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解决有关问题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则会把课堂教学拖进死泥潭。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如果教师越俎代庖,用教师的提问取代学生的质疑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者;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重科学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变老师的提问为引导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质疑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诱导、点拨、启发等手段,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单项提问为主,学生的疑就会受制于问。教师问得越多,学生疑得越少,学生独立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也越少,一堂不是由学生质疑而主动参与的课,不管教师问得多巧多妙,教学的效果都不会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引导学生质疑,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质疑要讲求时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入“愤”“悱”的境界,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质疑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环节中。一般来说,同一单元的各篇课文有共同的特色,也有其各自的特色,而这种个性特色的鉴别往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体会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认识到作者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态度,表明学生明白了“学法”,但要把“学法”迁移转化为“用法”,从而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怎样读书”的要求,这就要有的放矢地激励、鼓舞、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质疑。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教学生抓题目质疑、抓重点词句质疑、抓课文中心思想质疑、抓课后思考题质疑、抓读写训练项目质疑等等。还可从创设情景法入手,实现导疑。
  (一)创设直观情景
  教师通过手势、动作、画面、演示等直观手段提示其中的矛盾,启发学生质疑。例如教学课文《詹天佑》,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是:詹天佑如何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两个学习的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帮助学生理解“从中间向两端同时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相关段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平面图,再找几个画法不一样的学生上讲台演示,讲述自己的思路,全班进行评议。然后再进行文字的填空练习:如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方法叫( )。先从山顶往下打( ),再分别向( )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 ),把工期缩短一半。最后再“图文”对照,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开凿隧道的方法,加深了对课文内容以及人物品质的理解,突破了难点。又如,《秋天的怀念》一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在‘我’发脾气时,为什么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我找一个学生表演“我”暴怒无常的脾气,另一个学生表演母亲的神态、动作,从而引学生导质疑。在直观教学的演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训练,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想象情景
  借助文中的情节、环境、人物引导学生想象,启发学生质疑。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时,我先引导学生从漓江的水的特点和桂林的山的特点想象入手,启发学生质疑:漓江的水除了“静、清、绿”的特点,还可以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它还可以有什么特点,比作什么?同学们认真地思考,大胆地想象,积极地讨论,待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后,我再做点拨,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又如,《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我启发学生想象:“我们”救龟的方式可以有哪些?引导出“救龟的这种方法合理吗?”这一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在再造想象中,激发发散思维,从而质疑。
  (三)创设语方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以品读文句为主,用不同寻常的语气去暗示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质疑的动机,用明知故错的语方去刺激学生的习惯思维,从而达到“于无文字处求文字”。例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我指导学生品读课文,读时随着语声美、语势美而产生情感曲线的起伏变化。在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感悟于心的过程,使学生体味文中的感情。学生品读“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一句時,我抓住“么”和“?”进行品读指导,通过反复朗读,启发学生质疑:能不能把“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为“这是伟大的奇观。”?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叹之情。又如,我在《穷人》一课中,故意把“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读成 “我们总能度过去的”,启发学生质疑:能用“度过去”替换“熬过去”吗?“熬”字说明了什么?通过创设语方情景,从而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不管借助现代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媒体,不管是制造应急状态还是再现生活情景,只要能暗示信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就能使导疑取代提问,成功地走进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其他文献
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要求教师:牢记使命,德育为首。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如何把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主义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立德树人的一代新人,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有责任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的理解是:英语教师的工作
期刊
近年来,“数学文化”这个名词在教育教学领域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数学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个领域对其展开的探讨也不断深入,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重视数学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对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状况进行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主要是要落实在课堂上,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觉有意识地关注、领悟数学文化的价值,才能推进数学文化的发
期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开放,大批农民都告别了曾赖以生存的土地,告别了温暖的小家庭,前往发达的地区打工“淘金”。无可奈何地把“掌上明珠”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甚至是亲戚朋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少关爱。行为上缺少管教,从而造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学习差。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
期刊
乘法分配律是西师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和运用的五种运算定律之一。教材上编排了两个例题。例1:养鸡场左边有50间鸡舍,右边有30间鸡舍,每间鸡舍里有75只鸡。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教材编排了两种计算方法:(1)、(50+30)×75=80×75=6000(只);(2)、50×75+30×75=3750+2250=6000(只)。得到结论(50+30)×75
期刊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越发丰富,成为学生思维的载体。因此,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尤为重要。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之一。传统教学过多地关注“双基”,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和深刻体验。传统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却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角色的转化。在转变过
期刊
习作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学生习作教学的一个难题。习作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表达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和相到的表达出来,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凭着我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的几点习作能力的培养。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往往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语言的积累,导致学生语言匮乏、表达欠缺,作文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或者是有话说不出。在教学中,我一直想办法改善这种状况,提高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但是,有些语文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是低效甚至是无效。如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每课必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画出生字新词都要合作。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学生不愿合作,也没有效果。余文森教授认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
期刊
一、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我们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  我们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学生发展具有多元价值的过程性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中,充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实际上它也是教师捕捉和接纳学生的经验与创造、把握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目标、促进或实现课堂价值动态生成的良机。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  我们在设计教
期刊
“大湾妹、白沙菜、大站扭子多”。这是地方顺口溜,大站扭子多,意思是大站小偷多。我们大站印山中学就处在城乡结合部,靠近火车站,治安环境复杂,影响校风建设。面对这一状况,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应发挥德育功效,改变校园风气,于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由我负责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立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分享几点做法。  一、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主战场作用,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1
期刊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受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阅读量等的限制,作文时存在不少困难,如词汇贫乏,说话缺乏条理等,从而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做着不懈的探索。联系我的教学经实践、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