日,新华网所属新华教育频道、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中心联合发布《2014年度中国教育行业舆情报告》。考试招生类事件成为最受网民关注的教育热点事件,受关注率达31%。除此之外,教育领域的政策法规也会引起网友强烈反响,高中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多考等考试科日调整的关注率颇高。以下为该《报告》摘要:  一、从“2014年度教育事件热度排行前十名”可以看出政策法规类、安全事故类、学生表现类及教
期刊
芒市教育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日标,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在深化教育改革、创建教育现代化、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强化教育管理、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67所,在校学生64582人,在职教职工4273人。  一、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创新教育举措,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创新思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对社会发展的新
期刊
教育改革到底怎么改,大家都在探索。刚刚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说对经济改革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信号,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报告里面讲到,要用政府白身的革命来带动各领域的改革,使改革的新红利能够发出新的能量。改革的新红利是什么,凶为这次经济改革会议讲得很清楚,教育是不是应该释放改革的红利?本届政府抓的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简政放权,重要目的就是要释放红利,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做教育的人经常思考中国人
期刊
“一本上线率86.6%,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则今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校门口的高考喜报,最近又在网上被热炒。“衡中模式”在连战连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个所谓“高考流水线工厂”的“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的质疑:如此高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得到高考高分数的同时,还失去了什么?  处于舆论争议漩涡中的衡水中学,一直有着“人间炼狱”
期刊
前不久,教育部刚刚发布了整顿师德的“红七条”,要求严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话音尚未落下,“顶风作案”者就出现了。四川美术学院退休副教授王小箭被曝在吃饭时对两名女生“性骚扰”,遭到公众谴责,并被学校予以严肃处理。  王小箭事件的严肃处理,将起到一个良好的警示作用。让人们相信“红七条”,绝不是漂亮的摆设,更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而是言出必践、令出必行的惩戒。  然而,我们也应该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