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回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师:平行四边形板报的面积怎样计算?你有什么猜想?你觉得需要什么数据,自己找一找,写在平行四边形纸上,把算式也写下来。
1.每个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平行四边形板纸和测量工具,进行合理猜测。学生先独自思考,再与同桌同学利用手中的工具“平行四边形的板纸、直尺、方格纸”等,测量、讨论,提出各自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猜想。
2.汇报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
生1:我量得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的长分别是12厘米和10厘米,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
生2:我量得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9厘米,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8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
(2)交流辨析。
师:赞同猜想一的同学请举手。(有一半学生举起手)赞成猜想二的同学有哪些?(另一半学生高高地举起手)
师:猜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否正确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两个猜想,哪个对呢?下面老师来演示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运动变化过程,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由此你能想到什么?(演示活动教具)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你有什么发现?这个四边形框架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对于前面提出的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猜想,你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邻边没有变,但它的面积却越变越小。如果面积是用底边×邻边,那么所有面积是相同的,所以猜想一不正确。
师(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运动变化过程):面积能不能用底边×邻边?
师:刚才赞同猜想一的同学,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赞同猜想一的学生摇头表示没有)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底边×邻边。那么,第二个猜想正确吗?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验证。教师和学生共同用数格子法、割补法验证猜想二,进而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感想与启示】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邻边”还是“底×高”这是教学中的难点。“猜测一”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尽管这个猜测是错误的,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价值,因为他们是依据已有知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猜测二”则是依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适当的转换而得到的,其思维水平较高。但由于平行四边形中的高是隐形的,需要借助工具先画出来,再测量,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执教者面对学生的两种猜想,没有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反思,让智慧光芒喷射而出,成为课堂的一个精彩亮点。面对学生错误的猜想,教师没有进行直接的说教,而是通过直观有效的“实验法”使学生在错中顿悟:“平行四边形底边和邻边长度不变,但实际围成面积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策略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学习途径,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悟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密切相关。促使学生在错误中将思路转向对底与高的关系的研究上,使猜想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巧用学生的错误展开教学,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错误点“石”成“金”,生成了五彩缤纷的“精彩”课堂。(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师:平行四边形板报的面积怎样计算?你有什么猜想?你觉得需要什么数据,自己找一找,写在平行四边形纸上,把算式也写下来。
1.每个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平行四边形板纸和测量工具,进行合理猜测。学生先独自思考,再与同桌同学利用手中的工具“平行四边形的板纸、直尺、方格纸”等,测量、讨论,提出各自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猜想。
2.汇报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
生1:我量得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的长分别是12厘米和10厘米,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
生2:我量得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9厘米,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8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
(2)交流辨析。
师:赞同猜想一的同学请举手。(有一半学生举起手)赞成猜想二的同学有哪些?(另一半学生高高地举起手)
师:猜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否正确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两个猜想,哪个对呢?下面老师来演示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运动变化过程,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由此你能想到什么?(演示活动教具)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你有什么发现?这个四边形框架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对于前面提出的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猜想,你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邻边没有变,但它的面积却越变越小。如果面积是用底边×邻边,那么所有面积是相同的,所以猜想一不正确。
师(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运动变化过程):面积能不能用底边×邻边?
师:刚才赞同猜想一的同学,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赞同猜想一的学生摇头表示没有)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底边×邻边。那么,第二个猜想正确吗?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验证。教师和学生共同用数格子法、割补法验证猜想二,进而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感想与启示】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邻边”还是“底×高”这是教学中的难点。“猜测一”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尽管这个猜测是错误的,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价值,因为他们是依据已有知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猜测二”则是依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适当的转换而得到的,其思维水平较高。但由于平行四边形中的高是隐形的,需要借助工具先画出来,再测量,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执教者面对学生的两种猜想,没有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反思,让智慧光芒喷射而出,成为课堂的一个精彩亮点。面对学生错误的猜想,教师没有进行直接的说教,而是通过直观有效的“实验法”使学生在错中顿悟:“平行四边形底边和邻边长度不变,但实际围成面积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策略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学习途径,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悟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密切相关。促使学生在错误中将思路转向对底与高的关系的研究上,使猜想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巧用学生的错误展开教学,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错误点“石”成“金”,生成了五彩缤纷的“精彩”课堂。(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