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赢了吗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t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81年,钢琴家克莱门蒂前往欧洲巡回演出。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特别邀请他到宫廷里演奏。克莱门蒂进了音乐厅,看见另外一位盛装的贵宾坐在那里,两个人很礼貌、很客气地聊起天来,几分钟后克莱门蒂恍然明了,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维也纳最有名的神童音乐家——莫扎特。
  克莱门蒂这才明白,演奏会其实是一场比赛,皇帝想要看看:盛名在外的克莱门蒂是否比莫扎特更厲害。
  这真是一场划时代、历史性的音乐大赛。谁赢了?传统上的说法是:当时评审认定克莱门蒂弹得比莫扎特精彩。
  让莫扎特笑不出来的对手
  莫扎特在给姐姐的信里把克莱门蒂批评得一文不值。他说克莱门蒂的奏鸣曲除了一些六度音、八度音之外,一无可取,完全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还说克莱门蒂跟其他意大利人一样是骗子,说他故意在乐谱上标记“极快板”,但实际演奏时根本只能弹到快板的速度而已。
  克莱门蒂真的有那么差?不会吧!莫扎特遇到过许多他真正看不起的钢琴家,他骂那些人的标准用词是:“听他们弹琴,我只差笑死!”可是形容克莱门蒂时,莫扎特一次都没有笑,更不要说“笑死”了。显然,克莱门蒂是一个让他笑不出来的对手。
  而且莫扎特说克莱门蒂的曲子没有任何片段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不是事实。在他的歌剧名著《魔笛》里,有一段音乐就是将克莱门蒂比赛那天演奏的《降B大调奏鸣曲》开头主题原原本本搬了上去!
  莫扎特为什么那么讨厌克莱门蒂?或许他无论如何不愿承认自己输给了克莱门蒂吧。
  其实莫扎特大可不必如此愤愤不平。他或许不知道,那天比赛现场,有一位关键的听者是站在他那边的。那人就是约瑟夫二世。皇帝后来跟另一位音乐家迪特斯多夫讨论起莫扎特,皇帝问迪特斯多夫是比较喜欢莫扎特的演奏还是克莱门蒂的,迪特斯多夫回答:“克莱门蒂演奏出来的只是艺术,莫扎特演奏的却是艺术外加品位。”皇帝很认真地表示同意:“这正是我一贯的看法。”还有另外一股势力,也站在莫扎特那边。那就是音乐史的评价。今天还有谁会将克莱门蒂跟莫扎特相提并论?莫扎特名满天下,而克莱门蒂只是一位写《小奏鸣曲》给小朋友弹的二流音乐家。即使是认真的音乐爱好者,也多半会接受迪特斯多夫当时的评断,只承认克莱门蒂“艺术”的那部分。
  18世纪话语中讲的“艺术”,其实比较接近我们今天讲的“技术”。是的,克莱门蒂有很好的技术,可以弹得又快又响,但他缺乏莫扎特的品位,无法让他的音乐充满精神与灵性。
  因此结论是莫扎特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才是真正最后得以开怀大笑的人了?这又未必。在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上,还有一层转折。
  从音乐史看输赢
  克莱门蒂习惯用英国式的钢琴,和莫扎特用的德国琴颇有差异。德国琴触键轻盈,容易表现活泼快速的风格;英国琴却比较深沉,而且配有精巧设计的踏板,提供给钢琴家更多控制声音长短及色彩的工具。换句话说,英国式的钢琴比较有分量,可以表现出力度、力道,也有更广泛的强音和声能力。
  虽然历史上记录着是莫扎特而非克莱门蒂更优雅、更有品位,他也是更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然而钢琴音乐后来的发展,却不是延续莫扎特那一路轻巧优美的风格,反而融入了克莱门蒂演奏钢琴曲的方法,才有了贝多芬带来的巨大突破。
  作曲天分比不过莫扎特的克莱门蒂,却拥有莫扎特缺乏的另一种天分——经营企业的能力,他后来开发了莫扎特无从想象的新技能、新身份——杰出的鋼琴制造商。
  不必问都知道,克莱门蒂制造的,是声音越来越沉厚有力的钢琴。他自己后期的奏鸣曲,已经开始试验钢琴大小声音的戏剧性变化,是真正启发贝多芬的先锋和前导。克莱门蒂后来还训练了一个徒弟菲尔德,专门示范、表现他家钢琴性能的优越性。为了让人充分领略踏板功能,菲尔德创新发明了一种大量使用踏板的新曲式,他将之称为“夜曲”。夜曲形式在巴黎的沙龙大红特红,刺激肖邦写出了他那些经典的夜曲作品。踏板音响效果更多见于肖邦中后期的所有作品里。
  是的,克莱门蒂没莫扎特有名,但他终结了莫扎特的钢琴时代,帮贝多芬、肖邦打开了新的格局,他一定就输给了莫扎特吗?不见得。
  音乐史上的输赢胜负,绝对不是一次比赛可以定夺的啊!
  (大浪淘沙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一书)
其他文献
我非常喜欢纪德的小说《窄门》。“窄门”是从《圣经》中的一句话引申来的:“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故事说的是两个极富宗教熱情的青年杰罗姆和阿莉莎相爱,他们在情书中相互勉励,希望离上帝更近。阿莉莎在与杰罗姆柏拉图式的爱情交往中,她那带着神秘主义色彩的信仰不断发展,最终相信通向天国的窄门确如《圣经》所说不能容二人同时通过,认为自己爱上帝更甚于爱杰罗姆,并且相信杰罗姆也是如此。然而
期刊
“我第一次看到他时,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吗?园子里新摘的蔬菜包在干净的白手帕里面,刚从土里出来的蘑菇。他真的是鲜嫩可食。他的身体还是一个新玩具,大人对身体满不在乎的态度,他还没学会。”  这是女教师希芭对她的学生情人康纳利的感觉。恋情发生时,她41岁,他15岁,而希芭自己的大女儿都17岁了。这场不伦恋,这桩大丑闻,是小说《丑闻笔记》里面的一条主要线索,但小说的重点并不在描写恋情上面,而在于分析人性。
期刊
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千克。但是你还是那么美丽、优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越发浓烈。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当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它才能被填满。  我们之间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可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仍然能够感觉到,我们本质上有相通之处,一种很特别的伤痕——这就是我谓之为“根本经验”的东西,对于你我来说,它都意味着我们在世界上没
期刊
1  我开始工作的那年,不知是小姨娘还是母亲说了一句话:“把宗轩带去念书吧。”我就把他带走了。  宗轩是我小姨娘的儿子。  我工作的那年刚满20周岁,本来性格就有些急躁,又要忙着适应工作和环境,内心就更为惶恐、焦虑。宗轩转到我任教的学校时,成绩非常糟糕,几乎没有一门功课及格,学习习惯也差,这让我十分恼火;对他,我除了斥骂,还动手打。他那时对我实在是怕,听到我的脚步声,就趕忙装成认真读书的样子。我的
期刊
巴尔扎克活著的时候,国家学会不要他,因为他是一个负债的作家;正人君子不理他,因为他是一个潦倒的作家。这个不懂人情世故和阴谋诡计的幻想家,总在找门道发财,却总发不了财。在他成名之前,贫穷总是困扰着他。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后来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緊张。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支援,他写的那些玩意儿又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了困境,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
期刊
一年前,小张因公派交流,来到美国的一个城市。私底下的她热情外向,喜欢和中国人聚在一起话家常,很快就有了一帮中国朋友。可工作中的小张并不那么如鱼得水。她平时与美国同事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在组会上,因为听不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她很少发言。“根本说不上话。也不知为何,一旦在需要英文交流的环境里,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之前的外向和主动都没了,我完全没法投入。”小张描述的这个问题很多留学生也有。  如果将这个
期刊
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从内地运到香港应市的淡水蟹,被咸水草捆绑得乖乖的,受到顾客投诉。顾客要买的是蟹,不是草,而浸透了水时草的重量只略低于蟹。这就是说,卖一斤蟹,草的重量占了大约45%。据说政府正在考虑起诉,罚款额很高。  一个卖蟹的人在电视上解释,蟹的价格历来是通过将蟹与咸水草同称而计得,如果只称蟹而不称草,蟹的价格肯定要上升,否则血本无归也。这个解释当然是对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政府有时间去
期刊
收音机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车也好,世上没有不会坏的东西。  “反正已经用了很久,换个新的更划得来。”或许这就是当今的世道。把东西直接丢了比较省事,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不过对我来说,还是更倾向于把坏的东西修好了之后继续使用。东西总有用坏的那一刻,有了这个大前提,我认为东西坏掉的那一刻正是开始的时候。东西坏了,不丢弃、不添购新的,下决心修好它,并花时间修缮,我认为直到那一刻,它才真正成为你的东西。 
期刊
当你在一个大城市租房时,怎样才能使自己租到最好房子的概率达到最大?认知科学家说,假如你给自己一个月的寻找时间,你应该把其中37%的时间(约11天)用于探索你的选项。过了这个时间点之后,你就要租下你看到的第一个胜过之前看过的房子的那套房子。找房子属于数学上的“最优停止”问题,37%法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算法。  布莱恩·克里斯蒂安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汤姆·格里菲斯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和认知
期刊
某顾客在拥挤的餐厅过道里一边找座位,一边与迎面走来的顾客不断擦肩,还要时不时躲着一路高喊“借过”的传菜员;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一回头却发现卫生间就设置在厨房对面,门口还堆着一车刚拉过来的待洗餐具,此顾客顿时食欲全无,扬长而去……此顾客的经历与餐厅动线设计关系重大。  餐厅动线,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在餐厅内移动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星巴克为什么让顾客沿柜台横向排队  星巴克以休闲为导向,希望创造一个使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