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点儿献爱心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傍晚,女儿还没有回家。我不时到门口张望一番,心里有些不踏实。觉得女儿最近几天行动有点怪怪的,中午还缠着我提前支取了这个月的零花钱。孩子有钱可不是件好事,她会不会……我坐不住了,焦急地向学校走去。
  放学后的校园显得有些空旷,我抬头向女儿所在的班级望去,教室里的灯已经灭了。我急匆匆地走出校门,发现前面不远处几个小不点儿一边走着一边议论着什么。哇,其中的一个小女孩不正是我的女儿么?我三步并作两步跨到女儿面前责问道:“今天怎么搞的,怕是玩昏了头,这么晚还不回家?”
  “爸爸,我们开主题班会刚结束。”女儿理直气壮地解释道。
  “主题班会?怎么没见老师?”我将信将疑地问道。
  “是我们几个班干部按自己的决定开的。”
  “主题班会,你们几个小孩知道什么,还不是玩?”我用严肃的目光看着面前的几个毛头小孩。
  “叔叔,我们班有位同学的爸爸患病去世了,他家里很困难,因此,今天放学后,我们几个班干部决定开一个‘向困难家庭同学献爱心’的主题班会。”自称是“班长”的小男孩很严肃地对我说。
  “爸爸,这个同学好可怜,这么小就没有爸爸了。”女儿动情地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接着又说:“我们应该帮助他啊!”
  我看着这群既天真又懂事的孩子,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顿时感到自己低估了孩子的行为。本以为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在家做个“小皇帝”,没想到他们也会关心他人,这不,还自发地组织了一个“献爱心”活动,去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
  “你们打算怎么办?”我的语气明显地柔和了。
  “我们刚才开了个主题班会,发动全班同学有钱出钱,有物献物,帮助这个同学。”班长很认真地说。
  “爸爸,我要把这个月的零花钱捐给这位同学,这不算乱花钱了吧?”女儿拉着我的手轻轻地问。
  “很好,爸爸支持你,在别人有困难时,你能想到去帮助别人,爸爸很高兴。”我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内心好似波浪翻滚难以平静。接着,我转身对班长说:“今天,我也参加你们‘献爱心’活动行不行?”“好!好!好!谢谢!”班长带头鼓起掌来,孩子们高兴地簇拥着我。
  静静的夜空里,回荡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学生家长写的文章。此文写得形象生动,情真意切,语言活泼,文字精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文章围绕自己的女儿参加一个班级的“主题班会”,讲述了孩子们商议为一名困难家庭的同学奉献爱心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高尚情操、美好心灵、善良美德、可贵品格。别看孩子们年纪小,但办起事来却让人佩服,值得称赞。更让人为之感动的是在孩子们精神的激励下,作为孩子的父亲,同样也为“献爱心”出力,为青少年学生作出了表率,令人喝彩。
其他文献
清朝時,江苏宜兴县有位藩台大人万荔门,他的父亲万彦斋老先生,当年还是位秀才时,家庭相当贫寒,但禀性大方正直,从不取非义之物,而且见义勇为,遇人有急难,即便是委曲自己,也要想方设法给以周济帮助,虽然声誉被小人沾污,他也从不顾惜。   万彦斋老先生曾在乡间设馆教书,有一年除夕,他徒步回家。走到半路,遇见一位中年妇女,边走边哭。万先生感到奇怪,上前问怎么回事,她不回答。万先生一再询问,她生气说:“
期刊
正是在中国《基金会条例》在6月1日开始实施的日子,看到爱德基金会出版的《爱德简讯》2004年第2期。一篇篇生动具体的报道,说明贯彻实施《条例》内容,进一步打开民间非营利组织这扇“门”,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特别对贫困落后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转变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更不用说,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净化人们心灵的巨大作用。  朱艳伟“麻山腹地的一天”这篇报道,对我这样已久未访问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农村的人来说
期刊
前不久,在贛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十大道德标兵”表彰会上,当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从市领导手中接过授予他的“十大道德标兵”的奖牌时,台下响起了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他,就是江西省石城县小松敬老院院长邓孟先。    “我要用爱心熨暖老人的心”    1984年8月,在村干部工作岗位上干了28年之久的罗源村党支部书记邓孟先,被选调到了小松敬老院任院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映入邓孟先眼帘的是:在5间摇摇欲坠
期刊
大会开始的时候,大家似乎就已经看到、感觉到了这次研讨会非同寻常的意义。大会进行当中,当来自世界各国的慈善工作者、法律专家和来自中国全国各地的慈善工作者、专家、学者就慈善的法律问题进行比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时,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中国慈善事业健康有序的大步前进的新的曙光。  会议开始的时候,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国家已经逐步走向法制社会,各方面的立法都在趋于规范化,然而
期刊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童年的时光对我来说忧多于喜,但它却丰富了我的人生。  小升初那年,我的成绩十分优异,但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我没有能够进入重点校,而是去了一所普通中学。每年减免一千元学习费用,用我的实际行动慢慢地取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我在初一下学期当上了班长,并且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屡屡获得市、区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大家见了我父母总是高高地举起大拇指,父母的脸上多了许多笑容。看到父亲那
期刊
2005年8月12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政局会议室内,“广西慈善总会扶持王金菊同学赴澳门科技大学学习座谈会”正在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慈善总会领导和恭城县政府领导及县宣传部、民政局、公安局、教育局、嘉会乡政府、恭城中学、县慈善会领导和王金菊的父亲、哥哥及她本人共20多人。  家住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乡嘉会村豆腐榨屯的王金菊,父母体弱多病,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王金菊放假在家时只能到邻居姐妹家
期刊
时间:2004年4月18日  地点:川西北高原(青藏高原东南麓)  气候:天寒地冻,雪花飞舞,空气稀薄    天刚蒙蒙亮,在四川松潘通往红原县的山路上,一辆面包车如蜗牛一般喘着粗气,艰难地爬行着。这是一段高山峡谷路程,从松潘县的川主寺谷底到青藏高原尕尔台,由海拔2800米到3800米,60多公里盘升垂直距离1000米,汽车时而贴壁临崖,时而仰天攀援。车上的人一个个眉头深蹙,紧咬牙关,剧烈的颠簸和高
期刊
我的心灵世界里,总会隐藏着一个心跳,蓝色的,她很微弱,却又很明亮。  也许我是一个幸福却又不幸的孩子,物质生活丰裕,家庭温馨欠佳,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不多。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大了点是在阿姨家度过的,现在也只是短时间的和妈妈在一起。  也许因为我失去了好多年的母爱,我想补回来。那次妈妈离开我的时候,我想留住她却迈不出那一步,努力闭了闭眼,滚烫的泪水涌了出来。望着那远去的车影,没了,没了……回头看着那长
期刊
初秋时节,一个金发碧眼的英国留学生到中国修习汉语。他一未去北大,二未去清华,却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喜欢大连,大连的风光,大连的人。“特别是大连的义工,”这位英国青年因为激动而神采飞扬,“他们助人为乐的风尚,让美丽的大连锦上添花。这么说吧,是这里的义工吸引了我。”  大连义工的神奇魅力,居然使英吉利海峡的浪花涌到渤海湾来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更让我惊奇的是,起步早、服务十分出
期刊
我的爸爸是一个工人,偶尔去工地,算起来还是在家的日子居多。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他不甚了解。因为父亲似乎很少笑,至少我很少看到。所以,我有些怕他,经常有意无意地回避他。  那时我很贪玩,抓住机会便与小伙伴们东奔西跑。爷爷有时会看着我玩。如果让爸爸看到了,他就会从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然后就冲着正向前跑的我喊:“青青,回家读书去,别乱走!扭伤了脚我可不管。”我也就只能悻悻地跟在他后面走了!就这样,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