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开展小学体育家庭作业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8(2013)12-02-01
  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活动形式。校外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近几年通过阳光体育的引领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内外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哪怎样推动体育家庭作业长久顺利进行呢?我们经过思考和分析,认识到:加强校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增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启动体育家庭作业
  制定并发放体育健身卡综合各种情况,体育组制定了“家庭作业本”体育健身记录卡。健身记录卡分表一和表二,表一由家长记录学生锻炼情况后填写,表二为训练建议表。表一共安排了四周记录,家长根据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是否坚持健身划“√”或“×”,并在“施行效果”栏内填上相关效果情况,家长签字。每学月结束后交班主任检查签字并统一由体育老师作出评价。表二中的训练建议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体育老师提出的训练项目,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l一2个项目练习。
  二、家校互动,力保体育家庭作业顺利完成
  1.在体育家庭作业开始实行一段时间后,我校根据具体情况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了各种增强体魄的、增进家校交流沟通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竞争激烈的接力赛,也有讲求配合的“两人三足”走比赛等等,这一系列的比赛旨在检查学生在家里的段炼情况,加强学校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力保体育家庭作业的顺利完成,达到我们让一个学生锻炼身体来带动一个家庭锻炼身体的目的。
  2.我校对全校同学提出了“爱好一项运动,强健一生;学会一样乐器,情趣一生;传承一门国学,儒雅一生”的要求,其中“爱好一项运动,强健一生”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在家里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这样一来,体育家庭作业也不会是“作业”了,而是每个学生每天的“习惯性动作”了。而且当你走出学校,跨进社会时这一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也会让你享用一生,强健一生。
  三、体育家庭作业开展后的作用与效果
  1.逐步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形态观。根据体育组对我校三年级的同学进行的调查,通过体育家庭作业的练习后,学生身体形态较练习前有明显变化。我们可看到,正常体重由练习前的176人提高到练习后的235人,增加59人,过轻和超重人数分别减少14人和38人。由这些普通的数字来佐证,我们可以说体育家庭作业正逐步发挥着它的作用。
  2.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断进步,“健康第一”的思想日渐树立。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能能力。我们清楚的知道: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体育家庭作业有它独到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参加锻炼有它积极的催化作用。
  3.体育家庭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首先,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锻炼习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正是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中,学生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等精神得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得到彰显。我校的办学理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什么才是良好的基础呢?说到底就是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质,那种意志薄弱的人是不可能终身发展的。其次体育家庭作业同样可以促进每个教学班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时,同学之间相互竞争“达标争优”,为班集体积极争得荣誉,在体育家庭作业的推动下班集体凝聚力增强,整个班的班风班貌有极大进步。
  4.以点带面,学生、家庭、社会共同推动全民健身。首先“小手拉大手”形成家庭锻炼氛围。 体育家庭作业强调“家庭”二字,学生完成作业后还需家长签字,而家长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的同时自己只好动起来,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身体好多了。现在,每当周末,孩子也不会窝在家里看电视了,家长也不会泡在茶楼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人忙于锻炼、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其次家庭健身助推全社会形成锻炼风气,推动全民健身。 体育家庭作业的实行旨在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学生这个“点”带动家庭这条“线”,推动社会整个“面”的全民健身。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一个个健康和谐的家庭必将构成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总之,借助体育家庭作业有效延伸体育教学的功效,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有力实施“我选择、我喜欢、我运动、我健康”的健身运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恒济中心小学224700)
其他文献
编号:O1(2013)12-03-01  【摘要】高中数学试卷讲评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中生综合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这一方式的重要性并未引起我国高中数学教育者的中重视,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很多教师的讲评方式太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严重的制约着我国高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试卷讲评 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综合能力
期刊
编号:H3(2013)12-02-03  1.给学生提供语境,让学生猜测词义  所谓猜测词义,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对语篇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的综合理解去猜测或推断某一生词,难词,关键词的词义,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阅读技巧,获得这种技巧之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很快通过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或生词本身的结构特点推断出词义来.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因此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
期刊
编号:G40(2013)12-01-03  有效的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数学学科特点,通过丰富交流对象,拓宽交流途径,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交流方法,并引导他们对自己及他人的交流过程做出评价,从 而增强交流的有效性,提高交流能力。数学交流的表达方式有听、说、读、写、做等。因此,在继承传统数学教学的同时,增加数学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数学、听
期刊
编号:G40(2013)9-02-03  高中政治课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着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  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抽象,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生活阅历等原因又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的按教材讲解,就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对学
期刊
编号:O6(2013)12-02-02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只有具备浓郁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真正对化学科学本身感兴趣的学生,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分数的兴趣要大于学科本身。因此,学科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培养和调动。在教学设计中教学问题的提出无疑就是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但是我
期刊
编号:H1(2013)12-03-02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下面介绍几种导入方法,以供参考。  一、猜迷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迷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二、故事引路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
期刊
编号:H3(2013)12-03-03  众所周知,“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深入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与生活相贴近的情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英语课堂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身边的教具。例如在what can you do一课中,涉及家务活教学,我就通过教室里的劳动工具:垃圾桶,扫把以及图片来进行教学,学生们边学边读
期刊
编号:O1(2013)12-04-02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的是技术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科学、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我在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构建新型数学教学模式时,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
期刊
编号:G40(2013)11-03-02  我一直从事农村思品教学,不可否认,迫于升学压力,长期停留于传统模式。通过国培并结合教学实践,我开始尝试新教法,逐步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社会实践为辅助、课外活动为补充的“三大课堂”教学体系,注重“三个结合”,效果比较明显。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让“教”与“学”有机结合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教师的引领相当重要,要做到高效、愉
期刊
编号:H3(2013)9-03-01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而课堂提问正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仅能够表达教师的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实现师生间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进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