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小学阶段教师大多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欣赏与评价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才能去思考领悟语言的内涵、文字的精髓,从而最终在不自觉中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
阅读教学;欣赏;评价;朗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阅读教学中的感受,体现的是阅读的初读感知,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由直观感知向理性认知的自然过渡,而欣赏和评价,是建立在感受、理解之上的认知升华。小学生虽然语文基础较浅,思维经纬度也非常有限,但其思想认知也必然要经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过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欣赏和评价,从朗读切入,从经典语言展开认知欣赏和评价,实现阅读欣赏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朗读切入,直观感知文本内涵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时,要根据学生不同学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以教材为载体,以朗读为突破口,这应该是小学阅读欣赏的重要选择。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对文本展开朗读时,需要先理顺文意,解决字词,大体了解文本内涵,掌握作者作品情感趋向。通过反复朗读训练,学生感知也会随之得到强化,由直观感知向理性感知过渡。学生对文本一旦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自然会对文本经典内容形成美感体验,阅读欣赏自然生成,阅读评价也会随之萌生。
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听范读音频,教师给出朗读指导:朗读需要掌握作者情感方向,要读出文本情感因素,找准朗读语气、语调和语速,特别是抑扬顿挫朗读技巧的把握,需要从文本细微之处做起。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仿读,再进行小组内朗读展示。教师给出思考练习问题:①为什么说草地是金黄色的?②找出文本最经典描写,体味其内涵。③根据文本填空:早晨,花朵( ),是( ),草地是( )。中午,花朵( ),是( ),草地是( )。傍晚,花朵( ),是( ),草地是( )。学生继续朗读文本,找到文本相关内容,解决这些思考练习题。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设计具体思考练习题目,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文本形成理性认知。学生通过朗读文本,大多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训练任务看似简单,但学生需要整理思维,对各种感知信息进行整合归类处理,这样,才能形成阅读认知。如找出课文经典描写,进行品味体验,这已经是标准的文本欣赏了。
二、体味经典,理性解读文萃精华
让学生对文本中经典语句进行欣赏,这是阅读教学常态方法运用。但很多教师只会从语言应用角度展开赏析,特别是修辞角度,是很多教师阅读欣赏的重要选择。语言表达的确是阅读欣赏重要切入点,但单纯进行语言赏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思想感触联系不到位,其收获也会太过单一。只有从不同维度出发,对文本经典展开多元探索,才能获得丰厚的欣赏成效,形成重要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风筝》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鲜花盛开的画面。教师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花朵美丽,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说:我看到了蜜蜂和蝴蝶,它们应该是花朵的好朋友;还有的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因为生活美好了,我们的环境改善了。教师继续引导:看到鲜花,我们感触颇多,找找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有学生找到第一段说: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写活了。教师对此给出肯定评价。
从学生感知来看,学生对文本经典内容有深刻体味,欣赏评价也是水到渠成,这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经典方法对路,学生不用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也可以顺利获得阅读感知体验,对文本展开的欣赏和评价可谓是顺手拈来。
三、多元评价,展示个性阅读观点
阅读评价是阅读认知的至高境界。小学生认知基础较差,很难对文本展开批评性评价,但学生情感呈现多元性,阅读评价也是重要至极,教师不可轻视,更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展开个性评价,正是对阅读认知的整理、归类、优化、应用,实现阅读思维的自然升级。教师不能因为学生阅读评价幼稚而剥夺其评价权利。相反,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亮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认知进行对应引导、探讨、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认知维度,帮助学生阅读认知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演绎活动,让同桌学生合作,分别饰演孔子和老子,进行现场展示。教师指名让学生演绎,并让其他学生展开评价。第一对演绎结束,有学生评价:孔子拜师应该是诚心诚意的,不应该嬉皮笑脸;第二对演绎结束,有学生评价:孔子和老子都属于大学问家,其思想一定很深刻,我们要展示其形象,需要从语言、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考虑。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针对性引导:孔子和老子都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们身上自然具备特有的气质,庄重、朴素、专注、平和、睿智等品质非常突出,需要大家细心体会。
教师让学生从学生演绎角度展开评价,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演绎好坏进行评说,其实不然,这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的欣赏和评价。学生从孔子、老子身份地位展开评价,正是对文本深层意义展开的欣赏。
四、拓展域度,提升师生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升欣赏和评价水平,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欣赏评价素质过硬。教师不仅要保证自身阅读欣赏和评价水平维持在一定高度,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教学素质,要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影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其次是制定阅读教学策略。教师要对学情有明确认知,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制定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阅读认知质的提升。再者是增加学生知识量。小学生阅读欣赏评价能力较低,与其知识占有量有重要关系,要想办法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认知厚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评价水准。
例如,在学习《五花山》时,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板书题目:五花山。教师设问:为什么叫五花山呢?是不是山上有五种花色呢?找找相关的描写,综合一下。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阅读,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答案:五花山的春天、夏天和秋天都很美,特别是秋天,颜色丰富,有的树林变成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色、翠绿色,这就是五花山的来历。教师继续拓展:同学们想一想,你熟悉的山,和五花山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景色呢?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大家讨论充分,学习渐入佳境……
总之,教师让学生总结五花山名称的来历,然后展开认知横向联系,将阅读视野向周边延伸,学生思维顿时呈现发散状态。学生认知开始拓展迁移,这自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让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已经将学生思维充分激活,学习效果当然是值得期待的。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阅读教学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思想情感认知体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充分享受美文带来的美感,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黄云利.探寻阅读教学低效的源头及破解密码[J].语文教学通讯,2013(3).
(责任编辑:符 洁)
目前,小学阶段教师大多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欣赏与评价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才能去思考领悟语言的内涵、文字的精髓,从而最终在不自觉中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
阅读教学;欣赏;评价;朗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阅读教学中的感受,体现的是阅读的初读感知,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由直观感知向理性认知的自然过渡,而欣赏和评价,是建立在感受、理解之上的认知升华。小学生虽然语文基础较浅,思维经纬度也非常有限,但其思想认知也必然要经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过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欣赏和评价,从朗读切入,从经典语言展开认知欣赏和评价,实现阅读欣赏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朗读切入,直观感知文本内涵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时,要根据学生不同学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以教材为载体,以朗读为突破口,这应该是小学阅读欣赏的重要选择。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对文本展开朗读时,需要先理顺文意,解决字词,大体了解文本内涵,掌握作者作品情感趋向。通过反复朗读训练,学生感知也会随之得到强化,由直观感知向理性感知过渡。学生对文本一旦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自然会对文本经典内容形成美感体验,阅读欣赏自然生成,阅读评价也会随之萌生。
在学习《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听范读音频,教师给出朗读指导:朗读需要掌握作者情感方向,要读出文本情感因素,找准朗读语气、语调和语速,特别是抑扬顿挫朗读技巧的把握,需要从文本细微之处做起。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仿读,再进行小组内朗读展示。教师给出思考练习问题:①为什么说草地是金黄色的?②找出文本最经典描写,体味其内涵。③根据文本填空:早晨,花朵( ),是( ),草地是( )。中午,花朵( ),是( ),草地是( )。傍晚,花朵( ),是( ),草地是( )。学生继续朗读文本,找到文本相关内容,解决这些思考练习题。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设计具体思考练习题目,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文本形成理性认知。学生通过朗读文本,大多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训练任务看似简单,但学生需要整理思维,对各种感知信息进行整合归类处理,这样,才能形成阅读认知。如找出课文经典描写,进行品味体验,这已经是标准的文本欣赏了。
二、体味经典,理性解读文萃精华
让学生对文本中经典语句进行欣赏,这是阅读教学常态方法运用。但很多教师只会从语言应用角度展开赏析,特别是修辞角度,是很多教师阅读欣赏的重要选择。语言表达的确是阅读欣赏重要切入点,但单纯进行语言赏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思想感触联系不到位,其收获也会太过单一。只有从不同维度出发,对文本经典展开多元探索,才能获得丰厚的欣赏成效,形成重要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风筝》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鲜花盛开的画面。教师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花朵美丽,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说:我看到了蜜蜂和蝴蝶,它们应该是花朵的好朋友;还有的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因为生活美好了,我们的环境改善了。教师继续引导:看到鲜花,我们感触颇多,找找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有学生找到第一段说: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写活了。教师对此给出肯定评价。
从学生感知来看,学生对文本经典内容有深刻体味,欣赏评价也是水到渠成,这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经典方法对路,学生不用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也可以顺利获得阅读感知体验,对文本展开的欣赏和评价可谓是顺手拈来。
三、多元评价,展示个性阅读观点
阅读评价是阅读认知的至高境界。小学生认知基础较差,很难对文本展开批评性评价,但学生情感呈现多元性,阅读评价也是重要至极,教师不可轻视,更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展开个性评价,正是对阅读认知的整理、归类、优化、应用,实现阅读思维的自然升级。教师不能因为学生阅读评价幼稚而剥夺其评价权利。相反,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亮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认知进行对应引导、探讨、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认知维度,帮助学生阅读认知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演绎活动,让同桌学生合作,分别饰演孔子和老子,进行现场展示。教师指名让学生演绎,并让其他学生展开评价。第一对演绎结束,有学生评价:孔子拜师应该是诚心诚意的,不应该嬉皮笑脸;第二对演绎结束,有学生评价:孔子和老子都属于大学问家,其思想一定很深刻,我们要展示其形象,需要从语言、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考虑。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针对性引导:孔子和老子都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们身上自然具备特有的气质,庄重、朴素、专注、平和、睿智等品质非常突出,需要大家细心体会。
教师让学生从学生演绎角度展开评价,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演绎好坏进行评说,其实不然,这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的欣赏和评价。学生从孔子、老子身份地位展开评价,正是对文本深层意义展开的欣赏。
四、拓展域度,提升师生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升欣赏和评价水平,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欣赏评价素质过硬。教师不仅要保证自身阅读欣赏和评价水平维持在一定高度,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教学素质,要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影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其次是制定阅读教学策略。教师要对学情有明确认知,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制定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阅读认知质的提升。再者是增加学生知识量。小学生阅读欣赏评价能力较低,与其知识占有量有重要关系,要想办法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认知厚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评价水准。
例如,在学习《五花山》时,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板书题目:五花山。教师设问:为什么叫五花山呢?是不是山上有五种花色呢?找找相关的描写,综合一下。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阅读,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答案:五花山的春天、夏天和秋天都很美,特别是秋天,颜色丰富,有的树林变成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色、翠绿色,这就是五花山的来历。教师继续拓展:同学们想一想,你熟悉的山,和五花山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景色呢?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大家讨论充分,学习渐入佳境……
总之,教师让学生总结五花山名称的来历,然后展开认知横向联系,将阅读视野向周边延伸,学生思维顿时呈现发散状态。学生认知开始拓展迁移,这自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让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已经将学生思维充分激活,学习效果当然是值得期待的。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阅读教学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思想情感认知体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充分享受美文带来的美感,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黄云利.探寻阅读教学低效的源头及破解密码[J].语文教学通讯,2013(3).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