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路线之一,自开通以来,沿线地区在物产和文化上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宁夏作为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多元文化。党项人在宁夏建立了西夏王朝,垄断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神秘国度。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利用丝绸之路这一平台,发展西夏王陵旅游,可以提升宁夏的知名度,进而对发展宁夏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宁夏;西夏王陵;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13-03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长安,西至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横跨欧亚大陆,联系了这片区域中的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使沿线地区在物产和文化上互相交流。1877年,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将汉代经我国西域一带,连接中亚西部、南部及印度之间的以丝绸贸易为主要的诸条通道总称为“seidenstrassen”,英语意为“silk road”,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自陕西始,经甘肃、 宁夏、青海、新疆,过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沿岸各国与非洲北部。沿线经过十几个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线路之一。
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丝绸之路对于沿线城市在经济和旅游上的价值,也日益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2013年,中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意在更好地发展中国同中亚及更广阔地区的联系,以达到共同繁荣。
一、丝绸之路宁夏段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地处中国西北黄河上游中游段,接壤陕西、甘肃、内蒙古,其地理环境注定了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穆天子传》里,穆天子的西游路线,就已经经过宁夏固原,证明在周朝,今天宁夏的一部分地区就已经进入了周的势力范围。而今天历史学家的考据也认为,当日穆天子的西游路线的走向和丝绸之路密切相关。
汉魏时,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自西安出发,经陕西的乾县、彬县,甘肃的泾川、平凉,进入宁夏境内。过三关口、瓦亭关,抵达固原市,再北经三营、黑城,沿清水河谷,再经须弥山沟谷折向西北过海原,后又折入甘肃境内,自靖远渡黄河,经景泰到武威(凉州),再折去敦煌。是丝路东段几条路线中最短的一条。
唐时丝绸之路在宁夏有了变化。由于“安史之乱”之后吐蕃势力渐大,控制了西北,使得丝绸之路通往敦煌的线路受阻。丝绸之路东段自西安北上,经彬县、庆阳,到宁夏灵武,再从青铜峡过黄河,经中卫到武威;或者经过银川,翻越贺兰山后经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到达武威。这条路直到宋代都还比较畅通。
元朝,又开通了另一条通道。自西安出发,经瓦亭,向西翻越六盘山,过隆德,经甘肃会宁、定西到兰州。这条线一直沿用到清,今天的312国道走的就是这条线。
作为交通要道的宁夏,基于丝绸之路,吸收了大量的外来因素,成为多元文化的汇合点。20世纪80年代,在固原发掘出了9座隋唐时期墓葬,其中6座是“昭武九姓”中史氏家族墓,出土了罗马金币、萨珊银币、玻璃器、镏金铜制装饰等引人注目的文物,反映了当年宁夏中外文化的交流融汇。同样在固原,还发掘出了北周时期的李贤夫妇墓,出土了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萨珊时期的镏金银壶。银壶腹部的图案,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爱神阿芙罗狄特、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美女海伦等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和中亚西亚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体现。
宋朝,宁夏这一交通要道迎来了一个地方志上重要的时代,党项人在这里建立了西夏王朝。李元昊舍弃了自唐时由中原天子赐予的名号,改王室拓跋氏姓氏为嵬名氏,自称“吾祖”。又为怀念先祖,颁布“秃发令”,仿中原王朝礼仪设立百官制。1034年,去宋年号,改年号为大庆,开启了党项人自己的纪年历史。1038年,正式建立西夏王朝。西夏王朝的建立,是宁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丝绸之路上的几个重要城市,如黑水城、固原等地都在西夏境内,南来北往,城市十分兴盛。西夏主产畜牧业,因此对外贸易就显得格外重要。西夏掌控并垄断了河西走廊,使当时很多商人放弃西夏改走他径。很长一段时期内,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西夏阻碍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夏热”的升温,人们的观点有所转变。在对历史文献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西夏的存在并没有彻底阻绝东西方的丝路贸易;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起着维系和中继的作用。丝绸之路的状况是同当时的政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
李元昊在称帝前,命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西夏文字。这是西夏的国书,全国上下,从诏书到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字书写,直到西夏亡于蒙古。今天,在丝绸之路重镇敦煌的藏经洞里,我们能够看到用西夏文字记录的文献。西夏文字出现在藏经洞,证明了西夏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当下,丝绸之路研究在全国十分火热。重走丝绸之路,不仅是研究者们的想法,也是很多旅游爱好者的追求。丝绸之路途经的各个地方,充满了民族风情,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探究。宁夏是中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文化使这个地区和其他很多地方有着不一样的风俗,但一直以来,宁夏名气并不大,很多人知道敦煌、楼兰,却并不知道西夏。旅游也并不如丝绸之路上其他省市那样火热。如今,在全国丝绸之路研究异常火热的大背景下,在西部开发深入开展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借助丝绸之路这一平台,发展宁夏旅游,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西夏王陵的价值和现状
李元昊继位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皇权。后来西夏又在和宋、辽的几次大规模交战中取得胜利,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根据实际利益情况,随时调整国策,从宋获取利益又避免被辽利用。 但李元昊在地位稳定后,不理朝政,并强抢了儿子的妻子为“新皇后”。其子宁令哥在忍无可忍之下进宫行刺,李元昊被削鼻并因失血过多而亡。李元昊死后,葬于贺兰山下的泰陵,是西夏王陵的第三座墓。
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位于银川市东郊贺兰山东麓,距离市区约30公里。陵区有9座帝王墓和253座宗室、大臣的陪葬墓,占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9座王陵分别是太祖李继迁的裕陵、太宗李德明的嘉陵、景宗李元昊的泰陵、毅宗李谅祚的安陵、惠宗李秉常的献陵、祟宗李乾顺的显陵、仁宗李仁孝的寿陵、桓宗李纯祐的庄陵和襄宗李安全的康陵。西夏笃信佛教,从西夏王陵的修筑,可以看到西来的佛教文化对于建筑的影响。西夏王陵与中国其他帝王陵截然不同,乃是八角形多层次密檐式结构,时至今日,依旧可以在王陵上看到椽柱洞孔,被称为是“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园之一,大致相当于北京明十三陵。每座帝陵坐北朝南,四周筑有角台,建有左右对称的碑亭、阙台,其中碑亭上的文字,分别用西夏文和汉文刻写。步道两旁是文武百官和各种神兽的“石像身”像。内城有角楼、门阙,经过献殿后便是耸立的灵台。
作为西夏历代帝王陵寝,西夏王陵的豪华奢侈自然非同一般。但非常遗憾的是,富丽的西夏王陵中的宫殿楼台早已在蒙古军队的铁骑下化为废墟,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是地面上残落的碎片也已经被捡拾干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夏王陵经历了四次发掘整理,使得很多珍贵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其中出土了铜牛、石马,各种精美的金银铜器﹑石雕、泥雕,印有西夏文字的器皿,可见当时西夏人手工技艺的高超。镏金大铜牛于1977年出土,整体呈卧式,铜牛全身用青铜浇注,通体镏金,内空心,四肢均跪卧于地,表现了耕牛耕作后卧地休息的场景,是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宁夏博物馆。
在西夏王陵的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为数不少的迦陵频伽建筑造型。迦陵频伽是佛经中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一种神鸟,人面鸟身,能发出绝妙的声音,因此汉语又译作“妙音鸟”。《慧苑音义》中说道:“迦陵频伽,此云妙音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
迦陵频伽的形象在北魏石刻中已经出现,敦煌壁画中也有其造型,但在帝王陵墓中大量出土,实属罕见。西夏王陵中出土的这批迦陵频伽,有红陶和灰陶制品,也有琉璃制品,人面表情柔和,眉间有朱砂痣,眼眶深邃,嘴角微笑,双手合十。鸟身翅膀张开欲飞,尾巴高翘,羽毛纹路清晰可见。西夏朝笃信佛教,从其陵墓造型已经可以见出,而出土如此数量的迦陵频伽,更证明了西夏对于佛教的推崇。
西夏王陵反映了西夏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状况,体现了西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出土的绘画大多和佛教有关,色彩瑰丽,线条流畅,其中甚至还有藏传佛教的特殊画式唐卡,可以看出当时西夏佛教受到密宗的影响。1975年出土的力士像(人像支座石雕),人物跪姿全身像,粗眉,双目圆突,肩与头齐,双乳垂至腹部,几与膝盖平,双手撑于膝上。石像造型的大胆夸张,令人叹为观止,可以看出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
西夏王陵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的是第一和第二陵区,即1、2、3、4号陵,但其实可见的仅有3号泰陵,即李元昊墓。1号陵和2号陵被称为“双陵”,需用景区专用的望远镜观看。景区同时建有西夏博物馆,展示王陵出土的各种文物文献;西夏艺术馆,用彩绘雕塑展示西夏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夏碑林,刻有历史上诗人对于西夏的描述,其中也杂有各种造型以及西夏文字。西夏王陵门票60元/人,但其人流量相较之于明十三陵来讲,可以算门可罗雀。景区里修建的大夏宾馆已经荒废,九龙壁立在荒草上,西夏风情园也只剩下一个大门和一片荒园。
三、对西夏王陵旅游发展的建议
19世纪时,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开始兴起,并迅速成为一个阳光产业。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旅游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是一条可行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文化旅游的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旅行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旅游进程中所能获得的除风景享受之外的知识。
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下达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以看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丝绸之路自陕西出发后,沿线经过的地区风俗各异,充斥着多彩元素。重走丝绸之路,感受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体会风情背后的文化,是很多旅游爱好者丝路旅游的一个目的。提及丝绸之路,人们脑中所想到的是西安、敦煌、新疆,而宁夏的知名度远远低于这几个地方。前文已经提到,宁夏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也非常发达。在当下丝绸之路如此火热的良好环境下,大力宣传、提高宁夏在丝路旅游中的知名度,打造宁夏境内的丝路旅游是当务之急。
2004和200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合作,拍摄了10集电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以崭新的角度,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该纪录片播出后,广受好评。纪录片的《哈拉浩特之消失在沙漠中的西夏》一集,讲述了西夏的黑水城(哈拉浩特)遗址。可以看出,在研究者眼中,西夏对于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片头专门提到了西夏王陵中独特的陵寝建筑,对提升西夏王陵知名度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今网络资源发达,信息流通传递速度极快,有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和丝绸之路平台宣传西夏,宣传西夏王陵,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一个必要措施。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创立的文字是不同于中原文化的西夏文,西夏文化也迥异于其他地区,对于各地游客来说,这将是不同于内地其他地方的旅游体验,也是宁夏旅游的一个品牌。西夏王陵体现了西夏的文化历史,“东方金字塔”的独特造型,必会带给参观者与其他帝王陵墓参观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西夏王陵的优势之所在。 作为伫立于地表的陵寝,西夏王陵经过近千年的风雨,风蚀现象十分明显。这就需要加大维护力度,对陵墓定期进行检测,并科学维护,尽量降低陵墓的继续风化速度。泰陵周围有被铁丝圈起的大量的瓦当、滴水碎片,目前几乎是完全裸露,既得不到有效保护,也影响了陵区的环境。将之有效保护利用,也能提升景区的美观度。
大多数游客对于西夏的历史和文化还相对陌生。目前,开放的西夏艺术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需求。同时,也应继续开拓西夏文化感受旅游。西夏王陵占地面积广,除了陵区主体外,目前几乎已经废弃的西夏风情园应当重点开发。建立起西夏文化的直接体验渠道,如游客亲自体验西夏服饰、品尝有西夏特色宁夏特色的小吃等,并利用影像资料向游客介绍西夏的历史文化以及丝绸之路在这里的发展。在历史上的西夏建国时间,也可以举办主题活动、文化节,吸引游客前来。
另外,应该大力借助文学作品,扩大西夏王陵在全国的知名度。金庸先生在其著名的《天龙八部》小说中,明确提到了“西夏一品堂”、“西夏冰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中国读者众多,可以利用读者对于书中所提到的西夏的好奇,大力宣传,提高西夏王陵在旅游者中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前往。同时,也可以在西夏王陵景区开发“西夏一品堂”体验,让游客亲自体验书中的描述。
丝绸之路绵延千里,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全球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丝绸之路必将重新焕发青春。宁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王朝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抓住当下丝绸之路热潮这一大好机会,大力发展丝绸之路旅游﹑西夏文化旅游,对于提升宁夏的整体形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并会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杨春光.宁夏文化的源与流探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2]贠有强,张进海.宁夏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3]仇王军.丝绸之路在宁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4]杨猛,石培基.创新思维与西夏文化旅游开发[J].宁夏社会科学,2006,(9).
[5]陈爱峰,赵学东.西夏与丝绸之路研究综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6]毛娟.西夏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初探——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7]薛正昌.丝绸之路在宁夏的走向与周秦时期的文化开拓[J].丝绸之路,2013,(2).
[8]王云庆,唐敏.论西夏王陵的遗产价值与申遗之路[J].西夏研究,2013,(14).
[关键词]丝绸之路;宁夏;西夏王陵;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13-03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长安,西至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横跨欧亚大陆,联系了这片区域中的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使沿线地区在物产和文化上互相交流。1877年,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将汉代经我国西域一带,连接中亚西部、南部及印度之间的以丝绸贸易为主要的诸条通道总称为“seidenstrassen”,英语意为“silk road”,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自陕西始,经甘肃、 宁夏、青海、新疆,过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沿岸各国与非洲北部。沿线经过十几个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线路之一。
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丝绸之路对于沿线城市在经济和旅游上的价值,也日益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2013年,中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意在更好地发展中国同中亚及更广阔地区的联系,以达到共同繁荣。
一、丝绸之路宁夏段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地处中国西北黄河上游中游段,接壤陕西、甘肃、内蒙古,其地理环境注定了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穆天子传》里,穆天子的西游路线,就已经经过宁夏固原,证明在周朝,今天宁夏的一部分地区就已经进入了周的势力范围。而今天历史学家的考据也认为,当日穆天子的西游路线的走向和丝绸之路密切相关。
汉魏时,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自西安出发,经陕西的乾县、彬县,甘肃的泾川、平凉,进入宁夏境内。过三关口、瓦亭关,抵达固原市,再北经三营、黑城,沿清水河谷,再经须弥山沟谷折向西北过海原,后又折入甘肃境内,自靖远渡黄河,经景泰到武威(凉州),再折去敦煌。是丝路东段几条路线中最短的一条。
唐时丝绸之路在宁夏有了变化。由于“安史之乱”之后吐蕃势力渐大,控制了西北,使得丝绸之路通往敦煌的线路受阻。丝绸之路东段自西安北上,经彬县、庆阳,到宁夏灵武,再从青铜峡过黄河,经中卫到武威;或者经过银川,翻越贺兰山后经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到达武威。这条路直到宋代都还比较畅通。
元朝,又开通了另一条通道。自西安出发,经瓦亭,向西翻越六盘山,过隆德,经甘肃会宁、定西到兰州。这条线一直沿用到清,今天的312国道走的就是这条线。
作为交通要道的宁夏,基于丝绸之路,吸收了大量的外来因素,成为多元文化的汇合点。20世纪80年代,在固原发掘出了9座隋唐时期墓葬,其中6座是“昭武九姓”中史氏家族墓,出土了罗马金币、萨珊银币、玻璃器、镏金铜制装饰等引人注目的文物,反映了当年宁夏中外文化的交流融汇。同样在固原,还发掘出了北周时期的李贤夫妇墓,出土了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萨珊时期的镏金银壶。银壶腹部的图案,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爱神阿芙罗狄特、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美女海伦等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和中亚西亚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体现。
宋朝,宁夏这一交通要道迎来了一个地方志上重要的时代,党项人在这里建立了西夏王朝。李元昊舍弃了自唐时由中原天子赐予的名号,改王室拓跋氏姓氏为嵬名氏,自称“吾祖”。又为怀念先祖,颁布“秃发令”,仿中原王朝礼仪设立百官制。1034年,去宋年号,改年号为大庆,开启了党项人自己的纪年历史。1038年,正式建立西夏王朝。西夏王朝的建立,是宁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丝绸之路上的几个重要城市,如黑水城、固原等地都在西夏境内,南来北往,城市十分兴盛。西夏主产畜牧业,因此对外贸易就显得格外重要。西夏掌控并垄断了河西走廊,使当时很多商人放弃西夏改走他径。很长一段时期内,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西夏阻碍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夏热”的升温,人们的观点有所转变。在对历史文献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西夏的存在并没有彻底阻绝东西方的丝路贸易;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起着维系和中继的作用。丝绸之路的状况是同当时的政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
李元昊在称帝前,命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西夏文字。这是西夏的国书,全国上下,从诏书到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字书写,直到西夏亡于蒙古。今天,在丝绸之路重镇敦煌的藏经洞里,我们能够看到用西夏文字记录的文献。西夏文字出现在藏经洞,证明了西夏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当下,丝绸之路研究在全国十分火热。重走丝绸之路,不仅是研究者们的想法,也是很多旅游爱好者的追求。丝绸之路途经的各个地方,充满了民族风情,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探究。宁夏是中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文化使这个地区和其他很多地方有着不一样的风俗,但一直以来,宁夏名气并不大,很多人知道敦煌、楼兰,却并不知道西夏。旅游也并不如丝绸之路上其他省市那样火热。如今,在全国丝绸之路研究异常火热的大背景下,在西部开发深入开展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借助丝绸之路这一平台,发展宁夏旅游,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西夏王陵的价值和现状
李元昊继位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皇权。后来西夏又在和宋、辽的几次大规模交战中取得胜利,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根据实际利益情况,随时调整国策,从宋获取利益又避免被辽利用。 但李元昊在地位稳定后,不理朝政,并强抢了儿子的妻子为“新皇后”。其子宁令哥在忍无可忍之下进宫行刺,李元昊被削鼻并因失血过多而亡。李元昊死后,葬于贺兰山下的泰陵,是西夏王陵的第三座墓。
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位于银川市东郊贺兰山东麓,距离市区约30公里。陵区有9座帝王墓和253座宗室、大臣的陪葬墓,占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9座王陵分别是太祖李继迁的裕陵、太宗李德明的嘉陵、景宗李元昊的泰陵、毅宗李谅祚的安陵、惠宗李秉常的献陵、祟宗李乾顺的显陵、仁宗李仁孝的寿陵、桓宗李纯祐的庄陵和襄宗李安全的康陵。西夏笃信佛教,从西夏王陵的修筑,可以看到西来的佛教文化对于建筑的影响。西夏王陵与中国其他帝王陵截然不同,乃是八角形多层次密檐式结构,时至今日,依旧可以在王陵上看到椽柱洞孔,被称为是“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园之一,大致相当于北京明十三陵。每座帝陵坐北朝南,四周筑有角台,建有左右对称的碑亭、阙台,其中碑亭上的文字,分别用西夏文和汉文刻写。步道两旁是文武百官和各种神兽的“石像身”像。内城有角楼、门阙,经过献殿后便是耸立的灵台。
作为西夏历代帝王陵寝,西夏王陵的豪华奢侈自然非同一般。但非常遗憾的是,富丽的西夏王陵中的宫殿楼台早已在蒙古军队的铁骑下化为废墟,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是地面上残落的碎片也已经被捡拾干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夏王陵经历了四次发掘整理,使得很多珍贵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其中出土了铜牛、石马,各种精美的金银铜器﹑石雕、泥雕,印有西夏文字的器皿,可见当时西夏人手工技艺的高超。镏金大铜牛于1977年出土,整体呈卧式,铜牛全身用青铜浇注,通体镏金,内空心,四肢均跪卧于地,表现了耕牛耕作后卧地休息的场景,是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宁夏博物馆。
在西夏王陵的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为数不少的迦陵频伽建筑造型。迦陵频伽是佛经中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一种神鸟,人面鸟身,能发出绝妙的声音,因此汉语又译作“妙音鸟”。《慧苑音义》中说道:“迦陵频伽,此云妙音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
迦陵频伽的形象在北魏石刻中已经出现,敦煌壁画中也有其造型,但在帝王陵墓中大量出土,实属罕见。西夏王陵中出土的这批迦陵频伽,有红陶和灰陶制品,也有琉璃制品,人面表情柔和,眉间有朱砂痣,眼眶深邃,嘴角微笑,双手合十。鸟身翅膀张开欲飞,尾巴高翘,羽毛纹路清晰可见。西夏朝笃信佛教,从其陵墓造型已经可以见出,而出土如此数量的迦陵频伽,更证明了西夏对于佛教的推崇。
西夏王陵反映了西夏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状况,体现了西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出土的绘画大多和佛教有关,色彩瑰丽,线条流畅,其中甚至还有藏传佛教的特殊画式唐卡,可以看出当时西夏佛教受到密宗的影响。1975年出土的力士像(人像支座石雕),人物跪姿全身像,粗眉,双目圆突,肩与头齐,双乳垂至腹部,几与膝盖平,双手撑于膝上。石像造型的大胆夸张,令人叹为观止,可以看出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
西夏王陵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的是第一和第二陵区,即1、2、3、4号陵,但其实可见的仅有3号泰陵,即李元昊墓。1号陵和2号陵被称为“双陵”,需用景区专用的望远镜观看。景区同时建有西夏博物馆,展示王陵出土的各种文物文献;西夏艺术馆,用彩绘雕塑展示西夏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夏碑林,刻有历史上诗人对于西夏的描述,其中也杂有各种造型以及西夏文字。西夏王陵门票60元/人,但其人流量相较之于明十三陵来讲,可以算门可罗雀。景区里修建的大夏宾馆已经荒废,九龙壁立在荒草上,西夏风情园也只剩下一个大门和一片荒园。
三、对西夏王陵旅游发展的建议
19世纪时,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开始兴起,并迅速成为一个阳光产业。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旅游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是一条可行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文化旅游的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旅行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旅游进程中所能获得的除风景享受之外的知识。
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下达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以看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丝绸之路自陕西出发后,沿线经过的地区风俗各异,充斥着多彩元素。重走丝绸之路,感受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体会风情背后的文化,是很多旅游爱好者丝路旅游的一个目的。提及丝绸之路,人们脑中所想到的是西安、敦煌、新疆,而宁夏的知名度远远低于这几个地方。前文已经提到,宁夏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也非常发达。在当下丝绸之路如此火热的良好环境下,大力宣传、提高宁夏在丝路旅游中的知名度,打造宁夏境内的丝路旅游是当务之急。
2004和200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合作,拍摄了10集电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以崭新的角度,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该纪录片播出后,广受好评。纪录片的《哈拉浩特之消失在沙漠中的西夏》一集,讲述了西夏的黑水城(哈拉浩特)遗址。可以看出,在研究者眼中,西夏对于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片头专门提到了西夏王陵中独特的陵寝建筑,对提升西夏王陵知名度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今网络资源发达,信息流通传递速度极快,有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和丝绸之路平台宣传西夏,宣传西夏王陵,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一个必要措施。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创立的文字是不同于中原文化的西夏文,西夏文化也迥异于其他地区,对于各地游客来说,这将是不同于内地其他地方的旅游体验,也是宁夏旅游的一个品牌。西夏王陵体现了西夏的文化历史,“东方金字塔”的独特造型,必会带给参观者与其他帝王陵墓参观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西夏王陵的优势之所在。 作为伫立于地表的陵寝,西夏王陵经过近千年的风雨,风蚀现象十分明显。这就需要加大维护力度,对陵墓定期进行检测,并科学维护,尽量降低陵墓的继续风化速度。泰陵周围有被铁丝圈起的大量的瓦当、滴水碎片,目前几乎是完全裸露,既得不到有效保护,也影响了陵区的环境。将之有效保护利用,也能提升景区的美观度。
大多数游客对于西夏的历史和文化还相对陌生。目前,开放的西夏艺术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需求。同时,也应继续开拓西夏文化感受旅游。西夏王陵占地面积广,除了陵区主体外,目前几乎已经废弃的西夏风情园应当重点开发。建立起西夏文化的直接体验渠道,如游客亲自体验西夏服饰、品尝有西夏特色宁夏特色的小吃等,并利用影像资料向游客介绍西夏的历史文化以及丝绸之路在这里的发展。在历史上的西夏建国时间,也可以举办主题活动、文化节,吸引游客前来。
另外,应该大力借助文学作品,扩大西夏王陵在全国的知名度。金庸先生在其著名的《天龙八部》小说中,明确提到了“西夏一品堂”、“西夏冰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中国读者众多,可以利用读者对于书中所提到的西夏的好奇,大力宣传,提高西夏王陵在旅游者中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前往。同时,也可以在西夏王陵景区开发“西夏一品堂”体验,让游客亲自体验书中的描述。
丝绸之路绵延千里,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全球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丝绸之路必将重新焕发青春。宁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王朝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抓住当下丝绸之路热潮这一大好机会,大力发展丝绸之路旅游﹑西夏文化旅游,对于提升宁夏的整体形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并会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杨春光.宁夏文化的源与流探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2]贠有强,张进海.宁夏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3]仇王军.丝绸之路在宁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4]杨猛,石培基.创新思维与西夏文化旅游开发[J].宁夏社会科学,2006,(9).
[5]陈爱峰,赵学东.西夏与丝绸之路研究综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6]毛娟.西夏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初探——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7]薛正昌.丝绸之路在宁夏的走向与周秦时期的文化开拓[J].丝绸之路,2013,(2).
[8]王云庆,唐敏.论西夏王陵的遗产价值与申遗之路[J].西夏研究,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