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0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腹腔镜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及胸腹腔二野淋巴结全清扫术;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其中195例患者围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设为加速康复组;109例患者围术期行传统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1)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情况。(2)营养学指标:血清Alb及前白蛋白水平。(3)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依据Clavien标准进行分级。(5)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治疗费用。(6)单因素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7)多因素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连续变量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二分类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情况:加速康复组中11例患者因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天未能经口进食;26例患者因进食热量未达到基础需要量的80%,术后第4天未能停止静脉补液。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耐受良好。(2)营养学指标比较: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1、3、5 d Alb分别为(37.2±3.9)g/L、(39.1±3.5)g/L、(38.5±3.0)g/L,对照组分别为(37.7±2.8)g/L、(39.0±3.6)g/L、(38.4±3.8)g/L;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1、3、5 d前白蛋白分别为(0.20±0.06)g/L、(0.13±0.04)g/L、(0.13±0.04)g/L,对照组分别为(0.18±0.06)g/L、(0.13±0.04)g/L、(0.13±0.04)g/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术后1、3、5 d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57,0.453,P>0.05)。(3)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加速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1±0.8)d、(3.2±0.9)d;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3.4±1.2)d、(5.5±1.5)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05,-13.174,P<0.05)。(4)术后并发症情况:围术期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发生,加速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5%(51/195)和30.28%(33/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4,P>0.05)。加速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均为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9,P>0.05)。加速康复组8例患者术后需行胃肠减压,6例再次入住ICU,3例出院后3周再入院治疗;对照组分别为10例、8例和2例,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2.892,P>0.05)。(5)加速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8±2.4)d、(11.1±3.4)d;术后治疗费用分别为(25 088±10 336)元、(38 819±14 854)元,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82,-9.452,P<0.05)。(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体质量下降>10%、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进食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χ2=2.484,2.333,0.061,8.553,2.459,0.163,3.462,P<0.05)。(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术前体质量下降>10%、肿瘤分期、新辅助化疗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65,10.761,0.290,8.140,95%可信区间:0.198~0.671,4.122~28.095,0.130~0.645,3.946~16.791,P<0.05)。而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不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40,95%可信区间:0.280~1.041,P>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与对照组比较,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胰腺癌中导管癌占85%~90%,其次是内分泌细胞癌,腺泡细胞癌,间叶组织来源少见,3种细胞来源混合癌则更为罕见。胰腺癌多为乏血供肿瘤,鲜有报道胰腺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者。2014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胰体尾部混合性腺泡-内分泌-导管癌患者,因肿瘤自发性破裂致腹腔内大出血于当日行急诊手术治疗。随访至2015年1月20日,患者因胰腺癌腹腔内广泛种植性转移而死亡。此类患者虽极其罕见,一旦发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痰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1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1-12月收治的181例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二代头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33例患者应用三代头孢。患者术前及术后前3 d均常规留取痰液标本送检,观察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直径≥3.5cm的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4例直径≥3.5 cm的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肿瘤位于食管,1例位于贲门。患者均行STER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肿瘤部位和直径、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复查胃镜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左侧卧位,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并清扫胸部淋巴结;然后平卧位,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制作管状胃行左颈部机械吻合术。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
目的探讨"翻页式"完全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术(CM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翻页式"完全中间入路即从内到外,由下而上手术路径;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手术策略,施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观察指标包括:手术质量评估(采用West分级系统评价手术质量),术中情况(手术时间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通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治疗过程、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1月30日。分别
目的系统评价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tumor、liver cancer、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surgery、surgical、surgical resection、liver resection、hepatic resection,thermal ablation、percut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EA表达水平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1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血清CEA检测和胸部增强CT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经腹右胸食管癌根治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单纯经腹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肿瘤位置
目的总结食管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代谢参数与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5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分析PET/CT检查图像特征,并以SUV 2.5为阈值,获得食管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avg)、肿瘤代
目的探讨Iovr-Lewis管状胃纵隔化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技巧及要点,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Iovr-Lewis管状胃纵隔化食管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完成腹部手术,而后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食管-管状胃胸顶吻合,后将管状胃置入食管床并关闭全段纵隔胸膜,完成管状胃纵隔化。患者行常规围术期治疗。术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