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部分学生厌学恶学,甚至中途辍学。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至高点,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本人作为一线教师,深深地体会到:让兴趣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投入课堂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就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不断尝试,谈谈关于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探个究竟”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SAS”时,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较好。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4cm、5cm,一角为60°,教师先不讲怎么画,给出边长和角度后就让学生自由画图,等学生画出三角形后,把三角形剪下来,再让学生和周围同学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哪些同学的能完全重合,哪些同学的三角形不能完全重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画图、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只有我们把这个角画为已知两边的夹角时,两个三角形才会重合,否则就不一定重合。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既有兴趣,又能把所学的知识记牢。又如在讲正方体展开图时,如果教师只是把正方体的展开图画出来,学生不容易想象出来,也不易接受,就是记住了印象也不深,容易忘。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把各自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用不同方法剪开成平面图形,看一看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正方形展开图,再引导学生与书本所列出的正方形展开图对比,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而且学生对此会印象深刻。学生动手的过程是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练习要充满幽默趣味性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玩味”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在练习中,如果教师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
2.练习要深入浅出,使学生体验易学之乐。
学知识有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也越觉困难。怎样使学生降低坡度,使学生化难为易,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完统计图后,我提出让学生回家自己测量身高,然后同学之间调查统计,并画出条形统计图,再结合条形统计图提出一个问题并作出解答。这个作业既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些、幽默些,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了一些性质或定理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趣味飞扬,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探个究竟”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SAS”时,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较好。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4cm、5cm,一角为60°,教师先不讲怎么画,给出边长和角度后就让学生自由画图,等学生画出三角形后,把三角形剪下来,再让学生和周围同学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哪些同学的能完全重合,哪些同学的三角形不能完全重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画图、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只有我们把这个角画为已知两边的夹角时,两个三角形才会重合,否则就不一定重合。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既有兴趣,又能把所学的知识记牢。又如在讲正方体展开图时,如果教师只是把正方体的展开图画出来,学生不容易想象出来,也不易接受,就是记住了印象也不深,容易忘。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把各自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用不同方法剪开成平面图形,看一看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正方形展开图,再引导学生与书本所列出的正方形展开图对比,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而且学生对此会印象深刻。学生动手的过程是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练习要充满幽默趣味性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玩味”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在练习中,如果教师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
2.练习要深入浅出,使学生体验易学之乐。
学知识有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也越觉困难。怎样使学生降低坡度,使学生化难为易,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完统计图后,我提出让学生回家自己测量身高,然后同学之间调查统计,并画出条形统计图,再结合条形统计图提出一个问题并作出解答。这个作业既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些、幽默些,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了一些性质或定理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趣味飞扬,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