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整体教学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教师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策略。梳理这些策略可以发现,找准单元整合点是取得教学实效的关键。就此问题,笔者试提出以下思考。
一、关注单元的导学系统
综观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除了课文,还配备了完整的导学系统:如单元导读、略读提示、泡泡小助手、课后练习、交流平台等内容。这些导学系统不仅为教师教学指点迷津,也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指明方向。在教学中,关注这些导学系统,能让我们比较准确地寻找到单元的整合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人物一组”为单元主题安排了四篇写人的文章。单元导读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表述的:“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从这部分单元导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单元的三个学习任务: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习作中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教研课上,我校五年级组的老师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教学任务展开教学,设计三个主问题展开研讨。在理解内容模块以“感受人物特点”作为整合点之后,教师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本单元人物的特点,学生先找到描写人物的句子,再从句子中抓住关键词读出人物的特点,一个个人物形象多元立体,让学生们研究得不亦乐乎。在领悟表达模块以“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为整合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交际习作模块以“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为整合点,让学生结合自己找到的事例来谈谈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是最合适的,并尝试记叙。在整书阅读中仍然以感受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为切入口,让本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深入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学会写“人”的文章、小说,真正地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当然,也有些单元导读表达得不明显,这时我们就可以好好利用略读提示、泡泡小助手、课后练习系统、交流平台等导学系统,相信要寻找到单元整合点并不难。
二、关注单元文章的体裁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包含着写景、状物、童话、寓言、神话、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每一类体裁的文章所表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展示出其体裁的特点。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有一个单元是以相同的体裁来进行单元编排。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以“走进童话”为主题单元,安排了四篇不同国家的童话。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以“走进故事”为主题,安排了四篇不同国家的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走进说明文”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科普说明文,两篇文艺说明文。
教学这类相同体裁的单元,整合点就再明显不过了,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说明文”为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说明文的教学重点,除了承担同其他体裁一样的双基任务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运用,并试着运用说明方法准确介绍物品或解释自然现象。在教学这组说明文时,这些学习重点就是单元的整合点,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列成表格,让孩子们在表格的提示下自主阅读,学会阅读说明文。
课 题 哪些知识 说明方法(举例子) 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子)
《鲸》
《松鼠》
《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
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刚开始,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课,习得一些方法后“扶”着学生学习第二课,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后面的两课。如果学生学习能力强,已经具备相应的学习说明文的能力,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学习,自己填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不断地增强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在拓展阅读教学板块中,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以期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我们关注体裁特点,从体裁的特点出发,整合单元学习要点,用多篇文章的学习,多次学习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此类体裁的阅读能力。
三、关注单元文章的语言表达
被选进人教版教材的文章绝大部分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文章有的胜在结构,有的胜在选材,有的胜在语言。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我们不应该是那些“大多数人”里的一员,我们要和学生一起破解“形式”这个秘密。仔细品读那些优美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藏在其中的秘密。这语言的秘密就可以成为我们单元的整合点。
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索溪峪的“野”》《山雨》四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语言的表达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内容的不同、语言的相同分别可以作为理解内容模块和领悟表达模块的整合点。在教研课中,毛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品读《山雨》一文描写山雨的段落,在品读中学生发现这段话与平时读到的写法不一样,此文更多的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的内容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进行表达,生动形象,读来趣味盎然。接着,她又让学生默读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找到含有想象的段落,并发现其中描写想象的方法。然后她又出示写“山雨”这一内容不同作家不同的想象片段,让学生交流其阅读的感受,讨论两位作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想象,发现写作的窍门。最后让学生也运用想象的方法来写一写自己对山雨的不同感受。整节课,毛老师始终围绕“想象”这一语言表达方式展开教学,由浅入深,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小练笔的汇报精彩纷呈。
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些单元的文章语言表达上没有共同点,这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一篇经典文章的语言特点生发出整个单元的语言表达整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以“科学思想方法”为主题,安排的四篇课文语言各有特色,其中《陶罐与铁罐》一文的对话描写可以称得上典范,提示语运用的三种形式均有出现,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篇课文的对话描写作为本单元语言表达的整合点,让学生学会对话描写。总之,文章中有两种语言现象特别值得关注:一种是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另一种是“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关注文章的语言特点也能让我们比较准确地找到单元的整合点。
四、关注学段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我们也可以依据课标的要求,来确定单元整合点。
人教版教材大部分是以人文主题来编排的,对语文知识的安排缺少系统性,同样是写人的要求,三年级出现,四年级出现,五年级中也出现,但三次出现,教材却没有明确的层次要求,那么在教学此类写人单元的课文时,我们就需要依靠课标来进行判断和调整单元的整合点,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四年级下册的第七组课文是一组写人的文章,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也是写人的文章,两组课文的单元导读都指出要感受描写人物的方法。但根据课标的要求,五年级的学生除了要知道作者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更要知道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有何好处,重点是后者。而四年级的重点是前者,知道用什么方法,是怎么用的。因此,当出现与其他年级相同的学习任务时,我们还要关注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这样确定的单元整合点会更准确,让学生学得更有益。
“条条大道通罗马”,寻找单元整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标,心中有语文知识体系,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都将成为学生们幸福的人生之旅。
一、关注单元的导学系统
综观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除了课文,还配备了完整的导学系统:如单元导读、略读提示、泡泡小助手、课后练习、交流平台等内容。这些导学系统不仅为教师教学指点迷津,也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指明方向。在教学中,关注这些导学系统,能让我们比较准确地寻找到单元的整合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人物一组”为单元主题安排了四篇写人的文章。单元导读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表述的:“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从这部分单元导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单元的三个学习任务: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习作中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教研课上,我校五年级组的老师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教学任务展开教学,设计三个主问题展开研讨。在理解内容模块以“感受人物特点”作为整合点之后,教师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本单元人物的特点,学生先找到描写人物的句子,再从句子中抓住关键词读出人物的特点,一个个人物形象多元立体,让学生们研究得不亦乐乎。在领悟表达模块以“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为整合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交际习作模块以“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为整合点,让学生结合自己找到的事例来谈谈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是最合适的,并尝试记叙。在整书阅读中仍然以感受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为切入口,让本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深入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学会写“人”的文章、小说,真正地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当然,也有些单元导读表达得不明显,这时我们就可以好好利用略读提示、泡泡小助手、课后练习系统、交流平台等导学系统,相信要寻找到单元整合点并不难。
二、关注单元文章的体裁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包含着写景、状物、童话、寓言、神话、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每一类体裁的文章所表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展示出其体裁的特点。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有一个单元是以相同的体裁来进行单元编排。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以“走进童话”为主题单元,安排了四篇不同国家的童话。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以“走进故事”为主题,安排了四篇不同国家的民间故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走进说明文”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科普说明文,两篇文艺说明文。
教学这类相同体裁的单元,整合点就再明显不过了,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说明文”为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说明文的教学重点,除了承担同其他体裁一样的双基任务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运用,并试着运用说明方法准确介绍物品或解释自然现象。在教学这组说明文时,这些学习重点就是单元的整合点,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列成表格,让孩子们在表格的提示下自主阅读,学会阅读说明文。
课 题 哪些知识 说明方法(举例子) 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子)
《鲸》
《松鼠》
《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
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刚开始,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课,习得一些方法后“扶”着学生学习第二课,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后面的两课。如果学生学习能力强,已经具备相应的学习说明文的能力,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学习,自己填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不断地增强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在拓展阅读教学板块中,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以期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我们关注体裁特点,从体裁的特点出发,整合单元学习要点,用多篇文章的学习,多次学习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此类体裁的阅读能力。
三、关注单元文章的语言表达
被选进人教版教材的文章绝大部分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文章有的胜在结构,有的胜在选材,有的胜在语言。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我们不应该是那些“大多数人”里的一员,我们要和学生一起破解“形式”这个秘密。仔细品读那些优美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藏在其中的秘密。这语言的秘密就可以成为我们单元的整合点。
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索溪峪的“野”》《山雨》四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语言的表达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内容的不同、语言的相同分别可以作为理解内容模块和领悟表达模块的整合点。在教研课中,毛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品读《山雨》一文描写山雨的段落,在品读中学生发现这段话与平时读到的写法不一样,此文更多的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的内容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进行表达,生动形象,读来趣味盎然。接着,她又让学生默读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找到含有想象的段落,并发现其中描写想象的方法。然后她又出示写“山雨”这一内容不同作家不同的想象片段,让学生交流其阅读的感受,讨论两位作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想象,发现写作的窍门。最后让学生也运用想象的方法来写一写自己对山雨的不同感受。整节课,毛老师始终围绕“想象”这一语言表达方式展开教学,由浅入深,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小练笔的汇报精彩纷呈。
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些单元的文章语言表达上没有共同点,这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一篇经典文章的语言特点生发出整个单元的语言表达整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以“科学思想方法”为主题,安排的四篇课文语言各有特色,其中《陶罐与铁罐》一文的对话描写可以称得上典范,提示语运用的三种形式均有出现,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篇课文的对话描写作为本单元语言表达的整合点,让学生学会对话描写。总之,文章中有两种语言现象特别值得关注:一种是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另一种是“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关注文章的语言特点也能让我们比较准确地找到单元的整合点。
四、关注学段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我们也可以依据课标的要求,来确定单元整合点。
人教版教材大部分是以人文主题来编排的,对语文知识的安排缺少系统性,同样是写人的要求,三年级出现,四年级出现,五年级中也出现,但三次出现,教材却没有明确的层次要求,那么在教学此类写人单元的课文时,我们就需要依靠课标来进行判断和调整单元的整合点,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四年级下册的第七组课文是一组写人的文章,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也是写人的文章,两组课文的单元导读都指出要感受描写人物的方法。但根据课标的要求,五年级的学生除了要知道作者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更要知道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有何好处,重点是后者。而四年级的重点是前者,知道用什么方法,是怎么用的。因此,当出现与其他年级相同的学习任务时,我们还要关注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这样确定的单元整合点会更准确,让学生学得更有益。
“条条大道通罗马”,寻找单元整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标,心中有语文知识体系,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都将成为学生们幸福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