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高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高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使得网络言论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什么样的言论需要受到法律制裁,我们正常有序的网络环境又怎样保护,两高的解释将体现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两高解释;网络言论;刑法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辦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个消息一出来,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络上面哗然一片,很多人担心自己无心转发的某些消息被证实为虚假消息后自己会受到处罚。同时,非常多的网民认为这样的解释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侵犯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同时我们也发现,网络上面的谣言实在不少,各种类型都有,数量也非常多。例如:在各种期刊的生活版面,各种专家认为某某食物和某某食物一起吃会怎样,血型、星座运势分析等。这样的事情虽然没有明确依据,算是广义上的谣言,但是无伤大雅,有正常生活常识和正常心智的人都可以分辨。但是还有一些谣言的危害性和影响力却远远超过了我们理性和常识可以控制的范围,如某网络大V进行的造谣,某地未发生地震却有人造谣称发生百年一遇的地震等。由于普通民众的了解范围不能有效辩解信息的真假,对于恶意的大规模散布的谣言,一般人很容易相信,并出于善意转发。于是矛盾就出现了。一般人看到了新闻,将它转发了,一不小心是个谣言,再一不小心,转发500次了,会不会构成犯罪?同时,一般网民也是谣言的受害者,我们要忍受大量垃圾谣言信息,甚至有时我们就是谣言的中伤对象。那么,如何保护我们在网络上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呢?
  首先,我们要先对《解释》进行自我解读。解释规定了以下5种行为为“造谣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1)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2)编造或者指使他人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3)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4)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5)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行为人主观上明知和故意,行为后果影响较大。通过刑法基本原则对犯罪构成的分析,不明真相的网民出于善意的转发没有主观故意,产生的社会危害性也很小,并不属于《解释》中禁止的行为。
  其次,关于“500次”等问题,在《解释》中属于“情节严重”或者加重情节。这样的条文在《解释》中有如下规定:(1)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2)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以上这些都属于犯罪构成中的情节严重,并且这些规定适用的前提是行为人主观明知恶意。因此,如果没有构成《解释》中规定的5种行为,“500次”等情节也就没有使用的空间,我们普通的网民也就无需担心会触碰到这个界限。
  对于处罚秦火火等网络大V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些人明知自己在网络上有巨大影响,故意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进行不法活动,主观恶意,实施了不法行为,侵犯了普通人对网络的合理利用权和公用秩序,影响巨大且恶劣,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自由言论权等权利,是完全不会触及到《解释》的。网络上正常的言论治动还是可以正常进行。而且就目前来看,实行《解释》已近一年,网络上的言论自由程度并未受到影响。
  《解释》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我们身边社会的安定以及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在网络中,《解释》颁布后,我们看到的是媒体的言论更加严谨负责,网络上的垃圾谣言信息明显减少,网民中的激愤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疏导,广大网民在网络上可以更轻松地获得更有效的信息,同时体验的网络环境也更加优良。《解释》的出台不仅弘扬了社会的良好风气,体现了法律作为道德底线对道德的维护作用,同时利用法律的威严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社会和网络环境。
其他文献
雷夫说:旅行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广大的世界,同时发掘自身最好的部分。  雷夫说:旅行者应以不同于平庸学生的热情来追求知识的深度。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耳边随意听着黄绮珊的《等待》,这自由而随意的声音缓缓地流淌到我的心里,使我忽然觉得仿佛悟到了一点点教育的真谛,那就是我们能否用一种貌似随意但实则刻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自然、欣喜、主动地接受知识,特别是学习动机能力范畴的教育内容呢?  一、寄情于景,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向五只黑熊泼洒硫酸,致使黑熊严重烧伤;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玩牌时发生摩擦,因无法忍受同学的指责,将四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通过公民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体验的结合,促进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没有健全的公民意识,大学生就没有承担社会义务的精神和自觉意识,便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公民意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师,如果能够熟悉并且分析各版本教材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据此对自己的课堂讲授加以适量补充和删减,无疑对把握全国地理教育整体大环境以及对自身教育成效都有长远的好处。本文将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节,对四个版本教材的编写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之间的区域性,出现了全国各地中小学使用
期刊
摘 要:幼儿期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萌芽的阶段,更是良好品德行为形成的黄金阶段。因而,我们要把幼儿的习惯培养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在实践中,笔者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诗画教学法为载体,传承中华古韵的经典,使幼儿在教育的生活化中得到良好习惯的熏陶,为幼儿打下坚实的品性根基。  关键词:常规;七步曲;四步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
期刊
摘 要:AP课程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设立以来,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突显弹性、注重个性、秉持公平作为AP课程的三大教育理念一直贯穿其改革始终,为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扫清障碍,推动美国高中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AP课程;突显弹性;注重个性;秉持公平  美国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设立于20世纪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按照市场需求办学,采用多元化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为毕业生拓展了就业市场,拓宽了就业渠道,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就业;校企合作;技能大赛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剧,如何使学生既能招进来又能分出去成为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期刊
摘 要:“十二五”期间,大连民族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始终把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突出特色,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增强办学实力与综合竞争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关键词:民族团结活动;大学
期刊
摘 要:为更好地实现高职护理课程培养目标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设计以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的课程立体化教材模型,为今后设计和开发课程立体化教材提供了一条思路。  关键词:面向对象;课程立体化教材;高职护理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等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是实现其他环节的基础。本文讨论如何创建合适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产生的过程及其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的改进,重点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设计了具体的一节课——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阐明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完整再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法,最后总结了此种教学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学生中心;任务式教学法;囚徒困境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法介绍  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