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品质 强体魄 提质量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一日常规”,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由于外出务工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学生养成习惯较差,学校通过深入开展“一日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价值观。“一日常规”的具体做法如下:
  全员参与,明确责任。在学校总体部署的前提下,由年级组安排每班一名带班教师,早上6:20前到达学生宿舍,督促学生整理内务;6:30带领学生出操;6:50带领学生吃早餐;7:20带领学生进入教室晨读;8:45全校开晨会,对前一天的问题进行总结;13:00由带班教师督促学生午休;17:05每班开夕会,对本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17:15由带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而今,学校的“一日常规”培养已初见成效,教师只需督促和检查,基本已经达到由“教师参与管理”过渡到“学生自我管理”的日标。
  加强领导,完善考评机制。学校成立了“一日常规”领导小组,划分为5个小组,对带班教师和各班学生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每日一通报和每日一公示,结果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绩效考核挂钩,与评选“优秀班集体”挂钩。
  提升管理内涵,探索德育新路子。学校把基本素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合作意识、进取意识的养成纳入了德育范畴,德育不光是班主任的事,更是全体教师的事。
  创建毕业班工作“1234”模式
  为了提高江东中学毕业班教学质量,从2010开始,学校对毕业班工作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一个目标、两个团队、三次研讨、四次模拟考试的“1234”工作模式。
  学校总目标是让所有学生都有“桃子吃”。毕业班工作的首要任务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确定目标。然后学校把各项指标分解到每位老师,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以确保学生毕业后都能以较好的成绩升入理想的学校。
  “两个团队”指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学校注重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将集体备课作为新教师学习成长的平台。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年级邀请相关专家或优秀教师,定期召开座谈会和有音体美特长的学生工作会,了解学情,明确目标,鼓舞斗志。
  “三次研讨”指学情研讨、历年中考试卷及当年命题方向的研讨和学生模拟测试后的问题研讨。每一届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针对毕业班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态度、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等,做到凶材施教。
  对毕业班学生组织四次模拟考试。学校在进入复习阶段前都要组织一次模拟测试,此次测试的日的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一步的复习做好准备。复习进入中期时,组织第二次模拟测试,此次测试主要是查找学生在考试方法上的问题。在复习后期,组织第三次模拟考试,了解掌握问题解决的程度,再一次进行强化辅导。在以上三次测试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中考前组织最后一次试题难度较低的模拟测试,让大多数学生树立信心,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中考。
  实施全员锻炼和体育特长培养模式
  学校结合实际,努力实施体育“两条腿”战略,开展全员参与体育锻炼和创造性地实施体育特长培养模式。
  全员参与,锻炼体能,提高身体素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学校确定的“快乐体育,健康第一”观念已深入全校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心中,多年来学校中长跑项日的竞技水平,一直都在市里名列前茅。为了把优秀项目发扬光大,学校采用田径全面化教学模式,上课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白选田径项日,教师进行分组讲解和引导练习。每天下午由带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中长跑,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质,又能从中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为学校特长生的选材提供参考。
  实施体育特长培养模式。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初,学校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自愿原则,对学生进行适当选拔,提前抓好体育训练工作。要求每周至少进行5次集中训练,每位教师所带学生不能超过25人,至少保证每个学生有一项专长,每天下午由带班教师带领学生长跑5公里。通过长期训练,学校体育取得了可喜成绩,连续3年获芒市“天翼杯”元旦越野赛跑中学组团体第一;在2011年芒市元旦越野赛跑比赛中,囊括了男女组前8名的好成绩。
其他文献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25个边境县(市)。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光。但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约,边境地区教育事业长期滞后。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边境地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改革发展新路。  德宏州州府芒市国土面积有2987平方公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8.23公里。全市辖6乡5镇
期刊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芒市教育局党委提前谋划,全员行动,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不折不扣做好“规定动作”,根据实际,推出多项“自选动作”,活动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三挂四联”提升服务水平  “三挂”即党委挂钩村委、支部挂钩支部、干部挂钩农户。教育局党委挂钩西山毛讲村委,局直属的5个党支部挂钩联系毛讲村5个党支部,局34名干部与105名农户建立挂钩帮扶关系。同时,
期刊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芒市教育系统坚定信心,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明确目的,强势推进  以教育教学改革相关实施意见为指针,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学校校长和教师各自的职责。课堂教学改革以推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日的,立足校情、教情和学情,完善方案、措施,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责任,全面
期刊
梁达松是楚雄州永仁县第一中学退休教师。1935年12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7年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就这样,从风华正茂到满头银发,春华秋实50余载,梁达松始终信守到边疆支教的承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矢志不移,无怨无悔地为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  五十八载扎根边疆坚守承诺无怨无悔  
期刊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经过多年的努力,芒市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全市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  充足的教师数量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教师队伍的素质却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凶素。近5年来,芒市新招聘教师人数超过了全市教师总数的30%,新鲜血液的加入一方面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给新教师培养、后备干部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期刊
芒市芒海镇与缅甸仅一河之隔,两国人民共饮一江水。芒海镇九年制学校是芒海镇唯一一所国门学校,学校分设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有在校学生1442人,其中368人是缅籍学生。  一直以来,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思路,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校训,形成“求实创新、善教乐学”的校风和“以良心培育良心、以智慧浇灌智慧”的教风,以及“尚德、立志、勤学、健美”的学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期刊
1987年7月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后,董云江就被分配到芒市民族中学从事体育教学,至今工作已28年。他担任学校音体美学科长24年,先后担任4届班主任,多次担任芒市地区各类体育赛事裁判或裁判长,长期担任芒市地区体育中考监考员。  艰苦创业,改善办学条件  芒市民族中学1986年建校,董云江1987年分配到学校,28年来,他跟随学校一起创业并发展,见证了学校的艰难发展历程。  建校初期,体育教学条件
期刊
近年来,芒市第三小学始终遵循“激发主体,主动争彩”的办学理念,以实施“争彩教育”为工作重点,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服务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着力打造“真实、生命、开放、有效”的争彩课堂。  芒市三小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融学园、花园、乐园于一体的市属城区完小,经过50余年的风雨磨砺,学校从小到大,从规范到特色,展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国家
期刊
1999年7月从曲靖师范学院毕业后,蒋荣自愿申请到边疆民族地区支教,遂被分派到芒市。现任芒市职业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校长。  他是一位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校长。参加工作16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教育教学富有特色,成绩显著;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向己;作为一名基层党总支书记,他一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真情奉献,必有收获。”
期刊
芒市职业教育中心源于1963年成立的“风平那日耕读学校”,1998年9月,潞西市市委、市政府将原那日一职中、遮放二职中和华侨中学撤并组建为潞西市职业教育中心,2010年更名为芒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现有在校生3132人,教职工188人。  多年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秉承“纯德睿智、成才立业”的办学理念,办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一步一个脚印走内涵发展之路,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