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初学舞蹈者,由于学前对舞蹈的接触情况不同,因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就不一样,接触多的接受能力较快,反之理解则差。此外,学员的身体自然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有的学员平时喜欢体育锻练,其身体的素质条件就会好一些,否则就较弱。因此,如何解决学员中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如何尽快缩短学员的身体素质与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则成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舞蹈学员在身体上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大致包括力量;柔韧性;稳定性(控制能力);协调和灵活性。而这几个方面与我国舞蹈界习用的直、绷、软、开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所谓"直、绷、软、开"就是指后背和腿的直立力量;踝关节勾、绷及身体的柔韧、灵活性;腰和腿的"软度";肩和髋的"开度"(即关节向外开)。
针对初学舞蹈者身体自然条件方面的差距,我们在进行基本训练中运用各种方法使初学者的身体各有关部位尽快具备"直、绷、软、开"的条件,以达到其身体素质方面所需要的各种功能。下面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与掌握直、绷、软、开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制约关系,是增强身体素质的先决条件
(一)"直"和"绷"在舞蹈中通称为立背,直膝,绷脚。立背需要腰背肌的力量,直膝需要腿肌的力量,绷脚又需要小腿及踝关节部位肌肉的力量。所以在解决立背的力量时,我们采用了加强腹背肌肉的练习方法。这样的训练后再作"蹲"类动作时,后背就容易有直立的感觉了。实践证明,凡经过腹背肌练习的学员,其立背能力显然比没有经过这一训练的学员要强得多。在训练直膝、绷脚能力方面,让初学舞蹈者仰卧地面进行单一的上、下、左、右交替直腿绷脚练习,并从慢速逐步过渡到快速。这种以脚背为动力,直膝伸长肌肉的练习,在以后诸如"控制"、"小踢腿"、"大踢腿"等动作中都可以检验出这种训练的效果良好,大大增强了腰、背、腿、踝的素质力量。
(二)解决踝关节的柔韧性方面,如让学员并腿坐在地上进行勾、绷足的分节动作练习,可为学员运用脚背、脚趾的多种能力方面奠定基础。可以使诸如"擦地"和"小踢腿"等动作很快能达到应有的标准。
(三)初学舞蹈者胸、腰和跨的"软度"、"开度"多处于自然状态,即使有的学员具备先天的软、开度能力,但做动作时也不会有力量予以保持。例如,在站立搬前腿(即一条腿站立,用力向上搬另一条腿腿成正"朝天蹬")时,其主力腿在一条腿站立,用力向上弯曲;或在搬后腿(即一条腿站立,一腿后伸向上搬)时,其主力腿也不易伸直。这就是没有专业能力的象征。有关这方面的素质训练首先是运用坐地双旁分腿、单旁分腿、"趴青蛙"、"躺青蛙"等练习,使学员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增强髋的外开和柔韧性;进一步再作"竖叉"、"横叉"的练习后基本上可解决腿的直立和髋的软、开度;如果加上"正叉"前抱腿和"正叉"后腰抓腿的练习,不仅使腰的软度增加,而且使后掰髋也得到了锻练(这对以后在站产中抬后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又如:学员刚进校的时候,多是肩关节的开度很差,特别对于女学员更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采用两人一组,用脚登胸互相掰肩等方法进行素质训练。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基本上可使肩关节这部分的开度得到解决,绝大部分学员可以在做"正叉"以后下后腰抓腿。可见这种训练方法对舞蹈所需要的"软度"、"开度"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见效。
二、加强身体各部位的"外开"与柔韧性的训练是掌握重心与控件能力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个舞蹈演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重心。这个重心不是人的自然状态的重心,而是具有"开度"、"软度"并有美感的各种舞姿的"重心"。对初学者如一开始就采取站立的重心训练会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首先应该使身体各部位具备一定的"外开"和柔韧的活动能力,然后把精力集中于掌握重心和舞姿的准确方面,这样既能较快的解决学员掌握重心的能力,又为将来对各式各样的舞姿具备"控制"、"平衡"的能力创造优越的条件。
三、加强多种素质的辅助训练是获得高度灵活性、协调性的重要保证
一是舞蹈演员需要有表演各种人物的技能,因此他们既要有稳定的控制力,又要有灵活敏捷的动作,还要有闪电般的空中舞姿。对于这些能力的训练,如果采取需要什么技巧就练什么的训练方法,固然可以掌握该技术动作,但是仅仅注意到反复练习本技术动作的一面,忽视有关本技术的辅助力量的作用那是很不够的。因为重视各种素质能力的练习,往往是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基础,甚至是形成技术高质量的关键。例如扶把动作中的"一字步擦地"它是舞蹈演员每天都要练习的技术动作。如果学员先坐地进行踝关节部位的素质训练,然后再作该动作就加快了掌握该动作的速度,并且使学员从一开始就在脑海里具有如何去运用踝关节和脚趾能力的观念。这种素质训练对扶把中的"小踢腿"动作,离把的绷脚"大踢腿"、"大跨步"、"凌空越"等技术动作都会起到极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训练技术动作时,除了专项训练外再用多种素质训练加以辅助,可以取得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效果。
四、弹跳力的优劣决定于直、绷、软、开的功力
弹跳能力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力,而弹跳能力叠为自蹲的推地能力,没有好的蹲力就难以有好的弹跳和好的落地舞姿。而蹲和弹跳力又主要来自踝关节、大腿和小腿肌肉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通过"开髋"的双分旁腿、单分腿的练习来提高腿部肌肉能力;通过坐地练习踝并节部位的勾、绷脚趾来提高小腿和踝关节部位的肌肉能力;通过躺地练习上、下、左、右小交替来提高髋部和直腿的肌肉能力。这些训练方法都可以为掌握弹跳等动作的基本方法奠定好的基础,就能很快地达到在作"一字步半蹲"时稳固,在作"一字步跳"时起落平稳,并促使学员跳到空中时腿能伸直,充分发挥其肌肉的弹性。过去未通过素质训练的学员,在学一字步跳时,腿部肌肉往往不够有力,腿部肌肉和踝关节部位产生颤抖的现象,经过素质训练后就很少出现这些现象了。
素质训练对初学舞蹈者身段各部位的作用应能取得显著的良好效果。但是,练得不当也会得不偿失。因为肌肉能力的增长与运动量的安排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是说运动量对于肌纤维会引起不同的作用。对于女体操运动员是经常用训练的项目之一,她们运用超强度训练效果很好,不仅不会影响体形,还能起到增长肌肉能力、消耗多余脂肪、保持肌纤维细长的作用。但作为舞蹈演员,特别是女演员,腹背肌的练习就不能做超强度的训练(但也不能练练停停,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加肌力的目的,还可能造成腹背局部脂肪的堆积)。要掌握适度,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注意男女的区别:根据男女的特点并依照本专业的需要,分别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时间,不必一刀齐,以免起相反结果。
(二)注意量的适度:应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过程。
舞蹈素质训练是舞蹈基本训练中的新课题,还有许多新的内穷与项目在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望得同行的指正。
参考文献:
[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钟敬文.生命的旋律[M].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舞蹈学员在身体上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大致包括力量;柔韧性;稳定性(控制能力);协调和灵活性。而这几个方面与我国舞蹈界习用的直、绷、软、开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所谓"直、绷、软、开"就是指后背和腿的直立力量;踝关节勾、绷及身体的柔韧、灵活性;腰和腿的"软度";肩和髋的"开度"(即关节向外开)。
针对初学舞蹈者身体自然条件方面的差距,我们在进行基本训练中运用各种方法使初学者的身体各有关部位尽快具备"直、绷、软、开"的条件,以达到其身体素质方面所需要的各种功能。下面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与掌握直、绷、软、开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制约关系,是增强身体素质的先决条件
(一)"直"和"绷"在舞蹈中通称为立背,直膝,绷脚。立背需要腰背肌的力量,直膝需要腿肌的力量,绷脚又需要小腿及踝关节部位肌肉的力量。所以在解决立背的力量时,我们采用了加强腹背肌肉的练习方法。这样的训练后再作"蹲"类动作时,后背就容易有直立的感觉了。实践证明,凡经过腹背肌练习的学员,其立背能力显然比没有经过这一训练的学员要强得多。在训练直膝、绷脚能力方面,让初学舞蹈者仰卧地面进行单一的上、下、左、右交替直腿绷脚练习,并从慢速逐步过渡到快速。这种以脚背为动力,直膝伸长肌肉的练习,在以后诸如"控制"、"小踢腿"、"大踢腿"等动作中都可以检验出这种训练的效果良好,大大增强了腰、背、腿、踝的素质力量。
(二)解决踝关节的柔韧性方面,如让学员并腿坐在地上进行勾、绷足的分节动作练习,可为学员运用脚背、脚趾的多种能力方面奠定基础。可以使诸如"擦地"和"小踢腿"等动作很快能达到应有的标准。
(三)初学舞蹈者胸、腰和跨的"软度"、"开度"多处于自然状态,即使有的学员具备先天的软、开度能力,但做动作时也不会有力量予以保持。例如,在站立搬前腿(即一条腿站立,用力向上搬另一条腿腿成正"朝天蹬")时,其主力腿在一条腿站立,用力向上弯曲;或在搬后腿(即一条腿站立,一腿后伸向上搬)时,其主力腿也不易伸直。这就是没有专业能力的象征。有关这方面的素质训练首先是运用坐地双旁分腿、单旁分腿、"趴青蛙"、"躺青蛙"等练习,使学员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增强髋的外开和柔韧性;进一步再作"竖叉"、"横叉"的练习后基本上可解决腿的直立和髋的软、开度;如果加上"正叉"前抱腿和"正叉"后腰抓腿的练习,不仅使腰的软度增加,而且使后掰髋也得到了锻练(这对以后在站产中抬后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又如:学员刚进校的时候,多是肩关节的开度很差,特别对于女学员更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采用两人一组,用脚登胸互相掰肩等方法进行素质训练。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基本上可使肩关节这部分的开度得到解决,绝大部分学员可以在做"正叉"以后下后腰抓腿。可见这种训练方法对舞蹈所需要的"软度"、"开度"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见效。
二、加强身体各部位的"外开"与柔韧性的训练是掌握重心与控件能力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个舞蹈演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重心。这个重心不是人的自然状态的重心,而是具有"开度"、"软度"并有美感的各种舞姿的"重心"。对初学者如一开始就采取站立的重心训练会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首先应该使身体各部位具备一定的"外开"和柔韧的活动能力,然后把精力集中于掌握重心和舞姿的准确方面,这样既能较快的解决学员掌握重心的能力,又为将来对各式各样的舞姿具备"控制"、"平衡"的能力创造优越的条件。
三、加强多种素质的辅助训练是获得高度灵活性、协调性的重要保证
一是舞蹈演员需要有表演各种人物的技能,因此他们既要有稳定的控制力,又要有灵活敏捷的动作,还要有闪电般的空中舞姿。对于这些能力的训练,如果采取需要什么技巧就练什么的训练方法,固然可以掌握该技术动作,但是仅仅注意到反复练习本技术动作的一面,忽视有关本技术的辅助力量的作用那是很不够的。因为重视各种素质能力的练习,往往是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基础,甚至是形成技术高质量的关键。例如扶把动作中的"一字步擦地"它是舞蹈演员每天都要练习的技术动作。如果学员先坐地进行踝关节部位的素质训练,然后再作该动作就加快了掌握该动作的速度,并且使学员从一开始就在脑海里具有如何去运用踝关节和脚趾能力的观念。这种素质训练对扶把中的"小踢腿"动作,离把的绷脚"大踢腿"、"大跨步"、"凌空越"等技术动作都会起到极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训练技术动作时,除了专项训练外再用多种素质训练加以辅助,可以取得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效果。
四、弹跳力的优劣决定于直、绷、软、开的功力
弹跳能力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力,而弹跳能力叠为自蹲的推地能力,没有好的蹲力就难以有好的弹跳和好的落地舞姿。而蹲和弹跳力又主要来自踝关节、大腿和小腿肌肉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通过"开髋"的双分旁腿、单分腿的练习来提高腿部肌肉能力;通过坐地练习踝并节部位的勾、绷脚趾来提高小腿和踝关节部位的肌肉能力;通过躺地练习上、下、左、右小交替来提高髋部和直腿的肌肉能力。这些训练方法都可以为掌握弹跳等动作的基本方法奠定好的基础,就能很快地达到在作"一字步半蹲"时稳固,在作"一字步跳"时起落平稳,并促使学员跳到空中时腿能伸直,充分发挥其肌肉的弹性。过去未通过素质训练的学员,在学一字步跳时,腿部肌肉往往不够有力,腿部肌肉和踝关节部位产生颤抖的现象,经过素质训练后就很少出现这些现象了。
素质训练对初学舞蹈者身段各部位的作用应能取得显著的良好效果。但是,练得不当也会得不偿失。因为肌肉能力的增长与运动量的安排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是说运动量对于肌纤维会引起不同的作用。对于女体操运动员是经常用训练的项目之一,她们运用超强度训练效果很好,不仅不会影响体形,还能起到增长肌肉能力、消耗多余脂肪、保持肌纤维细长的作用。但作为舞蹈演员,特别是女演员,腹背肌的练习就不能做超强度的训练(但也不能练练停停,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加肌力的目的,还可能造成腹背局部脂肪的堆积)。要掌握适度,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注意男女的区别:根据男女的特点并依照本专业的需要,分别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时间,不必一刀齐,以免起相反结果。
(二)注意量的适度:应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过程。
舞蹈素质训练是舞蹈基本训练中的新课题,还有许多新的内穷与项目在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望得同行的指正。
参考文献:
[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钟敬文.生命的旋律[M].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