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传统教育是教师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那么新课改,教师更像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导演主导整部剧的情节起伏,让演员尽情展示演技。有人说,新课改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何以为证,学生在不停地提问、探究、答题。而老师沦为看客,每堂课仅限十分钟,怎能展现老师风采。其实,学生在合作学习和展示中,老师的点拨、矫正评价异常重要,虽然点点滴滴,但都倾注了老师的真情。
一、争论点拨
复习第一册古文《烛之武退秦师》,学生做完题,小组同学正在对答案,这时陈俊杰小组大声争论起来,一向创新的王伟对“夜缒而出”的“而”的答案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应是修饰关系,而非顺承关系。一向沉稳的范缜却予以否定,认为答案是顺承关系没有错,双方各执一词,组长陈俊杰左右难断,场面有点失控。我急忙走过去,得知情况后,我明白为什么分组时浪费时间的原因了,我发现这个问题很有典型性,于是叫他们停止争论。我立即组织全班讨论,我让王伟站在范缜角度想,以让范缜站在王伟角度想,再进行二者比照。烛之武出城是在夜晚用绳子从城墙上放下去的,这是“出”的方式,因此“而”是修饰关系。而顺承关系存在动作的时间先后关系,故本处“而”不是顺承关系。我告诉同学们,答案的对错,来自依据,而非人多或叫声大。在相信自己答案的同时,要反过来站在对方立场思考,这样才能得出真知,才不会盲目自信。而小组长面对答案无法统一时,一方面要控制时间,另一方面也应用科学态度去找寻正确答案,养成严谨的治学习惯。通过本次教育,同学在讨论答案时更科学了,答对率更高了,而小组讨论时间得到有效控制,课堂也就省时高效了。
二、疑问点拨
复习《鸿门宴》,细心的陈雨含发现问题了,“在樊哙闯帐一节中,项王曰:‘壮士!——赐卮酒。’则‘与之斗卮酒’。‘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为什么项王叫左右给一杯酒,而左右却给了一大杯酒,项王叫左右给一猪腿,而左右却给了一生猪腿。难道是司马迁笔误?是乎有点离谱?”我在班上表扬了陈雨含大胆质疑的精神。当初上新课时,由于时间紧,学生未发现,我也没有有意强调,相信复习时,学生水到渠成,自然能发现,如今果然发现了。我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同学们的讨论顿时热闹起来,他们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是为了突出樊哙的勇敢。刘、项双方剑拨弩张,需要在酒席上压制对方。故而左右给一大杯酒,看其酒量和胆识。左右给一生猪腿,看其胆识和应变力。左右不是违背项王的命令吗?不,项王虽然赞樊哙为壮士,也赏他酒肉,但说得模糊,左右有空子可钻,这一举措是不会遭受指责的,况且项王本身是英雄,豪气冲天,左右这么干,更合项王胃口,甚至这是他们的君臣惯用伎俩。我要同学们再看樊哙的反应,“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樊哙应对得有礼有节,“立而饮之”可见其酒量之大,胆识之大。“樊哙覆盖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好一个樊哙。面对生猪腿,面色平静,放在盾上以剑当刀叉,把肉分割吃了,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与豪气。为后文他借题发挥,指责项王不讲信用作下了铺垫,在气势上彻底压倒项王集团,为刘邦顺利出逃创造了条件。“斗”“生”两字的增加,境界全出。足见太史公笔力。这值得我们高中生学习效仿。
三、矫正矜持
人本性善,有所坚持,学生写作不愿抄袭,谈论不愿人云亦云,这本是好事。但人又是在不断追求的,作文需要上档次,说话需要有品位,这就需要我们模仿。“天下文章一大抄”,固然不对,但文化的传承,继承永远多于创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无不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创造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乐于讨论,但展示时,同学们无法突破心理误区,即答案的贡献者回答展示天经地义,其他人回答就有剽窃之嫌疑。我教育学生,小组讨论的答案一经定型,就是小组成员大家的成果。为了集体的荣誉,大家应把精力投入到怎样展示好上来,同学们不应矜持,只有这样,才会积极参与,才会真正学有所获。
四、点评精准
新课改,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教师要少讲。因此,老师除了精心设计教学,尽可能考虑各种情况发生所采取的对策,在点评时宜精准。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需要客观公正,既不能不点评,又不能不痛不痒地“好,很好”敷衍过去。要精准地点评到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明白,学生才会有所收获。另外,老师点评时,还应有智慧,对一些典型题应授以方法,这样就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改才能持久深入下去。
一、争论点拨
复习第一册古文《烛之武退秦师》,学生做完题,小组同学正在对答案,这时陈俊杰小组大声争论起来,一向创新的王伟对“夜缒而出”的“而”的答案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应是修饰关系,而非顺承关系。一向沉稳的范缜却予以否定,认为答案是顺承关系没有错,双方各执一词,组长陈俊杰左右难断,场面有点失控。我急忙走过去,得知情况后,我明白为什么分组时浪费时间的原因了,我发现这个问题很有典型性,于是叫他们停止争论。我立即组织全班讨论,我让王伟站在范缜角度想,以让范缜站在王伟角度想,再进行二者比照。烛之武出城是在夜晚用绳子从城墙上放下去的,这是“出”的方式,因此“而”是修饰关系。而顺承关系存在动作的时间先后关系,故本处“而”不是顺承关系。我告诉同学们,答案的对错,来自依据,而非人多或叫声大。在相信自己答案的同时,要反过来站在对方立场思考,这样才能得出真知,才不会盲目自信。而小组长面对答案无法统一时,一方面要控制时间,另一方面也应用科学态度去找寻正确答案,养成严谨的治学习惯。通过本次教育,同学在讨论答案时更科学了,答对率更高了,而小组讨论时间得到有效控制,课堂也就省时高效了。
二、疑问点拨
复习《鸿门宴》,细心的陈雨含发现问题了,“在樊哙闯帐一节中,项王曰:‘壮士!——赐卮酒。’则‘与之斗卮酒’。‘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为什么项王叫左右给一杯酒,而左右却给了一大杯酒,项王叫左右给一猪腿,而左右却给了一生猪腿。难道是司马迁笔误?是乎有点离谱?”我在班上表扬了陈雨含大胆质疑的精神。当初上新课时,由于时间紧,学生未发现,我也没有有意强调,相信复习时,学生水到渠成,自然能发现,如今果然发现了。我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同学们的讨论顿时热闹起来,他们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是为了突出樊哙的勇敢。刘、项双方剑拨弩张,需要在酒席上压制对方。故而左右给一大杯酒,看其酒量和胆识。左右给一生猪腿,看其胆识和应变力。左右不是违背项王的命令吗?不,项王虽然赞樊哙为壮士,也赏他酒肉,但说得模糊,左右有空子可钻,这一举措是不会遭受指责的,况且项王本身是英雄,豪气冲天,左右这么干,更合项王胃口,甚至这是他们的君臣惯用伎俩。我要同学们再看樊哙的反应,“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樊哙应对得有礼有节,“立而饮之”可见其酒量之大,胆识之大。“樊哙覆盖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好一个樊哙。面对生猪腿,面色平静,放在盾上以剑当刀叉,把肉分割吃了,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与豪气。为后文他借题发挥,指责项王不讲信用作下了铺垫,在气势上彻底压倒项王集团,为刘邦顺利出逃创造了条件。“斗”“生”两字的增加,境界全出。足见太史公笔力。这值得我们高中生学习效仿。
三、矫正矜持
人本性善,有所坚持,学生写作不愿抄袭,谈论不愿人云亦云,这本是好事。但人又是在不断追求的,作文需要上档次,说话需要有品位,这就需要我们模仿。“天下文章一大抄”,固然不对,但文化的传承,继承永远多于创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无不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创造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乐于讨论,但展示时,同学们无法突破心理误区,即答案的贡献者回答展示天经地义,其他人回答就有剽窃之嫌疑。我教育学生,小组讨论的答案一经定型,就是小组成员大家的成果。为了集体的荣誉,大家应把精力投入到怎样展示好上来,同学们不应矜持,只有这样,才会积极参与,才会真正学有所获。
四、点评精准
新课改,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教师要少讲。因此,老师除了精心设计教学,尽可能考虑各种情况发生所采取的对策,在点评时宜精准。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需要客观公正,既不能不点评,又不能不痛不痒地“好,很好”敷衍过去。要精准地点评到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明白,学生才会有所收获。另外,老师点评时,还应有智慧,对一些典型题应授以方法,这样就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改才能持久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