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变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24-01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特有的文化根基、性格指向、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富有创意的发明或发现能力。在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新途径。
   一、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特点,以知识或经验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反对以有知识的记忆。在这一观念支配下,教师只对课本和教案负责,并不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的这一固定的、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培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改变只注重继承,不注重创新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转变,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克服教师在整个过程的“一言堂”行为,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他们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整好教、学的双边活动,通过引导、启发、质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读书使学生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然后,教师来问一个“你读懂了什么?”。教师不在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学生的思维马上会活跃起来,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项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形成了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新型的教学关系。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心理动机。过去总以为创造性仅仅存在于少数杰出的人身上,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教差的学生要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采取多种手段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进取心,从而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发散性的特点,学生能根据题意沿着不同的方向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想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剖析数量关系,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一次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引导学生尽量用简捷的方法解答。
   三、改革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因此我们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时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思路,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只要在他原有的水平上提问出了稍有见解的问题,教师就应给予表扬,从而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都来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通过各种手段,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时间,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维,使他们想得有理。同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有想象的一个拼图、一条辅助线、一个独特的解题思路……充分地给予肯定。然后把这些积累起来,根据课的不同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但树立了部分学生成功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其他学生“赶”“超”的意识,积极思考,不断唤起孩子们的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像,迸发出再创造的火花。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还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在不同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通过“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说”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体现。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接触社会,启发思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技能。
   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一个更加生动活泼的新天地。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17-01     职高、中专招收的是中考普通高中落榜的学生。按照目前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上。他们的数学成绩、能力分化严重,课堂教学中效率低;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导致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因此必须要求老师以学生为本,因
摘 要:对步入高一的新生来说,首先会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物理学科的学习。更有部分高一新生在物理学习方面陷入困境,有一种摸一着“北”的感觉,因此慢慢演变成为学习障碍。本文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寻找原因,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消除高一物理学习障碍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一物理 学习障碍 消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
摘 要:鲁智深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理解他的个性和思想对于理解全书和作者的爱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把鲁智深同史进和李忠、林冲、武松三组人物性格进行对比分析,解读作者施耐庵“犯”、“避”写作技法下的人物形象塑造,揭示鲁智深形象中的不畏强权和机智真纯以及强烈的正义感、道义感;从而探究鲁智深形象中人性辉煌。  关键词:“犯”与“避” 鲁智深 人性辉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目的:探究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种类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以便提供临床可用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门诊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208例,在进行治疗前,取痰
目的:探讨自拟复方水晶膏对蛇串疮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蛇串疮患者,给予自拟复方水晶膏治疗,分析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23-0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与生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所以成为洋思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致胜法宝,关键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了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学生数学的基础差异扩大,如果教师按同一个层次施教,则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这就要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的目标按层次、分类别确定,确保课程标准的落实。   关键词:分层教学 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22
近年来,大量新闻报道称,中国化肥施用已经到了极限,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施用化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同年年底首次明确提出减少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