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近年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采用新星的教学方法,必须以教师的思想转变为前提,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创新教学 探究性学习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6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现时代的课堂教学已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始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并且以它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我认为要实施创新教育应努力做好以下五点。
  
  一、教师自身要提高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新世纪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再者就是教学理念,如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以趣为径,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
  
  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实习时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传说。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重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并获得成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学的一门学科,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在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否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是否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6-01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不可缺少的动力    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8-0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离不开交往,儿童良好的品德形成也离不开交往。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学科中从小培养农村儿童的交往能力,从交往中体验情感、开发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
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更加强调教学方式的丰富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进而提升其写作能力.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157-01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一门科学启蒙教育,但由于学生感性实践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使得学生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产生一定的畏学、畏难情绪。物理做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必然蕴含着自然科学美的因素,且不易为人们所理解和察觉,因此,在物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