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如何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思维的实际,提高数学教学效益,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数学实践课的教学,变知识的抽象性为生动、形象的具体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能力,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的最有效工具。通过实践活动,个体在大脑中形成形像概念,进而形成对事物的实质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再检验、再加深和修正、完善,形成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
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更好的解决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我们重视和加强数学实践课的教学,变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为生动、形象的具体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通过实践活动,个体在大脑中形成形像概念,进而形成对事物的实质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再检验、再加深和修正、完善,形成数学素养,推动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步步深入,固本培元。
怎样才能上好实践活动课呢?
一、明确目标,是完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针对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教师是实现目标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实践活动是儿童自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个体综合利用所有感觉器官感知事物,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在大脑中形成形像概念,然后又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加深和修正、完善。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推动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步步深入,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精选内容,有效把握数学实践活动课载体
首先,内容的选取和确定要服务于所教的数学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即学生接触最多、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从而选取最佳的实践器材。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悟数量关系、理解和把握概念、定理定律的内涵和外延服务。其次,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即通过实践活动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大致可分为:1:探索性实践活动。这是对认知对象的性质、特点、规律不知或知之甚少的前提下,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的探寻式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假设、设想、猜测寻求依据;2:认知性实践活动。这是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早有定论的前提下,循着别人的认知路径、思维过程,对事物的同一规律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活动;3:验证性实践活动。这是对认知对象的某一本质属性,经严密的推理论证,证明确实存在(即科学假设),进而能动的、创造性的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成立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的内容,往往是交叉形态的。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知识特点,采用恰当的实践活动内容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关键。
三、创设条件,保证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物质基础
数学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获得数学经验,尝试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情境开展:首先选择能运用不同器材和工具就能开展的,便于开展的活动所用的一些器材可分为:枝叶类、水果类、虫草标本类、畜禽类、玩具教具、学具类、手工类、视听设备仪器类、测量工具、其他类,(如小棒石子等类)。这些器材都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实践的实际,随手拣来,灵活应用。根据活动场地、环境条件便于开展的可分为:室内外测绘、室外游、工厂实地、运动数据类、视觉图像和其它视听动手操作类,物质条件不成熟、无条件组织、达不到效果的要谨慎开展,
四、形式多样,选择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所限,有意注意和自我调控能力差,但喜欢在活动和玩耍中无意观察、感悟、学习模仿。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实际,教师心须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使学生在快乐中,在玩耍中,轻松愉快地领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应该是调查、观察、测量、制作等活动形式;结合课堂教学以及数学乐园对玩具、学具、教具等实物的摆弄;各种组织形式的兴趣活动小组、游戏等。
五、有效方法,是抓住实践活动课的关键
有效的活动方法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心须深刻了解学生和并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这些都体现于教师对于教材的加工处理和教案的设计当中;来源于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宗旨的领会及对于时代要求的认识。掌握和了解学生熟悉和亲切、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从而使教育有针对性,具体方法是:1、传授知识,举例地方化。实践离不开环境,环境制约实践活动的范围。因此根据这种实际,在活动过程中,情境贴近学生,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具有重要意义。2、教学过程儿童化。就是指教师在设计教案,处理教学内容到课堂内的语言、行为举止,即整个活动过程都应尽量模仿贴近儿童言行,让小学生听、想、看都感到既熟悉又亲切自然。3、掌握知识操作化。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是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是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儿童在孩时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可以终身不忘。因此,要大量设计使学生可进行操作的内容。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弄,使其更多的感觉器官同时或者交替感受,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这样既取得了满意的实践效果,又减轻了师生负担,可谓两全齐美。
实践出真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子,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具体形象性突破抽象性,逐步让学生从单一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以实践的观点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个性,让数学课程为活动的课堂,创造的场所,这才是时代呼唤的数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
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更好的解决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我们重视和加强数学实践课的教学,变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为生动、形象的具体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通过实践活动,个体在大脑中形成形像概念,进而形成对事物的实质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再检验、再加深和修正、完善,形成数学素养,推动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步步深入,固本培元。
怎样才能上好实践活动课呢?
一、明确目标,是完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针对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教师是实现目标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实践活动是儿童自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个体综合利用所有感觉器官感知事物,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在大脑中形成形像概念,然后又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加深和修正、完善。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推动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步步深入,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精选内容,有效把握数学实践活动课载体
首先,内容的选取和确定要服务于所教的数学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即学生接触最多、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从而选取最佳的实践器材。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悟数量关系、理解和把握概念、定理定律的内涵和外延服务。其次,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即通过实践活动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大致可分为:1:探索性实践活动。这是对认知对象的性质、特点、规律不知或知之甚少的前提下,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的探寻式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假设、设想、猜测寻求依据;2:认知性实践活动。这是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早有定论的前提下,循着别人的认知路径、思维过程,对事物的同一规律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活动;3:验证性实践活动。这是对认知对象的某一本质属性,经严密的推理论证,证明确实存在(即科学假设),进而能动的、创造性的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成立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的内容,往往是交叉形态的。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知识特点,采用恰当的实践活动内容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关键。
三、创设条件,保证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物质基础
数学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获得数学经验,尝试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情境开展:首先选择能运用不同器材和工具就能开展的,便于开展的活动所用的一些器材可分为:枝叶类、水果类、虫草标本类、畜禽类、玩具教具、学具类、手工类、视听设备仪器类、测量工具、其他类,(如小棒石子等类)。这些器材都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实践的实际,随手拣来,灵活应用。根据活动场地、环境条件便于开展的可分为:室内外测绘、室外游、工厂实地、运动数据类、视觉图像和其它视听动手操作类,物质条件不成熟、无条件组织、达不到效果的要谨慎开展,
四、形式多样,选择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所限,有意注意和自我调控能力差,但喜欢在活动和玩耍中无意观察、感悟、学习模仿。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实际,教师心须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使学生在快乐中,在玩耍中,轻松愉快地领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应该是调查、观察、测量、制作等活动形式;结合课堂教学以及数学乐园对玩具、学具、教具等实物的摆弄;各种组织形式的兴趣活动小组、游戏等。
五、有效方法,是抓住实践活动课的关键
有效的活动方法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心须深刻了解学生和并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这些都体现于教师对于教材的加工处理和教案的设计当中;来源于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宗旨的领会及对于时代要求的认识。掌握和了解学生熟悉和亲切、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从而使教育有针对性,具体方法是:1、传授知识,举例地方化。实践离不开环境,环境制约实践活动的范围。因此根据这种实际,在活动过程中,情境贴近学生,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具有重要意义。2、教学过程儿童化。就是指教师在设计教案,处理教学内容到课堂内的语言、行为举止,即整个活动过程都应尽量模仿贴近儿童言行,让小学生听、想、看都感到既熟悉又亲切自然。3、掌握知识操作化。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是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是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儿童在孩时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可以终身不忘。因此,要大量设计使学生可进行操作的内容。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弄,使其更多的感觉器官同时或者交替感受,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这样既取得了满意的实践效果,又减轻了师生负担,可谓两全齐美。
实践出真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子,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具体形象性突破抽象性,逐步让学生从单一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以实践的观点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个性,让数学课程为活动的课堂,创造的场所,这才是时代呼唤的数学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