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状态无疑是歌唱的核心,这种系统的歌唱状态的培养与教学更适合专业艺术院校,我认为对于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而言,歌曲的表现力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更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幼儿教师要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融于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中,用真挚的情感唤起幼儿美的感受,使他们愿意去亲身尝试和体验。因此,如何让孩子理解乐曲表达的情感是我们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这也是幼师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可见,情感的培养比起歌唱状态的保持更为重要。
关键词:声乐教学;幼师生;发声状态;情感表现
发声状态与情感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的两个方面,教师在声乐课当中从发声练习一直到歌曲演唱追求更多的是歌唱状态的保持。那么什么是歌唱的状态呢?歌唱的状态是指歌唱时,人体的发声共鸣器官及相关机体的正确状态,是指发声共鸣器官及相关机体的开放度、合拔度、张力度、松弛度的正确控制与安放。而情感表现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个方面,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声乐曲仅仅是乐谱上的音符文字,要使歌曲获得生命成为音乐,就需要演唱者不仅要再现歌谱上那些显见的记录,更要去挖掘蕴藏在作品里那些无法记录的情感内容。因为无论词作者把歌词写得多么明确,曲作者把歌谱写得多么详尽,用了多少表情术语,都无法表达歌词的情感内涵。音乐内在韵律和微妙变化,词曲作者内心的文思、乐思与写在纸上的歌谱事实上存在着差距,弥补这种差距,只有通过歌唱者有感情地演唱,才可能使这种内在的精神记录具有生命意义。没有感情的歌唱就好像是大海缺少了波涛澎湃的巨浪,人类缺少了喜怒哀乐的表情。所以说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
歌唱状态无疑是歌唱的核心,这种系统的歌唱状态的培养与教学更适合专业艺术院校。我认为,对于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而言,歌曲的表现力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更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前不久在幼儿园听了一堂音乐课,教学内容是歌曲《猪小弟》,教师通过教孩子们演唱,让孩子们扮演歌曲当中的角色,讲解歌词的大意等,让孩子领会到了不讲卫生的害处,在演唱过程中也受到了教育。这堂课使我反思了过去的教学方式:始终停留在注重指导学生的发声练习、歌唱状态、咬字、吐字,却很少顾及歌曲应该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应该注重的是歌曲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扮演歌曲当中的人物、角色去引导他们感受、体验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
以往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通常只是关心孩子会不会唱歌曲,节奏是否掌握,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指导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抒发,在歌曲中获得快乐,得到体验。因此,如何让孩子理解乐曲表达的情感是我们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幼儿教师要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融于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中,用真挚的情感唤起幼儿美的感受,使他们愿意去亲身尝试和体验。这样,情感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萌芽,还会在演唱中表现出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唱一首儿歌《好妈妈》,那时候只是唱,声音唱得很响亮,但是脑子里却没有联想。如果现在让我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曲,我就会扮演“妈妈”,模仿一段妈妈辛苦工作后、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的情景,小朋友们就会立刻被这种情景感染,有的上前亲妈妈一下,有的给妈妈倒茶,有的给妈妈搬来小凳子,有的给妈妈捶背。他们的举动都是被歌中的情景和“妈妈”的表演所感染,表现出了他们热爱妈妈的真挚情感。所以,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情感的培养比起歌唱状态的保持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幼师生的情感表现呢?我仅以两首歌曲为例:《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这首歌曲其中的一段,描绘女主人公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去等男主人公小二黑归来的淳朴可爱的形象。“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音乐清澈飘逸优美,仿佛进入了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大山深处,此时声音应该明亮、亲切、柔媚,表现小芹那似山泉般纯净可爱的心灵。一首独唱曲还常常在几个乐段中陆续展现出不同的客观环境,所以演唱抓住这些不同的环境特点来给予不同的演唱处理,常常能贴切地表达出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感情状态,《黄水谣》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应该用较强的声音唱得起伏有力,而河水奔流的动态感要鲜明地体现在节奏的强弱交替和起伏翻腾的旋律上。“自从鬼子来,百姓糟了殃”演唱速度宜突然放慢,低沉有力,吐字咬字咬牙切齿,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旋律要唱得延绵、连贯,充满凄凉、悲愤之情。在教学当中,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不同情绪的歌曲来给学生唱,通过大量的实践培养学生学会歌曲的表现力,演唱的感染力。对于同一首歌曲,由于学生有自己的喜爱和个性特点,由于每个学生在审美意识、观点、情趣、习惯、能力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因而产生了在感受、反映、理解和好恶上的千差万别。教师可以不定期地举行小范围的观摩活动,比如几个小组之间或两个班级之间的观摩等,通过观摩去提高歌曲的鉴赏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情感表现力。
当然,歌曲表现力的发挥也要靠正确的发声状态的支持,科学的发声才能让学生更自如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引起他人的共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关键词:声乐教学;幼师生;发声状态;情感表现
发声状态与情感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的两个方面,教师在声乐课当中从发声练习一直到歌曲演唱追求更多的是歌唱状态的保持。那么什么是歌唱的状态呢?歌唱的状态是指歌唱时,人体的发声共鸣器官及相关机体的正确状态,是指发声共鸣器官及相关机体的开放度、合拔度、张力度、松弛度的正确控制与安放。而情感表现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个方面,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声乐曲仅仅是乐谱上的音符文字,要使歌曲获得生命成为音乐,就需要演唱者不仅要再现歌谱上那些显见的记录,更要去挖掘蕴藏在作品里那些无法记录的情感内容。因为无论词作者把歌词写得多么明确,曲作者把歌谱写得多么详尽,用了多少表情术语,都无法表达歌词的情感内涵。音乐内在韵律和微妙变化,词曲作者内心的文思、乐思与写在纸上的歌谱事实上存在着差距,弥补这种差距,只有通过歌唱者有感情地演唱,才可能使这种内在的精神记录具有生命意义。没有感情的歌唱就好像是大海缺少了波涛澎湃的巨浪,人类缺少了喜怒哀乐的表情。所以说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
歌唱状态无疑是歌唱的核心,这种系统的歌唱状态的培养与教学更适合专业艺术院校。我认为,对于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而言,歌曲的表现力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更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前不久在幼儿园听了一堂音乐课,教学内容是歌曲《猪小弟》,教师通过教孩子们演唱,让孩子们扮演歌曲当中的角色,讲解歌词的大意等,让孩子领会到了不讲卫生的害处,在演唱过程中也受到了教育。这堂课使我反思了过去的教学方式:始终停留在注重指导学生的发声练习、歌唱状态、咬字、吐字,却很少顾及歌曲应该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应该注重的是歌曲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扮演歌曲当中的人物、角色去引导他们感受、体验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
以往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通常只是关心孩子会不会唱歌曲,节奏是否掌握,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指导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抒发,在歌曲中获得快乐,得到体验。因此,如何让孩子理解乐曲表达的情感是我们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幼儿教师要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融于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中,用真挚的情感唤起幼儿美的感受,使他们愿意去亲身尝试和体验。这样,情感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萌芽,还会在演唱中表现出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唱一首儿歌《好妈妈》,那时候只是唱,声音唱得很响亮,但是脑子里却没有联想。如果现在让我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曲,我就会扮演“妈妈”,模仿一段妈妈辛苦工作后、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的情景,小朋友们就会立刻被这种情景感染,有的上前亲妈妈一下,有的给妈妈倒茶,有的给妈妈搬来小凳子,有的给妈妈捶背。他们的举动都是被歌中的情景和“妈妈”的表演所感染,表现出了他们热爱妈妈的真挚情感。所以,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情感的培养比起歌唱状态的保持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幼师生的情感表现呢?我仅以两首歌曲为例:《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这首歌曲其中的一段,描绘女主人公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去等男主人公小二黑归来的淳朴可爱的形象。“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音乐清澈飘逸优美,仿佛进入了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大山深处,此时声音应该明亮、亲切、柔媚,表现小芹那似山泉般纯净可爱的心灵。一首独唱曲还常常在几个乐段中陆续展现出不同的客观环境,所以演唱抓住这些不同的环境特点来给予不同的演唱处理,常常能贴切地表达出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感情状态,《黄水谣》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应该用较强的声音唱得起伏有力,而河水奔流的动态感要鲜明地体现在节奏的强弱交替和起伏翻腾的旋律上。“自从鬼子来,百姓糟了殃”演唱速度宜突然放慢,低沉有力,吐字咬字咬牙切齿,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旋律要唱得延绵、连贯,充满凄凉、悲愤之情。在教学当中,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不同情绪的歌曲来给学生唱,通过大量的实践培养学生学会歌曲的表现力,演唱的感染力。对于同一首歌曲,由于学生有自己的喜爱和个性特点,由于每个学生在审美意识、观点、情趣、习惯、能力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因而产生了在感受、反映、理解和好恶上的千差万别。教师可以不定期地举行小范围的观摩活动,比如几个小组之间或两个班级之间的观摩等,通过观摩去提高歌曲的鉴赏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情感表现力。
当然,歌曲表现力的发挥也要靠正确的发声状态的支持,科学的发声才能让学生更自如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引起他人的共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