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劳作中的形体律动和与之相应的劳动号子实例,就康巴炉霍地区劳动号子的形成,特征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劳动号子;步调;韵律;艺术价值
人类通过劳作不仅构建了一个财富丰盈的外在的有形世界,同时也建造了一个百味俱全的内在的无形世界。劳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民族在劳动中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非物文化,康巴炉霍地区的劳动号子便是炉霍人们在长期劳作中形成的一朵艳丽奇葩。
1 劳动号子概述
炉霍劳动号子是炉霍人们在长期劳作中产生的民歌的前身,即在两人或两上以上的集体劳作中呼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多无实际意义而为拟声。劳动号子被炉霍人称作“阿拉学毕”,“阿拉学毕”也是拟声词而无实际意义。这里所谓的集体劳动不一定是多人在同一地点劳作,是根据声音的覆盖或听力范围,不论劳作地点异同和劳作人员生熟、看到看不到等等,由两人或以上同时进行同一类别的劳动。如在这山拾牛粪的人和那山拾牛粪的人可以一起唱拾牛粪的劳动号子。
2 举例简述炉霍劳动号子
劳动在人类进程中已经和正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无可非议的,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炉霍人也在劳动中创造了多彩灿烂的文化遗产,随着四季劳作的变换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劳动号子。有春耕时的春耕号子;夏天锄草时的锄草号子;秋天脱粒粮食时的打粮号子;冬天拾牛粪时的拾粪号子等等。每一劳作方式也有不相同的劳动号子,现在藏区人们最熟悉的是舂粮即打青稞号子和打墙号子,打墙号子又称为夯土号子。在此将以炉霍农区三种不同劳动号子的步调和声音为例进行论述,由于劳动生产和生产工具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劳作方式,所以这些劳动号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2.1 出肥号子
康巴炉霍地区由于海拔高而气候寒冷,农区为一年一熟,每年藏历正月十五过后便忙着干起第一件农活即出肥,人们依据算卦约定的出肥日子,从畜圈里将整个冬天积的畜粪背到各家门口的空旷处堆成堆。此时出肥的人们随着把背篼放在地上,往背篼里铲肥,抬肥,把装满肥料的背篼背在背上,背着肥行走,将肥料倒出等一系列劳作反反复复的节拍唱起出肥号子。出肥号子声律如下:
阿亚阿可罗亚也学来亚阿亚阿可罗亚也学来亚
2.2 打土号子
在入春后的藏历三月份里开始打土,农民们依据气候的好坏和土地的湿度,在还没有下种却早已洒满肥料的庄稼地里开始忙着打土,被称为打上土即打表面的土块之意;或是在下种翻地后打土,被称为打下土即打地表下面的土块之意。无论是打上土还是打下土,农民们总是随着打土者向前走动,举起木耰,木耰落下打土的节奏唱起打土号子。打土号子声律如下:
哦来色哟来哦拉色外罗罗吉哟来哦来色哟来哦拉色外罗罗吉哟来
2.3 锄草号子
在藏历四月份即初夏,庄稼地里的禾苗刚出土之后,农民们忙着将干硬的土地锄松并锄去杂草。他们随着前往踏步。举起锄头,落下锄头等一系列劳作节拍而唱起锄草号子。其声律如下:
学来学玛学玛拉亚学玛学玛拉亚学玛学来学玛学玛拉亚学玛学玛拉亚学玛
3 劳动号子的特征
3.1 最早的人类艺术产品
劳动号子即是传统民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艺术产生的堂而原初。在学术上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至今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是于四百万年前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灵长类动物。无论是自然演化产生人类说还是劳动产生人类说,劳动都是不容忽视的命题之一。因此由共同劳动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可谓是人类最早且唯一具有的艺术产品。
3.2 基于步调产生曲
许多农民不仅长期定居在一个地方,并随着季节的更替与同村或毗邻的人们共同从事同一种方式的劳作,而牧民由于长期游牧并分散在广袤的地方,常为一人或少人从事或许相同或许不相同的劳作。故就农区与牧区相比较而言,农区的劳动号子更为丰富。劳动号子也可谓是劳作中的对歌,所以的劳动号子都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唱的,无论人多人少人们总是分成两组,以声音停顿为单位一组唱完后另一组接着重复唱起,一个完整的劳动号子总是由无数个声音停顿单位组成。
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其相对应的劳动号子,如割草或拔杂草。蜜蜂储草的时候(蜜蜂采集花叶准备冬天食物的时间,由于每年的雨季不一样而有几天的差异,多为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最适宜割草的时间,炉霍农区有蜜蜂储草天会晴的说法。这段时间正是七月天说变就变,人们总是要赶着在最短的时间里割草晒草,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忙于劳作而无暇进行唱劳动号子。而藏历五月间的拔草节奏虽然特别缓慢,可要目不转睛地在农作物中找到杂草,一有分心就会跟丢了杂草,所以人们总是自顾自地轻声哼六字真言。因此,劳动号子不同于一般的歌曲等,不是先有了曲子然后配与其相呼的舞步,而是先有了步调才配上与其相应的声音。如古舞和锅庄等等都是人们在闲暇的时候,以审美为主要功能通过歌舞的形式述说自己喜怒哀乐的某种艺术,就声音和动作而言以声音为主,人们称随歌起舞。而劳动号子与这些歌舞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首要功能是协调、除困解乏,次要功能才是审美。劳动号子就是人们在劳作的时候,根据步调快慢和体力消耗而创作产生的与其相协调的有松紧和长短的声音。
3.3 劳动产生的乐趣
现代科技的空前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丰盛的物质精神财富,同时人类对物欲的追求日益膨胀。现代科技也使得人们的生活起居越来越便捷,出门就坐车,许多传统的手忙脚乱的劳作方式被现代机器所替代。所以现代人更加依赖现代产品,也使得现代的人变得更加以懒惰而具有破坏力。从一方面来说制造和运行这些现代工具需要消耗很多自然资源,有些工具还排放许多污物。从另一方面来说过于依赖现代工具使得人们变得不热爱劳动而少于锻炼。劳动号子则是一门具有让人热爱劳动的艺术,声音的起伏和协调、劳动步调的变换和统一使人在劳动过程中得到无尽享受,这种享受不仅使人们忘掉了劳作中的辛劳,还使得人们在共同协作中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 [法]丹纳著 彭笑远编译. 艺术哲学[M]北京出版社. 2007年
[2] 迟明珠 于群 康齐力主编. 美学与艺术欣赏[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3] 王沥沥著. 民歌艺术[M] 山西出版集团,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8年12月
[4] 陈蔚著. 原生态民歌的美学探讨[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关键词】劳动号子;步调;韵律;艺术价值
人类通过劳作不仅构建了一个财富丰盈的外在的有形世界,同时也建造了一个百味俱全的内在的无形世界。劳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民族在劳动中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非物文化,康巴炉霍地区的劳动号子便是炉霍人们在长期劳作中形成的一朵艳丽奇葩。
1 劳动号子概述
炉霍劳动号子是炉霍人们在长期劳作中产生的民歌的前身,即在两人或两上以上的集体劳作中呼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多无实际意义而为拟声。劳动号子被炉霍人称作“阿拉学毕”,“阿拉学毕”也是拟声词而无实际意义。这里所谓的集体劳动不一定是多人在同一地点劳作,是根据声音的覆盖或听力范围,不论劳作地点异同和劳作人员生熟、看到看不到等等,由两人或以上同时进行同一类别的劳动。如在这山拾牛粪的人和那山拾牛粪的人可以一起唱拾牛粪的劳动号子。
2 举例简述炉霍劳动号子
劳动在人类进程中已经和正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无可非议的,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炉霍人也在劳动中创造了多彩灿烂的文化遗产,随着四季劳作的变换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劳动号子。有春耕时的春耕号子;夏天锄草时的锄草号子;秋天脱粒粮食时的打粮号子;冬天拾牛粪时的拾粪号子等等。每一劳作方式也有不相同的劳动号子,现在藏区人们最熟悉的是舂粮即打青稞号子和打墙号子,打墙号子又称为夯土号子。在此将以炉霍农区三种不同劳动号子的步调和声音为例进行论述,由于劳动生产和生产工具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劳作方式,所以这些劳动号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2.1 出肥号子
康巴炉霍地区由于海拔高而气候寒冷,农区为一年一熟,每年藏历正月十五过后便忙着干起第一件农活即出肥,人们依据算卦约定的出肥日子,从畜圈里将整个冬天积的畜粪背到各家门口的空旷处堆成堆。此时出肥的人们随着把背篼放在地上,往背篼里铲肥,抬肥,把装满肥料的背篼背在背上,背着肥行走,将肥料倒出等一系列劳作反反复复的节拍唱起出肥号子。出肥号子声律如下:
阿亚阿可罗亚也学来亚阿亚阿可罗亚也学来亚
2.2 打土号子
在入春后的藏历三月份里开始打土,农民们依据气候的好坏和土地的湿度,在还没有下种却早已洒满肥料的庄稼地里开始忙着打土,被称为打上土即打表面的土块之意;或是在下种翻地后打土,被称为打下土即打地表下面的土块之意。无论是打上土还是打下土,农民们总是随着打土者向前走动,举起木耰,木耰落下打土的节奏唱起打土号子。打土号子声律如下:
哦来色哟来哦拉色外罗罗吉哟来哦来色哟来哦拉色外罗罗吉哟来
2.3 锄草号子
在藏历四月份即初夏,庄稼地里的禾苗刚出土之后,农民们忙着将干硬的土地锄松并锄去杂草。他们随着前往踏步。举起锄头,落下锄头等一系列劳作节拍而唱起锄草号子。其声律如下:
学来学玛学玛拉亚学玛学玛拉亚学玛学来学玛学玛拉亚学玛学玛拉亚学玛
3 劳动号子的特征
3.1 最早的人类艺术产品
劳动号子即是传统民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艺术产生的堂而原初。在学术上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至今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是于四百万年前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灵长类动物。无论是自然演化产生人类说还是劳动产生人类说,劳动都是不容忽视的命题之一。因此由共同劳动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可谓是人类最早且唯一具有的艺术产品。
3.2 基于步调产生曲
许多农民不仅长期定居在一个地方,并随着季节的更替与同村或毗邻的人们共同从事同一种方式的劳作,而牧民由于长期游牧并分散在广袤的地方,常为一人或少人从事或许相同或许不相同的劳作。故就农区与牧区相比较而言,农区的劳动号子更为丰富。劳动号子也可谓是劳作中的对歌,所以的劳动号子都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唱的,无论人多人少人们总是分成两组,以声音停顿为单位一组唱完后另一组接着重复唱起,一个完整的劳动号子总是由无数个声音停顿单位组成。
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其相对应的劳动号子,如割草或拔杂草。蜜蜂储草的时候(蜜蜂采集花叶准备冬天食物的时间,由于每年的雨季不一样而有几天的差异,多为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最适宜割草的时间,炉霍农区有蜜蜂储草天会晴的说法。这段时间正是七月天说变就变,人们总是要赶着在最短的时间里割草晒草,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忙于劳作而无暇进行唱劳动号子。而藏历五月间的拔草节奏虽然特别缓慢,可要目不转睛地在农作物中找到杂草,一有分心就会跟丢了杂草,所以人们总是自顾自地轻声哼六字真言。因此,劳动号子不同于一般的歌曲等,不是先有了曲子然后配与其相呼的舞步,而是先有了步调才配上与其相应的声音。如古舞和锅庄等等都是人们在闲暇的时候,以审美为主要功能通过歌舞的形式述说自己喜怒哀乐的某种艺术,就声音和动作而言以声音为主,人们称随歌起舞。而劳动号子与这些歌舞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首要功能是协调、除困解乏,次要功能才是审美。劳动号子就是人们在劳作的时候,根据步调快慢和体力消耗而创作产生的与其相协调的有松紧和长短的声音。
3.3 劳动产生的乐趣
现代科技的空前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丰盛的物质精神财富,同时人类对物欲的追求日益膨胀。现代科技也使得人们的生活起居越来越便捷,出门就坐车,许多传统的手忙脚乱的劳作方式被现代机器所替代。所以现代人更加依赖现代产品,也使得现代的人变得更加以懒惰而具有破坏力。从一方面来说制造和运行这些现代工具需要消耗很多自然资源,有些工具还排放许多污物。从另一方面来说过于依赖现代工具使得人们变得不热爱劳动而少于锻炼。劳动号子则是一门具有让人热爱劳动的艺术,声音的起伏和协调、劳动步调的变换和统一使人在劳动过程中得到无尽享受,这种享受不仅使人们忘掉了劳作中的辛劳,还使得人们在共同协作中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 [法]丹纳著 彭笑远编译. 艺术哲学[M]北京出版社. 2007年
[2] 迟明珠 于群 康齐力主编. 美学与艺术欣赏[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3] 王沥沥著. 民歌艺术[M] 山西出版集团,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8年12月
[4] 陈蔚著. 原生态民歌的美学探讨[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