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术是外科主要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手术无论大小都会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由于患者对手术危险的恐惧,对手术过程中疼痛的惧怕以及对医生的不完全信任心理,影响其手术中的情绪,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对增强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信心,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和不良应激有重要价值。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爱心,运用医学知识及社会人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信任,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0-01
手术是外科主要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手术无论大小都会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由于患者对手术危险的恐惧,对手术过程中疼痛的惧怕以及对医生的不完全信任心理,影响其手术中的情绪,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对增强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信心,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和不良应激有重要价值。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爱心,运用医学知识及社会人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信任,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1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
①焦虑、恐惧: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及麻醉不了解,加上进入手术室与家人分离,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更加剧了患者的恐惧、孤独感;②紧张,烦躁;疾病急剧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导致患者严重的紧张,烦躁不安;③抑郁、绝望心理:由于外科治疗常常需要切除病变的组织、器官,甚至截肢、改造某些器官的功能,这样术后的伤残、缺损给患者心理上以及生活上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甚至绝望心理。
2护理方法
2.1对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焦虑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入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因治疗及护理工作受到干扰或难以适应所致。患者还会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能否治愈而顾虑重重,焦虑不安。同时还会减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手术后发生合并症的机会。所以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保持良好的仪表,自信心和责任感,与患者沟通语言要柔和,态度要真诚,给予患者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患者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
2.2对紧张、烦躁的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可以解除患者痛苦,使之康复,但患者可能在手术中发生意外而死亡。所以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既是一个治疗过程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理刺激。所以护理人员首先先要彻底了解患者的心特点,与患者多交流,解除其紧张心理,护理人员还要运用那个自己掌握的有关疾病与手术的知识,恰如其分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回答提出的问题,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麻醉方法,手术简单过程和术后可能要用的各种引流管和监测仪,使患者减少对各种器械的恐惧心理,消除紧张心理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对抑郁、绝望心理的护理。患者产生抑郁、绝望心理一般都是因为病情引起,还有可能是自费患者对医疗费用承担能力不足而引起。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诚挚的安慰和劝解,让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疾病,树立坚强的信念。与患者交谈时,语言要带有鼓舞性,要充满坚定信心,另外术前教会患者一些放松技术,如咳嗽、深呼吸,请术后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受到鼓舞,因而积极配合术前准备,愉快的接受手术治疗。
3总结
随着患者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临床护理工作者将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应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就是针对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诱导、心理护理,解除术前心理负担,减轻货消除术后不良反应,促进其健康的一种护理手段,也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注重术前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焦虑,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利于血压,心率的稳定。减少并发症。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多数患者能较平安的度过手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顺利的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刘丹.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6,5(8):154
[2]魏彩梅.手术病人术前访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6):124
[3]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概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0-01
手术是外科主要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手术无论大小都会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由于患者对手术危险的恐惧,对手术过程中疼痛的惧怕以及对医生的不完全信任心理,影响其手术中的情绪,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对增强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信心,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和不良应激有重要价值。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爱心,运用医学知识及社会人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信任,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1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
①焦虑、恐惧: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及麻醉不了解,加上进入手术室与家人分离,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更加剧了患者的恐惧、孤独感;②紧张,烦躁;疾病急剧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导致患者严重的紧张,烦躁不安;③抑郁、绝望心理:由于外科治疗常常需要切除病变的组织、器官,甚至截肢、改造某些器官的功能,这样术后的伤残、缺损给患者心理上以及生活上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甚至绝望心理。
2护理方法
2.1对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焦虑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入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因治疗及护理工作受到干扰或难以适应所致。患者还会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能否治愈而顾虑重重,焦虑不安。同时还会减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手术后发生合并症的机会。所以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保持良好的仪表,自信心和责任感,与患者沟通语言要柔和,态度要真诚,给予患者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患者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
2.2对紧张、烦躁的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可以解除患者痛苦,使之康复,但患者可能在手术中发生意外而死亡。所以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既是一个治疗过程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理刺激。所以护理人员首先先要彻底了解患者的心特点,与患者多交流,解除其紧张心理,护理人员还要运用那个自己掌握的有关疾病与手术的知识,恰如其分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回答提出的问题,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麻醉方法,手术简单过程和术后可能要用的各种引流管和监测仪,使患者减少对各种器械的恐惧心理,消除紧张心理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对抑郁、绝望心理的护理。患者产生抑郁、绝望心理一般都是因为病情引起,还有可能是自费患者对医疗费用承担能力不足而引起。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诚挚的安慰和劝解,让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疾病,树立坚强的信念。与患者交谈时,语言要带有鼓舞性,要充满坚定信心,另外术前教会患者一些放松技术,如咳嗽、深呼吸,请术后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受到鼓舞,因而积极配合术前准备,愉快的接受手术治疗。
3总结
随着患者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临床护理工作者将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应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就是针对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诱导、心理护理,解除术前心理负担,减轻货消除术后不良反应,促进其健康的一种护理手段,也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注重术前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焦虑,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利于血压,心率的稳定。减少并发症。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多数患者能较平安的度过手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顺利的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刘丹.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6,5(8):154
[2]魏彩梅.手术病人术前访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6):124
[3]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概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