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早在距今10000—9000年的洞穴居住遗址中,就发现有陶器残片。一般认为: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定居生活后而出现的。
陶器的发明缘于人类对火的利用,与粘土由地壳表层岩石风化分解而形成相反,被火烧过的土地,或落入火堆的粘土经焙烧而变得坚硬成型,启发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烧制他们生活需要的器皿。
陶器的使用不像青铜器、铁器因制成生产工具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但陶器的发展具有巩固人类定居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它是远古时代遗留的实物,是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化石”,使我们看到了古老民族史前文明的遗存。同时古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陶器创烧开始,先民就以审美的意识来制作,无论是新石器早期磁山、裴李岗文化的粗朴雅拙的陶杯,还是晚期龙山文化精美的黑陶及马家窑的彩陶,一直贯穿着这一美学法则。看到它们使我们体会到原始艺术的魅力。
我收藏古陶十余年,现选几件与大家一起鉴赏。
图1为筒形杯,器高13厘米,口径8厘米,侈口微偏向一侧成流状,壁厚不规整,口沿下有一圈三角形剔刺纹,纹痕深浅不一。剔刺纹下为约1.5厘米宽素面环,再下为绳纹。胎质为砂质红陶,表面及底部有烟炱的痕迹。造型简单,古朴大方。
图2为圜底单耳罐。腹呈圆球形,底部有三扁足,足外撇。器高16厘米,口径12厘米,为砂质红陶,陶质疏松,表面饰有浅篦划纹,外壁亦有烟炱,造型质朴大气。为炊具。
以上二件为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所产陶器,它们有以下特点:多为砂质红陶,胎质粗糙,皆为手制,壁厚薄不均,烧制温度较低,陶器表面纹饰简单,有素面、绳纹、篦划纹、指甲纹等。这一时期陶器型较少,形制单一,多为日用器皿。
图3为沙质红褐鬻,器高14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10厘米,侈口,素面,壁薄,带鋬、有流。胎质致密,硬度较高,叩之当当有声,表明烧成温度较高,表面有多处片状黑斑。最典型特征具有三个袋状足,器形雍容大方。为饮器。
此鬻为距今4800-4000年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后期之陶器。这一时期较新石器早期制陶工艺有较大提高,器型较前复杂,如鬻、鬲、盉等,实用性强且有较明确的分类,如炊器、饮器等。工艺要求严格,将轮制,捏塑、模范印制和粘接等手法结合。器形规整均衡。这一时期制陶从早期主要由妇女完成转为由男人为专业陶工在作坊中制作。
仰韶文化出现并繁荣于中国北方,分布于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分,河北北部,甘肃、青海河套地区。
一件件古陶,从泥土深处走来,带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寻找先民狩猎、舞蹈的身影,寻找比甲骨文更为久远的历史积淀,让我们领略了华夏民族史前文明的辉煌。
(责编:耕生)
陶器的发明缘于人类对火的利用,与粘土由地壳表层岩石风化分解而形成相反,被火烧过的土地,或落入火堆的粘土经焙烧而变得坚硬成型,启发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烧制他们生活需要的器皿。
陶器的使用不像青铜器、铁器因制成生产工具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但陶器的发展具有巩固人类定居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它是远古时代遗留的实物,是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化石”,使我们看到了古老民族史前文明的遗存。同时古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陶器创烧开始,先民就以审美的意识来制作,无论是新石器早期磁山、裴李岗文化的粗朴雅拙的陶杯,还是晚期龙山文化精美的黑陶及马家窑的彩陶,一直贯穿着这一美学法则。看到它们使我们体会到原始艺术的魅力。
我收藏古陶十余年,现选几件与大家一起鉴赏。
图1为筒形杯,器高13厘米,口径8厘米,侈口微偏向一侧成流状,壁厚不规整,口沿下有一圈三角形剔刺纹,纹痕深浅不一。剔刺纹下为约1.5厘米宽素面环,再下为绳纹。胎质为砂质红陶,表面及底部有烟炱的痕迹。造型简单,古朴大方。
图2为圜底单耳罐。腹呈圆球形,底部有三扁足,足外撇。器高16厘米,口径12厘米,为砂质红陶,陶质疏松,表面饰有浅篦划纹,外壁亦有烟炱,造型质朴大气。为炊具。
以上二件为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所产陶器,它们有以下特点:多为砂质红陶,胎质粗糙,皆为手制,壁厚薄不均,烧制温度较低,陶器表面纹饰简单,有素面、绳纹、篦划纹、指甲纹等。这一时期陶器型较少,形制单一,多为日用器皿。
图3为沙质红褐鬻,器高14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10厘米,侈口,素面,壁薄,带鋬、有流。胎质致密,硬度较高,叩之当当有声,表明烧成温度较高,表面有多处片状黑斑。最典型特征具有三个袋状足,器形雍容大方。为饮器。
此鬻为距今4800-4000年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后期之陶器。这一时期较新石器早期制陶工艺有较大提高,器型较前复杂,如鬻、鬲、盉等,实用性强且有较明确的分类,如炊器、饮器等。工艺要求严格,将轮制,捏塑、模范印制和粘接等手法结合。器形规整均衡。这一时期制陶从早期主要由妇女完成转为由男人为专业陶工在作坊中制作。
仰韶文化出现并繁荣于中国北方,分布于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分,河北北部,甘肃、青海河套地区。
一件件古陶,从泥土深处走来,带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寻找先民狩猎、舞蹈的身影,寻找比甲骨文更为久远的历史积淀,让我们领略了华夏民族史前文明的辉煌。
(责编: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