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两个观点。即:要有一个和谐的课堂秩序,教师有好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变革,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央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大学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创新培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全社会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这就给高等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不断思考与探索,总结出新教法,就必须对我们的课程教学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对现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就十分必要,这样才能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弊端,进行研究性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要有一个和谐的课堂秩序,教师的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 的理解和信认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展开,老师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师生之间开诚布公,相互沟通,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虚心接受和容纳学生们的新观点和不同见解。在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通,教与学相长的情境中,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学生大脑思维兴奋点。
  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才敢于交流思想,才敢于创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近、尊、爱”才有利于促进情感教学。人是有感情的,教师仅靠每周几节课和学生接触,很难达到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沟通感情的目的。因此,老师应转变教风,由课堂接触学生变为多接触学生。由在三尺讲台授课变为深入到学生中讲课。一个教师死守住三尺讲台,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的呆板教学方法学生最反感。提倡情感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深入学生中间。试想教师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地跟学生交流,充满人情味的话语能温暖每个学生心灵;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并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要进行研究性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变革
  
  一个教师除了善于创造和谐的课堂秩序,与学生友好相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必须有丰富知识和好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教一杯必须自己有一桶水。要培养创新人才,老师自己一定要创新,创新是衡量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重要标志。要培养学生创新,就要进行研究性教学。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包含教师“研究性的教”和学生“研究性的学”,只有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研究性的教”,“研究性的学”才能实现其功能目标。也就是说研究性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成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研究性教学的着力点却是变革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培养创新人才,组织大学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具有无限的研究与创新潜力,开发这种潜力是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在进行各类课题的研究中,将研究成果结合到各门课程中,及时将研究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从科研实践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主持的课题,根据老师布置的课题与问题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的目的。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深入地去思考,更不会想到创新,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激励式、发散式、创新式、逆向式的提问。教师还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热烈气氛。让学生在课开始时“带着问题走进来”,课末“带着问题走出去”,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就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投身创新活动之中。
  
  作者简介:
  刘永宏男(1967-),籍贯:湖北松滋,博士,副教授。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小学教师也为之努力实践,制作CAI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协作教学等。但是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能否将Word文档直接在屏幕上演示,效果怎么样;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编写数学公式等等。Word是我们最常用的应用软件之一,下面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介绍几个Word应用小技巧(以Word 2003为例),使
期刊
课堂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践活动。讲究课堂小组讨论的组织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鼓励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不光是一项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使得课堂讨论的质量不再是一种无原则性的“吵吵嚷嚷”型。课前的预习、搜集资料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要注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制作卡片等。如在一篇新的课文学
期刊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面对一些难题,出现“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状况,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将自己获得思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自己又无法独立获得解题思路造成的。由此可见,向学生展现教师获取思路的过程,引领学生借助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解题思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条策略非常重要。  一、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教学中发现同一年
期刊
数学是我国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必修学科之一,也是贴近生活的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同时,数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必要。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这抽象的一门学科引导小学生从枯燥到“会学”、“爱学”、“喜欢学”的认知过程,应从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就更值得我们大家不断探索。下面谈几点个人浅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出声朗读,教师就不知道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离开了学生的朗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小学生朗读是教学的需要。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是最有效的一种阅读训练形式。必须通过大声朗读才能获得正确的语音和恰当的语调,形成一定的语感。而且年级越低,朗读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帮助越大。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我
期刊
队列队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队列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
期刊
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正如布鲁姆所说: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并逐渐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在英语课堂上,过去那种纯粹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独白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现象似乎都看不见了,教师们都在为体现学生主体而努力着,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处理教材大胆了,教学的视角新了,老师们开口必谈“活动”——师生活动,生生对话,文本情境模拟练习等等。那么,我们的英
期刊
摘 要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生形成了被动、单一、机械式的接受学习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知识经济时代,获取知识途径逐
期刊
摘 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将数学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教材与老教材在内容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区别,也是一个重大改进。这个内容的安排从某种角度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活动教学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