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尝试成功”教学模式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活跃学习。“尝试成功“教学模式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为主旋律,变老师“多讲”为学生“多想”、“多练”,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规律,自己探讨解题的教学方法。它的课堂结构是:出示尝试题材----学生自学----尝试教学----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如在教学数学课时,我采用“尝试成功”教学模式,过程设计如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
将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把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2、例题回顾
例3 3x+5y=5①3x-4y=23②
例4 3x+7y=9①4x-7y=5②
(二)教学过程:
例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x-4y=10①5x+6y=42②
特别强调要学生用加减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模仿课本例3和例4中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试图通过把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直接相加或相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
尝试一:①-②得,(3x-4y)-(5x+6y)=10-42
-2x-10y=-32
尝试二:①+②得,(3x-4y)+(5x+6y)=10+42
8x+2y=52
学生在尝试练习后,没有达到消元的目的,就会引起其思考:为什么用加减法不能解例5呢?怎样才能用加减法解例5呢?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3和例4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找出解题的方法。
布置学生自学并适时展现教学目标:(1)熟练使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运用方程的同解原理适当地对方程进行变形,使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变形后,能用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
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尝试学习后进行点拨引导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最后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尝试成功”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探索解题方法,教师再进行讲解。
运用“尝试成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如期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数学教学目的
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积极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一个互动过程。师生均能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营造课堂民主气氛,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转换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的位置,甘愿充当学生的服务员,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数学感兴趣,他们才敢于去发现、去思考,学生的尝试意识就会更强烈,尝试的思路也会更宽广。
同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关系,将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师要注意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内容,能说明的道理,能解决的问题,能发现的规律,都要尽量让学生先看、先说、先讨论、先探索,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才抓住知识的深化点、转移点或疑难点进行点、拨、导。
三、重视教学目的,展现教学目标
我们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为教学活动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但大多数的情况下是这些教学目标只供教者使用,而教学的主体——学生常常被糊里糊涂地牵着鼻子走,课堂上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先行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致力寻求解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具体的教学目标适时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往哪方面思考、怎么思考。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目标,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鼓励合作交流,体验探索乐趣
合作交流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但更主要的应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充分合作和竞争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在合作中,他们平等地参与,每个学生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假设、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求新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一种最基本的关系,其中,教师是施教者,对学生的学习要进行引导、启发、鼓励和指导,使其全面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在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觉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其次要及时发现问题即时纠正,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再有就是教师的课堂总结要到位,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知识收获,因为我们的尝试练习毕竟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得来的,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因此,教师有必要帮他们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探索中学习数学。那么,学生自主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会得到全面提高。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
将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把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2、例题回顾
例3 3x+5y=5①3x-4y=23②
例4 3x+7y=9①4x-7y=5②
(二)教学过程:
例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x-4y=10①5x+6y=42②
特别强调要学生用加减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模仿课本例3和例4中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试图通过把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直接相加或相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
尝试一:①-②得,(3x-4y)-(5x+6y)=10-42
-2x-10y=-32
尝试二:①+②得,(3x-4y)+(5x+6y)=10+42
8x+2y=52
学生在尝试练习后,没有达到消元的目的,就会引起其思考:为什么用加减法不能解例5呢?怎样才能用加减法解例5呢?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3和例4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找出解题的方法。
布置学生自学并适时展现教学目标:(1)熟练使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运用方程的同解原理适当地对方程进行变形,使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变形后,能用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
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尝试学习后进行点拨引导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最后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尝试成功”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探索解题方法,教师再进行讲解。
运用“尝试成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如期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数学教学目的
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积极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一个互动过程。师生均能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营造课堂民主气氛,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转换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的位置,甘愿充当学生的服务员,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数学感兴趣,他们才敢于去发现、去思考,学生的尝试意识就会更强烈,尝试的思路也会更宽广。
同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关系,将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师要注意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内容,能说明的道理,能解决的问题,能发现的规律,都要尽量让学生先看、先说、先讨论、先探索,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才抓住知识的深化点、转移点或疑难点进行点、拨、导。
三、重视教学目的,展现教学目标
我们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为教学活动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但大多数的情况下是这些教学目标只供教者使用,而教学的主体——学生常常被糊里糊涂地牵着鼻子走,课堂上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先行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致力寻求解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具体的教学目标适时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往哪方面思考、怎么思考。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目标,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鼓励合作交流,体验探索乐趣
合作交流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但更主要的应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充分合作和竞争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在合作中,他们平等地参与,每个学生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假设、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求新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一种最基本的关系,其中,教师是施教者,对学生的学习要进行引导、启发、鼓励和指导,使其全面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在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觉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其次要及时发现问题即时纠正,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再有就是教师的课堂总结要到位,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知识收获,因为我们的尝试练习毕竟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得来的,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因此,教师有必要帮他们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探索中学习数学。那么,学生自主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会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