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切入点指的是教师在上一节新课时采用何种方式来对开始自己的课程,一套科学的切入方法对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投入到语文课文的学习当中,让他们取得更高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切入点;选择
如何上好一堂课是很多教师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开始阶段选取一个新颖的东西作为切入点,肯定能将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当中,这样教师自然能够上好这堂课。
一、通过多媒体寻找切入点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各高中教室中,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却很少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他们认为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时一种浪费。当然一些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渐渐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但由于教师缺乏科学的使用方法,导致没有将多媒体的价值完全发挥出来,比如很多教师上课使用多媒体往往是播放制作好的PPT,PPT制作的文字非常多,学生根本看不清上面写得什么,这让很多学生认为看PPT不如看课本的想法。
其实高中生本身对多媒体还是有很大兴趣的,教师只要将它用到点上,方法多样一些,学生还是可以接受多媒体的,教师也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引入工作,让学生从自身兴趣中切入到学习内容中。使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小段电视剧《水浒传》的片段,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一下林冲当时的情景;再比如在讲授《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可以在PPT中让学生欣赏一些“桃花圣境”的图片,使学生对陶渊明的思想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第二种方法是对于一些古文或者诗歌的欣赏时,如《滕王阁序》,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音乐版或图像版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在欣赏视频时对全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从师生对话中寻找切入点
从对话中寻找切入点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谈话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而对话的质量,将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许多教育家认为课堂对话要少而精。这样就要求老师依据课文的难点、重点,进行话题精选,通过教学任务的内在联系,对内容进行重新的有机糅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教学课程的精简,突出重点内容,有的放矢,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比如在学习《包身工》时,由于包身工这一名词很多学生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名词,教师可以在讲授之前通过一些对话让学生认识包身工,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进行必要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图片以及文字来了解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可以算是人间地狱,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明确了题目之后,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问题:“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怎样?”学生回答:“非常悲惨,痛苦。”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学生:“为了生活。”教师:“他们有幸福的未来吗?”学生:“肯定不会有。”教师:“能有具体的词语来概括这类人吗?”学生:“人类机器。”学生:“痛苦的工人。”学生:“没有自由的农民。”学生:“苦命人。”教师又给大家讲在70多年的上海,一些工厂里也生活着没有人权,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没有人生自由的农民。最后教师给学生指出中国古代有大量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包身工,窦娥就是其中一位。从而通过话题将“包身工”这个人物较好地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旧社会的黑暗,为突破重点提供相应的基础。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这种对话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点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师生之间通过对话将相应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分的交流,把握目标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当对话结束的时候,学生对课文的具体知识内容已经充分掌握,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思维定式寻找切入点
思维定势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在长期的语文熏陶下,他们对待一些言语性的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如描绘天空下着雨时他们经常会看到“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间久了,学生心目中对文章中的文字产生一种定势,而一旦他们发现了一些与自己思维定势不一致的语句时,肯定会产生一定的质疑或疑惑,认为是作者写错了或印刷错误,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来寻找切入点。
例如在讲授《药》一文时学生会读到这样一句话:“老栓,就是运气了你!”,“运气了你”一次在学生生活中从来没有用到过,这种与现实生活相矛盾的言语肯定会对学生带去极大的质疑,因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文章中运气了你是不是印刷错误?”于是班级里肯定有学生会翻开自己身边的《鲁迅全集》来查看,但答案是没有印刷错误,于是教师可以继续引导:“那么为什么要用运气了你呢?大家仔细看下文章,还有没有其他人说过类似的话?”经过查看,学生们会发现没有人说成,进而学生会领悟到这句话说错的不是鲁迅,而是康大叔。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讲解小说中的语言与现实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以便让学生更清晰对理解课文内容。而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打破思维定势、寻找相关答案的过程中被带入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李卫东.课堂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11,04,(23)
[2]宋晓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五定”[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9,(12)
[3]谢梅红.选好阅读教学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17,(76)
关键词:语文教学;切入点;选择
如何上好一堂课是很多教师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开始阶段选取一个新颖的东西作为切入点,肯定能将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当中,这样教师自然能够上好这堂课。
一、通过多媒体寻找切入点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各高中教室中,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却很少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他们认为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时一种浪费。当然一些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渐渐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但由于教师缺乏科学的使用方法,导致没有将多媒体的价值完全发挥出来,比如很多教师上课使用多媒体往往是播放制作好的PPT,PPT制作的文字非常多,学生根本看不清上面写得什么,这让很多学生认为看PPT不如看课本的想法。
其实高中生本身对多媒体还是有很大兴趣的,教师只要将它用到点上,方法多样一些,学生还是可以接受多媒体的,教师也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引入工作,让学生从自身兴趣中切入到学习内容中。使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小段电视剧《水浒传》的片段,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一下林冲当时的情景;再比如在讲授《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可以在PPT中让学生欣赏一些“桃花圣境”的图片,使学生对陶渊明的思想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第二种方法是对于一些古文或者诗歌的欣赏时,如《滕王阁序》,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音乐版或图像版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在欣赏视频时对全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从师生对话中寻找切入点
从对话中寻找切入点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谈话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而对话的质量,将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许多教育家认为课堂对话要少而精。这样就要求老师依据课文的难点、重点,进行话题精选,通过教学任务的内在联系,对内容进行重新的有机糅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教学课程的精简,突出重点内容,有的放矢,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比如在学习《包身工》时,由于包身工这一名词很多学生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名词,教师可以在讲授之前通过一些对话让学生认识包身工,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进行必要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图片以及文字来了解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可以算是人间地狱,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明确了题目之后,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问题:“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怎样?”学生回答:“非常悲惨,痛苦。”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学生:“为了生活。”教师:“他们有幸福的未来吗?”学生:“肯定不会有。”教师:“能有具体的词语来概括这类人吗?”学生:“人类机器。”学生:“痛苦的工人。”学生:“没有自由的农民。”学生:“苦命人。”教师又给大家讲在70多年的上海,一些工厂里也生活着没有人权,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没有人生自由的农民。最后教师给学生指出中国古代有大量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包身工,窦娥就是其中一位。从而通过话题将“包身工”这个人物较好地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旧社会的黑暗,为突破重点提供相应的基础。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这种对话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点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师生之间通过对话将相应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分的交流,把握目标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当对话结束的时候,学生对课文的具体知识内容已经充分掌握,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思维定式寻找切入点
思维定势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在长期的语文熏陶下,他们对待一些言语性的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如描绘天空下着雨时他们经常会看到“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间久了,学生心目中对文章中的文字产生一种定势,而一旦他们发现了一些与自己思维定势不一致的语句时,肯定会产生一定的质疑或疑惑,认为是作者写错了或印刷错误,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来寻找切入点。
例如在讲授《药》一文时学生会读到这样一句话:“老栓,就是运气了你!”,“运气了你”一次在学生生活中从来没有用到过,这种与现实生活相矛盾的言语肯定会对学生带去极大的质疑,因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文章中运气了你是不是印刷错误?”于是班级里肯定有学生会翻开自己身边的《鲁迅全集》来查看,但答案是没有印刷错误,于是教师可以继续引导:“那么为什么要用运气了你呢?大家仔细看下文章,还有没有其他人说过类似的话?”经过查看,学生们会发现没有人说成,进而学生会领悟到这句话说错的不是鲁迅,而是康大叔。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讲解小说中的语言与现实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以便让学生更清晰对理解课文内容。而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打破思维定势、寻找相关答案的过程中被带入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李卫东.课堂导入语与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11,04,(23)
[2]宋晓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五定”[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9,(12)
[3]谢梅红.选好阅读教学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