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里的科学迷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科学图像”拿来
  在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中,都有一些内涵丰富的图像,它们对知识的解读不可或缺。有些图像结构匀称,本身就具备了平衡、对称等美学特点,故常常被“有心的”画家一眼相中,作为绘画创作的形象基础。荷兰画家埃舍尔就是这样的一个科学迷,他常常阅读科学著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主要是看看书中的图,内容是看不懂的。他根据“科学图像”创作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堪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依据“彭罗斯台阶”创作的《上行和下行》就是其中之一。
  图1所示的“彭罗斯台阶”是由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设计的。彭罗斯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经与霍金一起研究宇宙天文学,取得了不少成果。空闲时间他喜欢与他父亲(一位有名的遗传学家)一起玩玩几何图形,并设计出了许多不同凡响的几何图,彭罗斯台阶就是其中之一。此台阶十分奥妙:如果沿逆时针方向行走,台阶逐级升高,却没有一个最高;同样,如果沿顺时针方向行走,台阶逐级下降,也没有最低处。当然,这样的几何体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埃舍尔创作的名画《上行和下行》(图2)对彭罗斯台阶作了更为精彩的诠释。他画了一栋巍峨的宫殿,台阶就围绕在建筑物顶的四周。有两队巡逻的士兵,一队登阶朝上,永远不断地走上台阶,另一队走下台阶,也永远不会到达最低点,如此循环往复,永远没有一个尽头!埃舍尔的再创作为几何图形增添了艺术人文元素,在写实的画面中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神秘色彩,使画耐人寻味、更有看头。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利特也是一位科学迷(尽管他自己不承认)。他的作品画面诡异、构思奇特,让人觉得神秘兮兮。晚年的他有一次对记者说:“我创作了1000多幅油画,但是只创造出来100多个秘密!”事实上,他的某些构思是从科学图像里拿来的,例如图3《女巨人》显然就是神经科学里著名的图形艾姆斯房间的翻版。
  图4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姆斯设计的一个奇怪的房间:房间不是方形的,前壁与后壁不平行。左边的墙壁长度是右边墙壁长度的近两倍。
  让两名身高差不多的女孩分别站在房间的左后角和右后角,如果有人从前面的视窗朝里面看,左边的女孩像一个巨人,身高是右边女孩的近两倍!这是因为房间内的一切要素都使人以为两个女孩站得离自己一样远,所以只能判断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的女孩就高,成像小的女孩就矮(图5)。
  二、学习科学理论指导绘画实践
  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绘画实践的画家当首推法国画家修拉,他说过这样的话:“人们在我的作品里看到了诗意。事实上我只关心我的方法。除此之外,其他的我一点儿也不关心。”
  修拉出生于巴黎一个富有而显赫的家庭,他从孩童时候开始学习绘画。幼年时,他经常和母亲一起坐在柏特休蒙公园里休憩。后来许多作品的灵感,都来自他那段时间的观察。与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受到了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修拉学画时,正是各种颜色研究理论纷纷问世的时候,当时最出名的是化学家谢弗勒尔的著作《论色彩的同时对比规律与物体固有色的相互配合》。
  谢弗勒尔发现了色彩的同时对比规律:两种颜色并置会影响眼睛对每一种颜色的接受,导致色相与色值发生偏差。例如把浅绿色与深绿色放在一起,浅绿會显得更浅,深绿会显得更深。
  印象派画家莫奈、德加等都阅读过这本书,并从中受益。对修拉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奥格登·鲁特的学术论文《现代色彩学》。文中描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看,放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小点会自动融合成另一种颜色。于是修拉巧妙地把这种理论应用到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画法——点彩画法。譬如要画一片绿叶,他并不是在调色板上将黄色和蓝色颜料调和后涂在画布上,而是在画布上涂了数以百计的黄色小圆点和蓝色小圆点。深绿处蓝点多一些,淡绿处黄点多一些,当观者在离画作稍远一点的地方欣赏画时,这些色点就会在视网膜上连成一片,看起来与一片绿色一般,并且格外和谐、明亮。
  他去世太早,只留下了为数不多的作品,图6是他的早期作品《侧坐的模特》,从画中可以看到图像是由不同颜色的小点组成的,被大家称为“分割主义”或“新印象派”。修拉的画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继者有西涅克等。
  (知 止摘自微信公眾号“艺海拾真”,本刊有删节)
其他文献
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千克。但是你还是那么美丽、优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越发浓烈。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当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它才能被填满。  我们之间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可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仍然能够感觉到,我们本质上有相通之处,一种很特别的伤痕——这就是我谓之为“根本经验”的东西,对于你我来说,它都意味着我们在世界上没
期刊
1  我开始工作的那年,不知是小姨娘还是母亲说了一句话:“把宗轩带去念书吧。”我就把他带走了。  宗轩是我小姨娘的儿子。  我工作的那年刚满20周岁,本来性格就有些急躁,又要忙着适应工作和环境,内心就更为惶恐、焦虑。宗轩转到我任教的学校时,成绩非常糟糕,几乎没有一门功课及格,学习习惯也差,这让我十分恼火;对他,我除了斥骂,还动手打。他那时对我实在是怕,听到我的脚步声,就趕忙装成认真读书的样子。我的
期刊
巴尔扎克活著的时候,国家学会不要他,因为他是一个负债的作家;正人君子不理他,因为他是一个潦倒的作家。这个不懂人情世故和阴谋诡计的幻想家,总在找门道发财,却总发不了财。在他成名之前,贫穷总是困扰着他。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后来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緊张。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支援,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
期刊
一年前,小张因公派交流,来到美国的一个城市。私底下的她热情外向,喜欢和中国人聚在一起话家常,很快就有了一帮中国朋友。可工作中的小张并不那么如鱼得水。她平时与美国同事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在组会上,因为听不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她很少发言。“根本说不上话。也不知为何,一旦在需要英文交流的环境里,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之前的外向和主动都没了,我完全没法投入。”小张描述的这个问题很多留学生也有。  如果将这个
期刊
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从内地运到香港应市的淡水蟹,被咸水草捆绑得乖乖的,受到顾客投诉。顾客要买的是蟹,不是草,而浸透了水时草的重量只略低于蟹。这就是说,卖一斤蟹,草的重量占了大约45%。据说政府正在考虑起诉,罚款额很高。  一个卖蟹的人在电视上解释,蟹的价格历来是通过将蟹与咸水草同称而计得,如果只称蟹而不称草,蟹的价格肯定要上升,否则血本无归也。这个解释当然是对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政府有时间去
期刊
收音机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车也好,世上没有不会坏的东西。  “反正已经用了很久,换个新的更划得来。”或许这就是当今的世道。把东西直接丢了比较省事,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不过对我来说,还是更倾向于把坏的东西修好了之后继续使用。东西总有用坏的那一刻,有了这个大前提,我认为东西坏掉的那一刻正是开始的时候。东西坏了,不丢弃、不添购新的,下决心修好它,并花时间修缮,我认为直到那一刻,它才真正成为你的东西。 
期刊
当你在一个大城市租房时,怎样才能使自己租到最好房子的概率达到最大?认知科学家说,假如你给自己一个月的寻找时间,你应该把其中37%的时间(约11天)用于探索你的选项。过了这个时间点之后,你就要租下你看到的第一个胜过之前看过的房子的那套房子。找房子属于数学上的“最优停止”问题,37%法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算法。  布莱恩·克里斯蒂安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汤姆·格里菲斯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和认知
期刊
某顾客在拥挤的餐厅过道里一边找座位,一边与迎面走来的顾客不断擦肩,还要时不时躲着一路高喊“借过”的传菜员;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一回头却发现卫生间就设置在厨房对面,门口还堆着一车刚拉过来的待洗餐具,此顾客顿时食欲全无,扬长而去……此顾客的经历与餐厅动线设计关系重大。  餐厅动线,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在餐厅内移动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星巴克为什么让顾客沿柜台横向排队  星巴克以休闲为导向,希望创造一个使消
期刊
1781年,钢琴家克莱门蒂前往欧洲巡回演出。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特别邀请他到宫廷里演奏。克莱门蒂进了音乐厅,看见另外一位盛装的贵宾坐在那里,两个人很礼貌、很客气地聊起天来,几分钟后克莱门蒂恍然明了,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维也纳最有名的神童音乐家——莫扎特。  克莱门蒂这才明白,演奏会其实是一场比赛,皇帝想要看看:盛名在外的克莱门蒂是否比莫扎特更厲害。  这真是一场划时代、历史性的音乐大赛。谁赢了
期刊
今天德国只有3座城市,即柏林、汉堡、法兰克福,被定为“国际化城市”,以后打起仗来也会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其他许多城市都是中小城市。绝大多数的德国人都生活在5万人、10万人、15万人、20万人的城市里,连50万人口的城市,德国人都觉得太大了。  我曾与一位德国教授谈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能做到守时?他讲道:“城市小,就容易守时。为了守时,也必须把城市设计得小一点。你要想在‘汽车大众化时代’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