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结合实例探讨了问题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并总结了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最后还强调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应该凸显真实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类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由此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和问题分析的方法.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他们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问题情境对高中數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之所以难,首先在于它的抽象性,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斥着公式的变换和推导,那么整节课将生涩而乏味,问题情境的创设将让数学课堂更加丰满,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生动而真切的氛围中探索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文化.
1. 问题情境中的悬念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钻研数学问题的兴趣源于他们对这门学科浓厚的兴趣,而问题情境中所蕴含的悬念元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充满期待.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营造悬念感,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彰显数学的魅力.
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认识对数时,他们并不明确研究对数的意义. 这是因为导入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如果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解决,对数概念的引入反而显得麻烦而突兀.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起他们研究对数的兴趣,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三十八万千米,现在如果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且足够大的纸,我们通过折叠的操作,折叠多少次,就可以用它的厚度来填满这个距离呢?我们让学生先自主进行猜想,然后再给出答案:不到四十次. 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怎么会这么少呢?那可是原始厚度只有0.1毫米的纸,地月之间的距离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被彻底激活,探索对数的热情将无比高涨.
2. 问题情境中的生活元素能够激发学生情感
高中生之所以在内心深处排斥数学的学习,不但是因为数学抽象难懂,更因为很多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以至于社会上也有这样的声音:“日常生活中的茶米油盐和三角函数有关系吗?小孩毕业之后,就准备做一个汽修工,需要解析几何的数学基础吗?”等等,上述问题都有一定道理,这也是对数学教学的一种质疑. 由于我们的教学与生活脱节,数学学科成为高高在上的存在,很多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心理,这显然无助于教学的开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应该成为我们观察生活的一个特殊视角. 确实,有的问题我们不用数学来看,不存在任何不当之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数学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一切将更加清晰而自然. 比如,和学生探讨贷款购房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日常生活中很复杂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3. 问题情境中的自然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所诠释的是自然界最为根基的奥秘. 因此,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自然元素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能够让数学知识更具实体性,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将被大幅激发.
比如在研究立体几何的体积问题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自然界中树木的茎和杆都是圆柱形?为什么他们的果实大多为椭球状?为什么在寒冷地区,植物的叶片是针状的?而在热带区域,植物的叶片却又宽又薄?这些问题都能让学生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之中,而且有助于他们效率的提升.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创设情境,才能让问题情境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创设
如果我们要让问题情境真正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们就必须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创设情境.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选用八十年代的事例来创设情境,出生于“00后”的学生将会产生怎样的感觉. 所以,问题情境应该有效衔接学生的生活.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指数时,如何指导他们感受指数的变化速度呢?如果我们只是提问“225有多大”,学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因为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进入情境.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个他们所熟悉的事例来创设情境:“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现在有人编造了一条谣言,并在一小时内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又在一小时内分别传给另外两个人,…,如此下去,一昼夜之后会有多少人知道这条谣言?”学生的直觉判断和现实的结果将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对指数的变化速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类比与猜想来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领域的科学探究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活动,类比和猜想是这项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思维活动. 我们在指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时,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类比和猜想,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质疑,由此即可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学生都很熟悉勾股定理,即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如果它们满足a2+b2=c2的关系,则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如果a2+b2=c2的指数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将2调整为n,即an+bn=cn,情况又会如何呢?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思维,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和小心求证. 学生一般都会由具体例子出发,比如n=3,n=4,由此得出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随后他们会在相互讨论中进一步猜想an+bn=cn(n>2),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并着手开始证明.
在上述问题中,教师没有给学生结论,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原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发的试探和猜想来探求答案,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思维将因此而得到很好的训练.
3. 联系数学典故来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发展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他们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到问题探索之中.
比如有这样一个有关指数妙用的故事,相传国际象棋是印度人发明的,国王要奖赏这个发明者,问他需要什么赏赐,他说:“请你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放上一粒麦粒,在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放上4粒,依次往后,后一个都是前一个的两倍,一直放到64格. ”国王闻言哈哈大笑,认为这个发明人所要奖赏太过简单,殊不知即便是整个印度的麦粒都无法凑足这个奖赏.
上述案例结合典故来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驱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几个注意点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注意点.
首先问题情境一定要有真实性,数学难在抽象,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而生动的情境给他们,因此我们的情境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人为捏造,应该以最为真实的情境来让学生形成最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发展性,数学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因此我们要通过情境创设来激起学生进阶学习的动力,强化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换言之,问题情境不能等同于某一个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解答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反而应该衔接着探索新问题的开始.
再次,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创造性,很多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会照搬现成案例,以至于情境创设大同小异,这种千篇一律的课堂很容易让人失去新鲜感. 比如提高概率,教师往往都是以抛硬币、转转盘等例子来创设情境,这就太单调了. 我们要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造精神,首先自己就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来武装课堂,创设具有创造性的情境.
实践表明,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加强反思,提升自己创设情境的技艺,这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类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由此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和问题分析的方法.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他们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问题情境对高中數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之所以难,首先在于它的抽象性,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斥着公式的变换和推导,那么整节课将生涩而乏味,问题情境的创设将让数学课堂更加丰满,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生动而真切的氛围中探索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文化.
1. 问题情境中的悬念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钻研数学问题的兴趣源于他们对这门学科浓厚的兴趣,而问题情境中所蕴含的悬念元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充满期待.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营造悬念感,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彰显数学的魅力.
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认识对数时,他们并不明确研究对数的意义. 这是因为导入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如果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解决,对数概念的引入反而显得麻烦而突兀.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起他们研究对数的兴趣,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三十八万千米,现在如果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且足够大的纸,我们通过折叠的操作,折叠多少次,就可以用它的厚度来填满这个距离呢?我们让学生先自主进行猜想,然后再给出答案:不到四十次. 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怎么会这么少呢?那可是原始厚度只有0.1毫米的纸,地月之间的距离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被彻底激活,探索对数的热情将无比高涨.
2. 问题情境中的生活元素能够激发学生情感
高中生之所以在内心深处排斥数学的学习,不但是因为数学抽象难懂,更因为很多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以至于社会上也有这样的声音:“日常生活中的茶米油盐和三角函数有关系吗?小孩毕业之后,就准备做一个汽修工,需要解析几何的数学基础吗?”等等,上述问题都有一定道理,这也是对数学教学的一种质疑. 由于我们的教学与生活脱节,数学学科成为高高在上的存在,很多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心理,这显然无助于教学的开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应该成为我们观察生活的一个特殊视角. 确实,有的问题我们不用数学来看,不存在任何不当之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数学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一切将更加清晰而自然. 比如,和学生探讨贷款购房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日常生活中很复杂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3. 问题情境中的自然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所诠释的是自然界最为根基的奥秘. 因此,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自然元素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能够让数学知识更具实体性,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将被大幅激发.
比如在研究立体几何的体积问题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自然界中树木的茎和杆都是圆柱形?为什么他们的果实大多为椭球状?为什么在寒冷地区,植物的叶片是针状的?而在热带区域,植物的叶片却又宽又薄?这些问题都能让学生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之中,而且有助于他们效率的提升.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创设情境,才能让问题情境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创设
如果我们要让问题情境真正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们就必须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创设情境.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选用八十年代的事例来创设情境,出生于“00后”的学生将会产生怎样的感觉. 所以,问题情境应该有效衔接学生的生活.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指数时,如何指导他们感受指数的变化速度呢?如果我们只是提问“225有多大”,学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因为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进入情境.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个他们所熟悉的事例来创设情境:“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现在有人编造了一条谣言,并在一小时内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又在一小时内分别传给另外两个人,…,如此下去,一昼夜之后会有多少人知道这条谣言?”学生的直觉判断和现实的结果将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对指数的变化速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类比与猜想来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领域的科学探究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活动,类比和猜想是这项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思维活动. 我们在指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时,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类比和猜想,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质疑,由此即可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学生都很熟悉勾股定理,即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如果它们满足a2+b2=c2的关系,则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如果a2+b2=c2的指数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将2调整为n,即an+bn=cn,情况又会如何呢?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思维,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和小心求证. 学生一般都会由具体例子出发,比如n=3,n=4,由此得出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随后他们会在相互讨论中进一步猜想an+bn=cn(n>2),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并着手开始证明.
在上述问题中,教师没有给学生结论,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原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发的试探和猜想来探求答案,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思维将因此而得到很好的训练.
3. 联系数学典故来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发展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他们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到问题探索之中.
比如有这样一个有关指数妙用的故事,相传国际象棋是印度人发明的,国王要奖赏这个发明者,问他需要什么赏赐,他说:“请你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放上一粒麦粒,在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放上4粒,依次往后,后一个都是前一个的两倍,一直放到64格. ”国王闻言哈哈大笑,认为这个发明人所要奖赏太过简单,殊不知即便是整个印度的麦粒都无法凑足这个奖赏.
上述案例结合典故来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驱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几个注意点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注意点.
首先问题情境一定要有真实性,数学难在抽象,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而生动的情境给他们,因此我们的情境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人为捏造,应该以最为真实的情境来让学生形成最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发展性,数学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因此我们要通过情境创设来激起学生进阶学习的动力,强化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换言之,问题情境不能等同于某一个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解答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反而应该衔接着探索新问题的开始.
再次,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创造性,很多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会照搬现成案例,以至于情境创设大同小异,这种千篇一律的课堂很容易让人失去新鲜感. 比如提高概率,教师往往都是以抛硬币、转转盘等例子来创设情境,这就太单调了. 我们要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造精神,首先自己就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来武装课堂,创设具有创造性的情境.
实践表明,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加强反思,提升自己创设情境的技艺,这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