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通过体验、感悟,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关键词】体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通过体验、感悟,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以下是我在教学圆的画法时的片断。
师:孩子们,你们会画圆吗?
生1:会,可以用硬币画。
生2:可以用杯子盖画。
生3:可以用钢笔盖画。
生4(一脸自信):我也会,我可以用圆规画圆。
生5:我可以用一根线和铅笔画。(这是一位平时调皮捣蛋,特喜欢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非常聪明的孩子)
……
孩子们非常兴奋,气氛活跃。
师:你们真聪明!那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在作业本上任意画一个圆。
孩子们充满信心地用课前准备的圆形物体或圆规在作业本上画圆,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
只见用圆形物体画圆的孩子很快就画出了一个规范的圆,并洋洋得意地向左邻右舍炫耀。
师:画好的孩子再试试,用别的方法,再画一个圆,好吗?”时间还充裕,我提出了新的要求。画好的孩子点点头,开始了新的尝试。
那个准备用线和铅笔画圆的孩子,先用线的一端将铅笔捆上,线的另一端用左手指按住不放,右手握住铅笔,身体配合手移动着,但由于左手没按紧,圆心移动了,没画成功。只见他不气馁,坐着不好画,干脆站了起来,嘴里叨唠着,换了一张纸再试,试了几次后,终于画出了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圆,他那兴奋劲就别提了。
准备用圆规画圆的孩子:有的一下就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圆;有的因初次使用圆规,在画的过程中手直抖,还不时停下来,用铅笔去描;有的孩子方法不当总也画不圆,直着急;有的干脆转动作业本……
看着孩子们专注的表情,我心理一阵阵喜悦。孩子们在画圆中思考,在画圆中体验、感悟。这绝对比单纯地由老师直接示范、讲解,体验深刻得多。
师:请把你们画好的圆举起来,相互看一看、比一比。
教室里一阵骚动。一些孩子信心十足地把自己画圆的作业本举得高高的,生怕错过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可是老师还没讲,我独立完成的作品哟!一些孩子羞涩地把作业本拿得很低,体验到了画圆不太容易。我坚信:经过下一环节交流画圆体会后,再让孩子们画圆,他们一定会画出令自己满意、漂亮的圆,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的。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画圆体会。
生1:我是用线和铅笔来画的,不过不是很好画。
生2:我是用圆形物体画圆的,很方便而且标准。
生3(用圆规画圆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用圆形物体画圆的,很方便而且标准。圆规一点都不好用。
生4:我不同意!如果要画再大一些或者再小一些的圆,你们怎么办?
生5:我就用大一点或者小一点的圆形物体来画,不就可以了。
生6:如果是规定了具体大小的圆,怎么办?
生7:我有办法,用线和铅笔来画。先用线把长度量好后……
生8(生6的同桌):刚才,你画了几次才画好。你也说了不好画。我觉得还是用圆规画比较好……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和情感就像开闸的水,滔滔不绝,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阐述着、争辨着。不过还好,很快孩子们达成共识,用圆规画圆比较科学、规范。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一环节如果不让孩子们尝试、体验画圆的过程,直接介绍圆规,孩子们定会心生疑虑。看来孩子们这番唇枪舌战,有效地化解了这一点,我——“渔翁得利”,非常轻松、自然地把孩子们引导到用圆规画圆上。
看,新的问题产生了。
生:你们看他用圆规画的圆,一点都不标准。
一位孩子指着他同座的本子说。我急忙走过去一看,果然,那孩子画的圆很不规范,有半边确实比另一半要小一些。
师(我也假装一脸困惑):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愿意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回事吗?
生(涨红着脸):我的手没有握好圆规,不小心碰到这个有铅笔的脚(生边说边指着圆规),两脚的宽度变了。本来我想重画的……
师(我激动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得真好!失败乃成功之母,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圆。
听到老师鼓励的话,孩子甜甜地笑了。看得出来他对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充满了信心。
师:孩子们,如果圆规两脚间叉开的宽度变化,能画出标准的圆吗?
生:不能。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是如何用圆规画圆的?
生:首先确定好圆规两脚间的宽度。
师:回答正确!圆规两脚间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圆的什么?
生:圆的半径。
师:聪明!那我们第一步就需要定什么?
生:定半径。
师板书:定半径。
……
此次教学,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主动地去参与、去学习、去感受、去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去感悟。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增强了自信。
其实,数学知识相对其它学科来说更抽象、枯燥。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传授、讲解,学生没有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脑思考,而且还要学会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口表达,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体验、感悟。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效互动,才会变得富有生机和充满活力。
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吧!
【关键词】体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通过体验、感悟,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以下是我在教学圆的画法时的片断。
师:孩子们,你们会画圆吗?
生1:会,可以用硬币画。
生2:可以用杯子盖画。
生3:可以用钢笔盖画。
生4(一脸自信):我也会,我可以用圆规画圆。
生5:我可以用一根线和铅笔画。(这是一位平时调皮捣蛋,特喜欢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非常聪明的孩子)
……
孩子们非常兴奋,气氛活跃。
师:你们真聪明!那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在作业本上任意画一个圆。
孩子们充满信心地用课前准备的圆形物体或圆规在作业本上画圆,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
只见用圆形物体画圆的孩子很快就画出了一个规范的圆,并洋洋得意地向左邻右舍炫耀。
师:画好的孩子再试试,用别的方法,再画一个圆,好吗?”时间还充裕,我提出了新的要求。画好的孩子点点头,开始了新的尝试。
那个准备用线和铅笔画圆的孩子,先用线的一端将铅笔捆上,线的另一端用左手指按住不放,右手握住铅笔,身体配合手移动着,但由于左手没按紧,圆心移动了,没画成功。只见他不气馁,坐着不好画,干脆站了起来,嘴里叨唠着,换了一张纸再试,试了几次后,终于画出了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圆,他那兴奋劲就别提了。
准备用圆规画圆的孩子:有的一下就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圆;有的因初次使用圆规,在画的过程中手直抖,还不时停下来,用铅笔去描;有的孩子方法不当总也画不圆,直着急;有的干脆转动作业本……
看着孩子们专注的表情,我心理一阵阵喜悦。孩子们在画圆中思考,在画圆中体验、感悟。这绝对比单纯地由老师直接示范、讲解,体验深刻得多。
师:请把你们画好的圆举起来,相互看一看、比一比。
教室里一阵骚动。一些孩子信心十足地把自己画圆的作业本举得高高的,生怕错过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可是老师还没讲,我独立完成的作品哟!一些孩子羞涩地把作业本拿得很低,体验到了画圆不太容易。我坚信:经过下一环节交流画圆体会后,再让孩子们画圆,他们一定会画出令自己满意、漂亮的圆,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的。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画圆体会。
生1:我是用线和铅笔来画的,不过不是很好画。
生2:我是用圆形物体画圆的,很方便而且标准。
生3(用圆规画圆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用圆形物体画圆的,很方便而且标准。圆规一点都不好用。
生4:我不同意!如果要画再大一些或者再小一些的圆,你们怎么办?
生5:我就用大一点或者小一点的圆形物体来画,不就可以了。
生6:如果是规定了具体大小的圆,怎么办?
生7:我有办法,用线和铅笔来画。先用线把长度量好后……
生8(生6的同桌):刚才,你画了几次才画好。你也说了不好画。我觉得还是用圆规画比较好……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和情感就像开闸的水,滔滔不绝,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阐述着、争辨着。不过还好,很快孩子们达成共识,用圆规画圆比较科学、规范。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一环节如果不让孩子们尝试、体验画圆的过程,直接介绍圆规,孩子们定会心生疑虑。看来孩子们这番唇枪舌战,有效地化解了这一点,我——“渔翁得利”,非常轻松、自然地把孩子们引导到用圆规画圆上。
看,新的问题产生了。
生:你们看他用圆规画的圆,一点都不标准。
一位孩子指着他同座的本子说。我急忙走过去一看,果然,那孩子画的圆很不规范,有半边确实比另一半要小一些。
师(我也假装一脸困惑):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愿意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回事吗?
生(涨红着脸):我的手没有握好圆规,不小心碰到这个有铅笔的脚(生边说边指着圆规),两脚的宽度变了。本来我想重画的……
师(我激动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得真好!失败乃成功之母,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圆。
听到老师鼓励的话,孩子甜甜地笑了。看得出来他对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充满了信心。
师:孩子们,如果圆规两脚间叉开的宽度变化,能画出标准的圆吗?
生:不能。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是如何用圆规画圆的?
生:首先确定好圆规两脚间的宽度。
师:回答正确!圆规两脚间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圆的什么?
生:圆的半径。
师:聪明!那我们第一步就需要定什么?
生:定半径。
师板书:定半径。
……
此次教学,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主动地去参与、去学习、去感受、去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去感悟。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增强了自信。
其实,数学知识相对其它学科来说更抽象、枯燥。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传授、讲解,学生没有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脑思考,而且还要学会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口表达,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体验、感悟。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效互动,才会变得富有生机和充满活力。
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