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见贤思贤,向名师学习,是教师一致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都在用一辈子的学习来准备一堂课。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这恐怕也是辛勤耕耘在语文教坛上老师的困惑。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也在摸索新的道路。如何上好语文课,就我的从教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
  1、理解文本,对教材有独到的见解和剪裁
  理解教材的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创造性使用教材”,每位语文教师都要能够从语文的课程体系去研究教材,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融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容美及语言的表现形式美, 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事例为载体,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各种相关的技能,渗透情感态度的引导,进行科学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熏陶,予以事物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对教材进行整合,大胆剪裁并重新组合,如教材前后内容的整合,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图文结合讲解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使课堂充满活力。
  2、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的统一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训练乏味,教师必须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采用合适的方法,使语言文字训练与口语练习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体现人语文的人文性,上出语文的味道。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目的性强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做到自主、互动、愉快、发现、开放。
  2、问题设计准确性高
  问题的选择要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不断积累情感。教师提出的要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必须在课堂上落实,不能为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一放就忘了,而且问题之间要衔接连贯,切不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条理性,这样就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3、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大胆放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学生不会读时,教师要有方法跟进;学生爬坡上不去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捷径;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提升,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辅导,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增进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完善自我。
  三、教学设计实而活
  1、有课程意识
  教师要时时处处从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去考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时,先考虑教什么,再考虑教到什么程度,最后考虑怎么教。
  2 、富有艺术性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要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走进文本所创造的意境中,体会文本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读出什么,悟出什么,要学习些什么。在理解、感悟文本中让心灵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有独特的发现,学会创造,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进而超越文本,超越自我,走向学习语言的广阔天地。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作为一个“是非者”,挑起矛盾冲突,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使学生畅所欲言,营造“面红耳赤”的争辩情景,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追根求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
  3、重视朗读指导
  朗读和背诵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语感习得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并帮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因此,语文课堂要贯穿一个教学主旨:感受课文、触发语感、品味语言、养成语感、实践语言、发展语感。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训练就成为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要通过不同方式的读书让学生读出感情,体现语言文字之美,通过想象再现画面,使学生有独特的体验,以达到情感的深化。
  4、抓住重点设疑
  重点也是本节课的主干。俗话说:“站的高,望的远”教师要站在全局,心存整体,精心严密地设计问题,同时也要具有严密性。即本节课要抓住的教学目标,不能随心所欲。如:《孔乙己》这篇课文,第一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探究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就此我一次提出三个问题:a:孔乙己的特殊身份,b:孔乙己的地位,c:孔乙己的結局。要求学生在读后找出三个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一个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终于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分别点名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结局,三个句子就回答了三个问题,三个句子又是本文的点睛之笔,他们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麻木、冷酷、无情。学生们边讨论边悲叹孔乙己的命运。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和作者产生共鸣。这三个问题有力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真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应教得自然,学生应学得主动,师生要共同沉浸于探索知识的忘我境界中,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让课堂充满探究的氛围,使语文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搞好线损管理,是提高供电企业经营收入,实现多供少损、节能降耗的手段。充分调动全体职工节能降损的积极性,增强节能意识,努力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抵押线损管理 供电企业 经济效益    一、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线损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供电企业要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监督完善”的原则,在本企业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线损管理组织
期刊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隨学习兴趣形成的。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各种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五种形式进行探究:  (一)创设
期刊
常言道:学起于思。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注重“引思”,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总要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达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谈谈我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维。    一、以物引思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的高度概括的理性知识.因
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语文学科的教学无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口语交际实践。笔者根据这个理念,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际,特别是通过新课程的实验与反思,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儿童是用
期刊
块规是一种高精度的量具。由于在长期使用时表面经常与零件接触而受到磨损,所以对它应要求有硬度高、耐磨性好和较好的尺寸稳定性。热处理是块规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序,现将块规的热处理生产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材料的选择    根据一般资料介绍,宜于制造块规的材料有CrMn及GCr15两种。从硬化性能上来看,以CrMn较好,但由于含碳量较高,退火困难,网状渗碳体难以消除,在淬火后的磨削过程中易产
期刊
教育要面向未来,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信息量膨胀,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众矢之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已进入各个领域,科学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加速知识掌握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设备性能,提高操作能力,而且要立足常规教学,把握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就
期刊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科学,包括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及介入影像学等。主要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影像医学生必需掌握的一门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影像医生的必备技能。    一、学习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    1.是适应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及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不断创新,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新兴重要学科。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医
期刊
摘 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非电工科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文针对目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非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    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很难想象哪个工科专业能够完全脱离电工电子技术,它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 运用类比 巧設问题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
期刊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学、法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中早就普遍广泛地运用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笔者以为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妨也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  由于作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的不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同的。为能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我们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必要的。  再从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