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画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也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画一幅又一幅,不断创作,不断动脑筋,不断又有新的想法,思索总是伴随着自己,欢乐是暂时的。不甘心踏步走,想方设法地开阔眼界,提高修养,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不断地督促自己,这样,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创作;思考
一、生活
对生活的理解:生活是什么,作为画家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是生活,人一天的活动、吃饭、睡觉、工作、生病、接触人、接触事等等酸甜苦涩,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坑坑坎坎,情感的起伏变化等等,这都是生活。生活这个词含义十分广泛、深奥,决不是简单的表面的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搜集创作素材这样的概念。画家本身就在生活中,创作的源泉也就在画家的生活中。
生活与情感:在生活中,情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是因为生活也是千变万化的。画家用眼睛审视生活是第一位的,当不同时间、不同外部环境引起情感变化时,所看到的物象对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生活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离不开生活,画家在生活中创作,创作也是画家的生活,生活中不断地有新的感悟,创作中画家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
生活与创作:创作的过程也是生活,在生活中画家不断地创作。我们应该认识清楚,生活与创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在以前有这样一种创作方法,即先定题材,然后到某地搜集形象,回来后进行创作。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已搜集好的素材再创作。这是一般常用的方法,其弊病是,掩盖了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只是为某种功利而作画。创作的方法应是多样化的。画家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在人生中寻找自己,把自己对生活的情感用绘画这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创作。
生活与审美意识:美是什么,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个美学问题。我所说的是生活与审美意识,画家应在生活中把创作的心态放进去,在审视事物时,发现与自己情感相通的形式美,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大到无边无际,一棵小草,一块石头,一个小孩或一位老人等等,各式各样,其中都能发现美的形式,从而使脑海中产生创作的欲望。
二、选择
自然中选择:悠悠时空,宇宙无量,而人的生活空间、活动的范围却是有限度的。人的活动,自然界的寒暑变化,风来雨去,茫茫无垠,作为画家一定要有选择,在自然中选择,在人群中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画的物象,选择最适合表达自己情感的物象。
寻找意象:古人最讲“意象”,齐白石给“意象”的定义是“似以与不似之间”。我认为他只说对了一半,把”意象”规定的太如此这般了,就限制了画家的想象力。我认为“意象”就是能充分表达画家情感,表达胸中之意的“象”,就是意象,也可具象,也可夸张,也可变形,也可似又不似。但有一条是不能脱离的,即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平时生活中看到许许许多多的人,也接触人,在创作实践中也画人,这就要求画家发现和创造理想之象——“意象”。画画多了,有时下意识地在构形中产生最能表达自已心境的闪光点,此时画家就要善于抓住它,并生动地表达出来。只有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研究,“意象”就会更加完善、充分。“意”到了,“形”也就准确了。
寻找情境:古人极讲“意境”,专门论述意境的文论也很多。古人山水画的意境最浓,其感受是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是一种平和的美感。而情境则不然,“情”是和人相合,“境”是与自然相合,“情境”是画家自身对社会、对人、对自然所表现的一种自律性创作。有时我们也常讲“情调”。人的生活中常出现“境”与“情”、“情”与“调”的融合。
三、造型与形式
造型观念:新的造型观念,往往建立在最新思维意識的现代文明基础之上。只有思想观念现代化,才可能接受现代潮流,接受现代艺术,也才有可能找到或形成自己新的造型观念。具象造型、意象造型、抽象造型,它们只是造型的表现形式,它们也都含有不同的造型观念。就具象造型来说,由于造型观念的不同,可以画得很陈旧古板,也可以画得很现代。因此我们对造型应有深刻的理解,逐步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审美的造型观念。
造型意识: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哲学常识,而意识在绘画上却决定着造型,造型意识就是造型的灵魂。每个人都有意识,它是一种信息传递。画家的意识中总是和形象较量,如,从客观对象的直接感知而得到一种有意味的造型形式,这种意识往往是潜在的、天生的,其审美趣味独特,人趣、物趣、天趣浑然合一。
现代感:新、现代、现代感,对青年画家来说是一直追求的目标,但对现代感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如何,就很难说清了。新、现代、现代感,要论述清楚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做到的,只是提出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中国人物画如何出新、出现代、出现代感。很希望同仁们研究这个问题。
造型风格:每位画家都应有自己风格化的造型,这种造型是从生活中来的,从自己的实践中来的,从自己的艺术情感中来的。风格化的造型是画家人生体验的结晶,也是人物画家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造型风格化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形象僵化、概念化。造型风格化的名家、大师国内外很多,平时多注意研究才是。
四、风格
地域风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不同,人情风貌也就不同。不同地域的画家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地域风格。古时有南北宗,吴门画派、浙派、海派、岭南派等。现在也有许多以地域为标志的绘画风格,其因就是一些群体画家组成了整体绘画面貌,形成有特色的绘画流派。当今画坛,作为有地域性的画家该力求形成自己的地域风格,这样的画家多了就会组合成共性,形成势力。画家也应该自由地组合成群体进行有益的艺术活动,进行不断的创作。
本体显露:在地域画家群里,自我精神的独立,自我精神的孤傲是十分重要的,绘画一定要有纯粹的自我精神。借鉴学习也是要融汇到自己本体精神之中,绘画语言、形式构成、造型手段等等都强调自我精神,强调本体显露。
技法探索:技法是绘画中最直接可视性的语言。具体说来,技法和内容相关,技法和工具材料相关,技法和表现形式相关。最重要的是和画家自身的情感直接相关。情感和技法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情感孕育着技法,技法的探索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向其他艺术的借鉴和参照。
技法的独立化、体系化:画家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法语言和技法独立的风格,而且有自己的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技法独立化、体系化,就是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有规律可循的、可教学的体系,这是画家最向往的。如果达此目标,那将给中国美术增添新机。
作者简介:吴小俊(1977.8--)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西安美术学院,15级艺术硕士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研究。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创作;思考
一、生活
对生活的理解:生活是什么,作为画家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是生活,人一天的活动、吃饭、睡觉、工作、生病、接触人、接触事等等酸甜苦涩,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坑坑坎坎,情感的起伏变化等等,这都是生活。生活这个词含义十分广泛、深奥,决不是简单的表面的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搜集创作素材这样的概念。画家本身就在生活中,创作的源泉也就在画家的生活中。
生活与情感:在生活中,情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是因为生活也是千变万化的。画家用眼睛审视生活是第一位的,当不同时间、不同外部环境引起情感变化时,所看到的物象对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生活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离不开生活,画家在生活中创作,创作也是画家的生活,生活中不断地有新的感悟,创作中画家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
生活与创作:创作的过程也是生活,在生活中画家不断地创作。我们应该认识清楚,生活与创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在以前有这样一种创作方法,即先定题材,然后到某地搜集形象,回来后进行创作。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已搜集好的素材再创作。这是一般常用的方法,其弊病是,掩盖了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只是为某种功利而作画。创作的方法应是多样化的。画家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在人生中寻找自己,把自己对生活的情感用绘画这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创作。
生活与审美意识:美是什么,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个美学问题。我所说的是生活与审美意识,画家应在生活中把创作的心态放进去,在审视事物时,发现与自己情感相通的形式美,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大到无边无际,一棵小草,一块石头,一个小孩或一位老人等等,各式各样,其中都能发现美的形式,从而使脑海中产生创作的欲望。
二、选择
自然中选择:悠悠时空,宇宙无量,而人的生活空间、活动的范围却是有限度的。人的活动,自然界的寒暑变化,风来雨去,茫茫无垠,作为画家一定要有选择,在自然中选择,在人群中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画的物象,选择最适合表达自己情感的物象。
寻找意象:古人最讲“意象”,齐白石给“意象”的定义是“似以与不似之间”。我认为他只说对了一半,把”意象”规定的太如此这般了,就限制了画家的想象力。我认为“意象”就是能充分表达画家情感,表达胸中之意的“象”,就是意象,也可具象,也可夸张,也可变形,也可似又不似。但有一条是不能脱离的,即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平时生活中看到许许许多多的人,也接触人,在创作实践中也画人,这就要求画家发现和创造理想之象——“意象”。画画多了,有时下意识地在构形中产生最能表达自已心境的闪光点,此时画家就要善于抓住它,并生动地表达出来。只有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研究,“意象”就会更加完善、充分。“意”到了,“形”也就准确了。
寻找情境:古人极讲“意境”,专门论述意境的文论也很多。古人山水画的意境最浓,其感受是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是一种平和的美感。而情境则不然,“情”是和人相合,“境”是与自然相合,“情境”是画家自身对社会、对人、对自然所表现的一种自律性创作。有时我们也常讲“情调”。人的生活中常出现“境”与“情”、“情”与“调”的融合。
三、造型与形式
造型观念:新的造型观念,往往建立在最新思维意識的现代文明基础之上。只有思想观念现代化,才可能接受现代潮流,接受现代艺术,也才有可能找到或形成自己新的造型观念。具象造型、意象造型、抽象造型,它们只是造型的表现形式,它们也都含有不同的造型观念。就具象造型来说,由于造型观念的不同,可以画得很陈旧古板,也可以画得很现代。因此我们对造型应有深刻的理解,逐步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审美的造型观念。
造型意识: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哲学常识,而意识在绘画上却决定着造型,造型意识就是造型的灵魂。每个人都有意识,它是一种信息传递。画家的意识中总是和形象较量,如,从客观对象的直接感知而得到一种有意味的造型形式,这种意识往往是潜在的、天生的,其审美趣味独特,人趣、物趣、天趣浑然合一。
现代感:新、现代、现代感,对青年画家来说是一直追求的目标,但对现代感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如何,就很难说清了。新、现代、现代感,要论述清楚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做到的,只是提出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中国人物画如何出新、出现代、出现代感。很希望同仁们研究这个问题。
造型风格:每位画家都应有自己风格化的造型,这种造型是从生活中来的,从自己的实践中来的,从自己的艺术情感中来的。风格化的造型是画家人生体验的结晶,也是人物画家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造型风格化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形象僵化、概念化。造型风格化的名家、大师国内外很多,平时多注意研究才是。
四、风格
地域风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不同,人情风貌也就不同。不同地域的画家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地域风格。古时有南北宗,吴门画派、浙派、海派、岭南派等。现在也有许多以地域为标志的绘画风格,其因就是一些群体画家组成了整体绘画面貌,形成有特色的绘画流派。当今画坛,作为有地域性的画家该力求形成自己的地域风格,这样的画家多了就会组合成共性,形成势力。画家也应该自由地组合成群体进行有益的艺术活动,进行不断的创作。
本体显露:在地域画家群里,自我精神的独立,自我精神的孤傲是十分重要的,绘画一定要有纯粹的自我精神。借鉴学习也是要融汇到自己本体精神之中,绘画语言、形式构成、造型手段等等都强调自我精神,强调本体显露。
技法探索:技法是绘画中最直接可视性的语言。具体说来,技法和内容相关,技法和工具材料相关,技法和表现形式相关。最重要的是和画家自身的情感直接相关。情感和技法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情感孕育着技法,技法的探索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向其他艺术的借鉴和参照。
技法的独立化、体系化:画家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法语言和技法独立的风格,而且有自己的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技法独立化、体系化,就是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有规律可循的、可教学的体系,这是画家最向往的。如果达此目标,那将给中国美术增添新机。
作者简介:吴小俊(1977.8--)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西安美术学院,15级艺术硕士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