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一家幼儿园要求家长每天按时接送孩子,可总有少数家长迟到。面对这种情况,这家幼儿园想出了一个办法,家长每迟到一次要交上5美元。可结果却出人意料,自实行“5美元”办法后,迟到的家长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这种现象令他们大惑不解,后來经过调查了解才弄清楚。他们希望通过经济制裁来减少迟到,结果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在实施经济惩罚之前,迟到的家长还会不自觉地产生内疚与自责,从而有意无意地减少迟到次数,一旦交上罚款,这种“负罪感”随之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理直气壮,一切皆顺理成章。
毋庸置疑,采取这样简单的惩罚,失败是必然的。可如此惩罚的现象却在校园里屡见不鲜,对待学生的不同错误,有着不同形式的惩罚,简而言之,以罚代教,以罚代管。其间还夹杂着雷霆万钧、急风暴雨般的“语言暴力”,或“肢体侵犯”。学生呢?表面看,对教师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按照要求去做,各方面状况看来的确有所好转,错误也好像在不断减少。但仔细观察一下,你很容易发现,教师一旦有所松懈,情况立刻出现反弹,饱受压抑的学生恢复本来面目,甚至变本加厉。很多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总想利用自己的权威施加惩罚,让他们付出代价,学生会“知耻而后勇”。可结果却总是难如人意,教师的良苦用心,换来的是更多负面影响,学生出现了“顶牛”、说谎、找“枪手”替写作业、“两面人”等现象。教师真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于是常常牢骚满腹,唯独不静下心来正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正是你如此的惩罚把学生逼上梁山,把他们推向了对立面。
怎样才能根除学生的错误呢?我不禁想起了教师耳熟能详的“四块糖的故事”。教育家陶行知面对学生的错误,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而是冷静地分析问题,透过其过失行为一步一步挖掘潜在的闪光点。奖励糖果而不施以处罚,表现出的是宽容大度,有效地消解了师生间的敌对情绪,引起了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起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使问题自然地、没有痛苦和创伤地得以解决。“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正在发展中的孩子。其实,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更是孩子的成长。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千万不可“以牙还牙”,要像陶先生一样,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他们的错误,以情动人,用“美丽的惩罚”去感化引导,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自省、自制。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记住错误,改正错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以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实验学校) ■
毋庸置疑,采取这样简单的惩罚,失败是必然的。可如此惩罚的现象却在校园里屡见不鲜,对待学生的不同错误,有着不同形式的惩罚,简而言之,以罚代教,以罚代管。其间还夹杂着雷霆万钧、急风暴雨般的“语言暴力”,或“肢体侵犯”。学生呢?表面看,对教师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按照要求去做,各方面状况看来的确有所好转,错误也好像在不断减少。但仔细观察一下,你很容易发现,教师一旦有所松懈,情况立刻出现反弹,饱受压抑的学生恢复本来面目,甚至变本加厉。很多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总想利用自己的权威施加惩罚,让他们付出代价,学生会“知耻而后勇”。可结果却总是难如人意,教师的良苦用心,换来的是更多负面影响,学生出现了“顶牛”、说谎、找“枪手”替写作业、“两面人”等现象。教师真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于是常常牢骚满腹,唯独不静下心来正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正是你如此的惩罚把学生逼上梁山,把他们推向了对立面。
怎样才能根除学生的错误呢?我不禁想起了教师耳熟能详的“四块糖的故事”。教育家陶行知面对学生的错误,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而是冷静地分析问题,透过其过失行为一步一步挖掘潜在的闪光点。奖励糖果而不施以处罚,表现出的是宽容大度,有效地消解了师生间的敌对情绪,引起了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起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使问题自然地、没有痛苦和创伤地得以解决。“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正在发展中的孩子。其实,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更是孩子的成长。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千万不可“以牙还牙”,要像陶先生一样,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他们的错误,以情动人,用“美丽的惩罚”去感化引导,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自省、自制。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记住错误,改正错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以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