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ing_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省规范办学方针的严格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生在校的时间较之以往大大缩短。就高中历史的教学而言,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分配在历史学科上的时间就更有限了。这一方面导致了课堂目标达成的困难增加了,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位老师重新面临着一个虽然谈不上是新问题但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规范办学的方针,对于普通高中学校和高中一线教师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贯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了,教学能力、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更能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彰显综合实力。
  规范办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从超负荷的日常学习活动中得到了解放。近年来各地在片面追求高考达本率的极左做法下,对高中学生进行强化管理,时间战、题海战严重摧残了身心健康,抹杀了个性化发展,完全违背了新课改历史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信息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精神与理念。
  历史学科课堂基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师生课外功夫少不了。在如此新要求新形势下,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拓展学科视野,培养学科思维能力,提高课堂上三维目标的实效性。我结合平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得失,在新形势下,从激发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主动性上作进一步探究。
  就我校生源素质而言,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现状如下。第一种,“剃头担子一头热”:这种情况是教师千方百计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而学生反应冷淡,被动;第二种,在学校和教师的强硬要求下,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走过场,不能围绕研究课题积极准备、展开研究,更缺乏规范广泛深入的探究,且弄虚作假,草草了事,最终达不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第三种,“虎头蛇尾”:这种情况是刚开展课题时,学生热情高涨,雄心勃勃,取得成果的迫切性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当遇到的困难越积越多,课题组成员分歧的出现并呈扩大趋势,导致课题研究停滞不前或无疾而终;第四种,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就一些平时学习中遇到的话题或疑问想进行深入探究,然而受课题研究的时间、资料、合作伙伴的组成、研究者的自信心等一些条件所限。
  综合以上存在的几种情况,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两方面:其一,历史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清,从而不能发挥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主导性作用。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仅靠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在课堂时间内,对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问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及情感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时间难以实现的。只有解放思想,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于课堂知识的补充与拓展,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等学科能力,明白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其二,对于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缺少调查研究与素材的积累。历史教师要在平时工作内外注意收集整理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话题与争论的焦点;关注农村新现象与新发展,自觉主动地挖掘农村及本土题材的历史素材。
  为激发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研究或探究学习环境与氛围。教师要支持学生随机生成、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建立师生间平等的关系和民主的教学环境。要重视学生的非常规性观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开放思想,敢于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课堂教学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研究性学习创设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境因素,易于激发学生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兴趣。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三中,多次提到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有同学问:“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但其陵墓在南京,孙中山先生在南京的历史活动并不多,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钟情于南京呢,孙中山与南京有着怎样的渊源与情节?”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没有给他正面的回答,但我并不觉得学生在钻牛角尖,而是肯定了其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并建议他利用课后的时间,围绕“孙中山在南京的历史活动”多收集资料,并参考尚未学习的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然后整理成文,希望能在一周后给老师一个向他学习的机会。一周(规定的时间内)后,这个学生给了我一份长达6页纸的研究结果,并在文尾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独立的研究结论。从这件小事中,我受到学生学习热情的感染与鼓励,可见,将老师的权威放下,尊重学生的学习疑问,对于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增强有极大的意义。
  其次,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选择历史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既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又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可以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可以是课外知识的开拓,可以是历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可以是具体历史的挖掘,可以是纯理论的探讨,可以是社会调查,还可以是模型制作等。这种学习要求比较适合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研究性课题切忌大而深的问题,中学生的特点、学习时间、资料来源和研究手段等限制,决定了他们的研究要量力而行,切口小,有一定深度,易查找资料,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课题较适合中学生。课题设计必须注意实用价值,研究性学习的实用价值体现在解释疑问、帮助学习、指导生活、为决策提供参考等。课题提出要防止简单化的倾向和纠缠于一些无意义的问题,课题设计实用性原则符合教育学中学习利益驱动原则。只有研究自身感兴趣并且认为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者的探索热情才会进步,同样,只有真正有价值的课题,才有研究的余地和给学生锻炼提高的可能。例如我曾经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环境与素材,指导学生设计了课题“改革开放前后我的家史纪录与研究”。从这个课题研究中,高中学生了解了家庭生活的变迁,祖辈、父辈创业的历程,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可以通过小家的变化认识“大家/国家”的变化发展。从而坚定学习与生活的意志,感悟生活的丰富与多彩,珍惜生活。
  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特长,选择历史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看好的电视节目如《探索与发现》、《国宝档案》等,模仿获取资料及一些调查研究的方法。因为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不同,有的喜欢安静广泛地阅读,有的喜欢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的喜欢户外活动等,根据学生的特长,研究性学习采用的学习方式多,开展的范围广。例如,善于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的各种素材,开展图文史料的收集,展开网络调查与讨论,通过网络征集意见,完善自己;通过网络展示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加强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和增强自信心。学生自主选择申报哪个课题,教师给予一些建议或者方法指导,发挥学生在设计、选题时的自主性。课题开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例如有学生曾经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就家乡的风土人情进行考察研究?我听了学生的设想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课题的立题所体现的新颖活泼到考察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上,我建议学生组织几位平时在一起玩得好的同学一起做这个课题,课题名称叫“带你游家乡”,可以积极向地理老师请教,应用地理知识设计出一条合理的游玩路线,重点挖掘一些家乡境内各乡村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设法开发几个家乡本土语言的小游戏等。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学生将游与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加深了对地方史的了解,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谷歌前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指出,“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内外的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其效果比教师上一节满堂生辉的历史课有效。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一定要进行“跟踪式关注”,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建议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保持燃烧的激情。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朱汉国主编.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语言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是人类生活实践的需要,是人类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性工具,所以说语言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给语言的教与学指明了方向,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不断地进行着语言的实践活动,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英语也是一门语言,而且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门外国语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缺乏英语的实践,所以在以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环境里,就
《虞初续志·郭猫儿》一文中有这么一句:“群鸡乱鸣,其声种种各别。”学生们大惑不解:不就是鸡叫嘛,怎么还“种种各别”?看着一个个紧皱的眉头,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们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很难有闲暇去留意“鸡啼”,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也随之消弭了,留下的只有学习的苦楚,不可怜么?高考后有学生撕书泄愤不就是教育的悲哀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字是鲜活的,可为何到了课堂上却变得枯燥了、乏味了?毋庸讳言,浮躁之心由应试而
摘 要: 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而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古往今来,教育方法可谓多如牛毛,而对感知教育的论述却很少。本文从感知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感知教育、怎样加强感知教育三方面来论述感知教育这一教学方法。  关键词: 感知教育 必要性 实施    一、感知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感知”就是感觉到领悟到之意。也就是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一定要使受
摘要: 英语的某种调型总是与某种句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一种反映语法内在规律的功能,即语义作用 (semantic function)。“I thought 主语 过去式”结构的调型:降升调,升降调,英美人士常用来对某一问题做出预期性回答和非预期性回答。  关键词: “I thought 主语 过去式” 调型 预期性和非预期性反应     一、英语语调及其功能    语调是人们说话时语流的轻重、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经费问题等因素制约其的迅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同样如此。面临着无法躲避的诸多评估,新设专业存在多处“硬伤”需要“医治”。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新设专业 评估 “硬伤” “治疗”方案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应的评估和认证制度。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机制的建立已有20
摘 要: 《阿拉比》描绘了一个都柏林男孩的浪漫追求,以及幻想破灭并最终获得“精神顿悟”的过程。本文从生命体象征、场景象征和宗教象征三方面对《阿拉比》中所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乔伊斯 《阿拉比》 象征主义    亚里士多德说:“嗓子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心灵状态,书写的语词象征着嗓子发出的声音。”象征主义是在浪漫主义走向没落时崛起的,它是对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反叛。象征主义影响甚广,
摘 要: 钧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因其独特的窑变效果,成为瓷器中的华贵瑰宝。在钧瓷窑变的诸多因素中,有很多不可确定性因素存在,它们存在于钧瓷的材料之中,存在与钧瓷泥胎的形体之中。本文揭示钧瓷形体与材料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对钧瓷的窑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钧瓷 炉窑 不确定性因素    钧瓷作为古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其窑变而独树一帜,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而唐宋时期出现
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无奈,更多的是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不仅仅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更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出发点。在课改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一个个实例,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即时发生的错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资源,处理
摘 要: 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变教学观念,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必要性 途径    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身体素质得到了提
摘 要: 本文在阐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三方面出发,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教学现状 对策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