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封闭式、灌输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网络。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确立教育教学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课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时间性的有机统一。几年来,经过我对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开放性的教师
1、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实话实说》、《人生A、B》等之类的电视节目,不知大家看过没有?这些节目的收视率相当高,同时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思路,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留下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流下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流下一点体验。
2、扮演学习者的角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教材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新的交流形式,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的拓宽了新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新知识,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
3、扮演欣赏者的角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为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对于每一篇课文,经过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较准确的把握。为了最大限度的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及学生容易把握的课文,辅导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有前台转到了幕后。
二、沟通课本内外知识,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據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应由大变小。如十二册《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小学生来说,白求恩、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因而目标太大。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现实教材,使学生对重大国际事件更加关注了解;对世界各国小朋友生活状况更关心;更加热爱世界和平;让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2、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使之更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一课,是用古人苏轼、苏秦、孙敬等…刻苦学习的故事作为教学内容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的距离。这样,可补充班内优秀学生的事迹作为教学内容。
3、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研究的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如九册《神州巨变》一课,课文从1949年——1990年我国的钢铁、原煤、发电量、原油产量各增长了几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可重点选取其中学生较熟悉的一项体育,从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总数名列第四,亚运会金牌第一等相关内容作生动具体的描述。这种介绍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能留下深刻印象。
三、创建新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1、体验领悟模式。所谓体验领悟模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的发挥主动精神,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主动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得体验中。体验领悟模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消化的过程。这种体验的聚累,升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讲“尊老爱幼、扶贫助残”,不如让学生到敬老院、残疾学校去同老人、残疾儿童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这样更能增进学生对老人的尊敬、对残疾儿童的同情。
2、问题解决模式。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为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来问你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认为“怎样解题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所以,我认为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开放性的教师
1、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实话实说》、《人生A、B》等之类的电视节目,不知大家看过没有?这些节目的收视率相当高,同时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思路,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留下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流下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流下一点体验。
2、扮演学习者的角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教材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新的交流形式,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的拓宽了新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新知识,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
3、扮演欣赏者的角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为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对于每一篇课文,经过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较准确的把握。为了最大限度的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及学生容易把握的课文,辅导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有前台转到了幕后。
二、沟通课本内外知识,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據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应由大变小。如十二册《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小学生来说,白求恩、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因而目标太大。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现实教材,使学生对重大国际事件更加关注了解;对世界各国小朋友生活状况更关心;更加热爱世界和平;让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2、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使之更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一课,是用古人苏轼、苏秦、孙敬等…刻苦学习的故事作为教学内容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的距离。这样,可补充班内优秀学生的事迹作为教学内容。
3、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研究的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如九册《神州巨变》一课,课文从1949年——1990年我国的钢铁、原煤、发电量、原油产量各增长了几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可重点选取其中学生较熟悉的一项体育,从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总数名列第四,亚运会金牌第一等相关内容作生动具体的描述。这种介绍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能留下深刻印象。
三、创建新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1、体验领悟模式。所谓体验领悟模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的发挥主动精神,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主动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得体验中。体验领悟模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消化的过程。这种体验的聚累,升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讲“尊老爱幼、扶贫助残”,不如让学生到敬老院、残疾学校去同老人、残疾儿童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这样更能增进学生对老人的尊敬、对残疾儿童的同情。
2、问题解决模式。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为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来问你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认为“怎样解题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所以,我认为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