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步,在新时代的文明社会中,人们的德行已经成为了关键品质,所以德育教育逐步成为了教育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国家在大力推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同时,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新概念,要求各学科教师积极展开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完善德育教育的标准,培养具有德行统一、文品兼備的优秀人才。本文即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德育教育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161-03
在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无论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准,还是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都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具备高度的德行品质和文化涵养,由此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以体现,而高中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活动组织以及课后作业等所有教学环节中,适当加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品行兼备,成为符合新时代标准的新人才。
一、课程内容——爱国主义的浓缩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依照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首先从课程内容入手,深度挖掘课程中存在的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课程与思政的协同教育,保持其同行同向,让教学与德育之间形成融洽和互助的关系,保证学生既掌握了应有的知识与能力,同时还具备高度的素质和精致的品格。
比如在学习“二项式系数”的过程中,“杨辉三角”是学生必然要接触到的数学内容,在此我就发现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关键时机。首先我会向学生讲述关于“杨辉三角”的数学思想和问题,当学生了解到其中的重要意义之后,我便开始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杨辉,并且通过与欧洲数学家帕斯卡的对比,学生就会发现,杨辉的研究成果要比欧洲早近400年,这时我便扩展学习内容,列举了刘徽、贾宪、祖冲之、秦九韶等多位古代数学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学家相比较,学生不禁感叹,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顶峰,他们为祖国先辈的智慧而感到骄傲,引发心中那深沉的爱国热情,建立起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塑造了重建古代数学成就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设计——价值取向的引导
数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逻辑思维,而逻辑又往往与哲学相联系,由此数学便与哲学建立了关系,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当中,加入哲学思想的渗透,形成一定的启发和启示作用,以此纠正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我发现日常生活中就存在很多数列,比如一座塔上挂着的铃铛,第一层有64个,第二层32个,第三层16个,最上一层则是一口钟,由此便形成了一个等比数列。这时我便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会为学生灌输新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客观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规律,我们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才能感受和发现事物中的联系和变化,就像这塔上的铃铛,当我们作为客观视角去观察时,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而当我们走进塔中,却难以发觉其中的奥秘。
三、活动组织——审美观念的培养
数学不仅有逻辑思维的考量,也存在几何思想的建构。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结合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来分析事物的美,让学生认识到,艺术与数学同样息息相关,学好了数学才能更便捷地欣赏到艺术品的美,并且知道其美在何处。
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过一次“艺术品赏析大会”的活动,通过欣赏《蒙娜丽莎》、《大卫》、《断臂维纳斯》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来解析其中的美感来源。比如在委拉斯开兹的《崇拜耶稣》这幅画中,学生通过将画面的长和宽分别乘以0.618,便得到了四条黄金分割线,而小耶稣的头部刚好就在黄金分割线的一个交叉点上,这就是这幅美术作品从结构感官上给人美的感受的来源,学生也会从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新的审美观念,能够通过数学知识来判断艺术品中结构、弧线、位置等因素中的美学。
四、解题教学——创新意识的养成
解题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解决好数学问题,需要严谨的分析并找准正确的推理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题的过程。教学时通过对数学题的求解,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规范解题步骤,严肃对待犯过的错误才能学有所成,平时的故弄玄虚对自己学习甚至品德都没有半点好处。我们经常会遇到数学问题有多种求解的方法,一些认真严谨的学生掌握了教师教授的基本定理,通用方法后,发现不能解决复杂问题或者是解决起来很麻烦的情况,这时候需要教师多给予鼓励与支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数学解题过程中更进一步的归纳演绎数学科学,并且培养了学生总结推理应用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养成,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打开,出现的新理念,新方法都有学生个人的色彩,赋予了独特的创新思想,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每一步都有正确的理论依据扶持,更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解决立体几何证明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是平行还是垂直时,教学的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来判断,这样很容易可以证明。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不同的角度切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既定的知识上,联系学过的知识,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增加已知条件并列出向量乘积为零两向量垂直,提示从向量转化线,由线转换到平面的法向量,并建立坐标系利用坐标的运算来求解证明。学生立马调动脑中的知识,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整合,创新方法。问题虽然简单,但引导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可不简单,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教授。长此以往,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分组学习——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数学知识和定理繁多,学习有较大难度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致,不能很好地利用周围的资源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握好小组之间整体实力相当,组内成员能够互帮互助的原则。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下讨论問题的任务后,学生会发现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但与同学交流讨论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达到让学生不惧难题的效果,遇到难题不是慌慌张张难以下手,而是小组之间积极的讨论。这不仅是对学生本身的提高,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本身也是对自己学过知识的检验。在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学会独立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内相互合作,增强了凝聚力,小组外合理竞争,共同提高。每一个学生代表的是一个小组,而每一个小组代表的是整个班级。长此以往,班级的成绩有一个整体的提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团结意识。
例如,教学《函数与方程》这一课时内容时,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是否连续,需要判断零点的有无这一类问题,由于这类问题非常的抽象,使得学生思维混乱,没有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时候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函数图像。这样小组的人员对于问题的解决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紧接着讨论出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讨论中小组成员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倘若其他成员提出异议,学生则需要共同讨论,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和接纳,自己不足的方面积极向别人请教,自己觉得好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实践有助于今后的学生合作团结精神的发展,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给将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反思性教学——不忘初心的践行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反思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自己的求知欲望,教师进行反思性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古人言:行成于思,毁于随。这说明学习的过程当中,无论是针对哪一个科目,学生都应该养成自主思索的习惯,并且能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更好的掌握知识。
针对高中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时时刻刻的反思,要求教师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适当地创立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且使学生融入到这个教学情景当中,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的直观清晰,从而使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得到明显的加强。例如,在数学课程的不同单元和章节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尝试构建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合适地引导学生对于该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与收获进行不断的反思。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平台,帮助学生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将不同章节之间的基本概念利用多媒体制作成网络动画,使学生明白各个章节之间是怎么样联系起来的,学生在脑海中基本有了大致的网络以后,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拓展一些更加深刻的基本概念。
反思性学习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直观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的加强,为了使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的良好,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使学生反复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反思意识得到培养和加强。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的课下作业过程中,难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将学生的错误作为后续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在某一个环节集中出现错误,说明该模块的知识点普遍存在接受困难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普遍错误,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适当的反思,明确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
七、课后作业——环保意识的渗透
传统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压力的象征,不仅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负面影响,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对于作业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由此便可以在作业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比如在学习过“统计”的内容之后,我就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统计包括自己在内所有家庭成员每日塑料袋的消耗量,经过两周的时间,学生记录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我便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根据所有的数据来计算一个平均值,求出平均每个人每天的塑料袋消耗量,学生这时候便会发现,每人每天哪怕只使用1个塑料袋,全国一天就要产生14亿个以上的塑料袋污染,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深刻认知到绿色环保生活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活动组织、解题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以及课后作业这几个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审美观念,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弘扬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学习以及认识到绿色生活的意义,达到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朱小明.知识树人 德育固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J].考试周刊.2018(24)
[2]李涛.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6(02)
【关键词】高中数学 德育教育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161-03
在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无论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准,还是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都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具备高度的德行品质和文化涵养,由此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以体现,而高中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活动组织以及课后作业等所有教学环节中,适当加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品行兼备,成为符合新时代标准的新人才。
一、课程内容——爱国主义的浓缩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依照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首先从课程内容入手,深度挖掘课程中存在的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课程与思政的协同教育,保持其同行同向,让教学与德育之间形成融洽和互助的关系,保证学生既掌握了应有的知识与能力,同时还具备高度的素质和精致的品格。
比如在学习“二项式系数”的过程中,“杨辉三角”是学生必然要接触到的数学内容,在此我就发现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关键时机。首先我会向学生讲述关于“杨辉三角”的数学思想和问题,当学生了解到其中的重要意义之后,我便开始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杨辉,并且通过与欧洲数学家帕斯卡的对比,学生就会发现,杨辉的研究成果要比欧洲早近400年,这时我便扩展学习内容,列举了刘徽、贾宪、祖冲之、秦九韶等多位古代数学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学家相比较,学生不禁感叹,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顶峰,他们为祖国先辈的智慧而感到骄傲,引发心中那深沉的爱国热情,建立起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塑造了重建古代数学成就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设计——价值取向的引导
数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逻辑思维,而逻辑又往往与哲学相联系,由此数学便与哲学建立了关系,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当中,加入哲学思想的渗透,形成一定的启发和启示作用,以此纠正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我发现日常生活中就存在很多数列,比如一座塔上挂着的铃铛,第一层有64个,第二层32个,第三层16个,最上一层则是一口钟,由此便形成了一个等比数列。这时我便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会为学生灌输新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客观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规律,我们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才能感受和发现事物中的联系和变化,就像这塔上的铃铛,当我们作为客观视角去观察时,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而当我们走进塔中,却难以发觉其中的奥秘。
三、活动组织——审美观念的培养
数学不仅有逻辑思维的考量,也存在几何思想的建构。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结合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来分析事物的美,让学生认识到,艺术与数学同样息息相关,学好了数学才能更便捷地欣赏到艺术品的美,并且知道其美在何处。
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过一次“艺术品赏析大会”的活动,通过欣赏《蒙娜丽莎》、《大卫》、《断臂维纳斯》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来解析其中的美感来源。比如在委拉斯开兹的《崇拜耶稣》这幅画中,学生通过将画面的长和宽分别乘以0.618,便得到了四条黄金分割线,而小耶稣的头部刚好就在黄金分割线的一个交叉点上,这就是这幅美术作品从结构感官上给人美的感受的来源,学生也会从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新的审美观念,能够通过数学知识来判断艺术品中结构、弧线、位置等因素中的美学。
四、解题教学——创新意识的养成
解题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解决好数学问题,需要严谨的分析并找准正确的推理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题的过程。教学时通过对数学题的求解,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规范解题步骤,严肃对待犯过的错误才能学有所成,平时的故弄玄虚对自己学习甚至品德都没有半点好处。我们经常会遇到数学问题有多种求解的方法,一些认真严谨的学生掌握了教师教授的基本定理,通用方法后,发现不能解决复杂问题或者是解决起来很麻烦的情况,这时候需要教师多给予鼓励与支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数学解题过程中更进一步的归纳演绎数学科学,并且培养了学生总结推理应用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养成,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打开,出现的新理念,新方法都有学生个人的色彩,赋予了独特的创新思想,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每一步都有正确的理论依据扶持,更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解决立体几何证明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是平行还是垂直时,教学的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来判断,这样很容易可以证明。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不同的角度切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既定的知识上,联系学过的知识,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增加已知条件并列出向量乘积为零两向量垂直,提示从向量转化线,由线转换到平面的法向量,并建立坐标系利用坐标的运算来求解证明。学生立马调动脑中的知识,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整合,创新方法。问题虽然简单,但引导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可不简单,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教授。长此以往,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分组学习——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数学知识和定理繁多,学习有较大难度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致,不能很好地利用周围的资源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握好小组之间整体实力相当,组内成员能够互帮互助的原则。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下讨论問题的任务后,学生会发现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但与同学交流讨论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达到让学生不惧难题的效果,遇到难题不是慌慌张张难以下手,而是小组之间积极的讨论。这不仅是对学生本身的提高,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本身也是对自己学过知识的检验。在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学会独立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内相互合作,增强了凝聚力,小组外合理竞争,共同提高。每一个学生代表的是一个小组,而每一个小组代表的是整个班级。长此以往,班级的成绩有一个整体的提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团结意识。
例如,教学《函数与方程》这一课时内容时,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是否连续,需要判断零点的有无这一类问题,由于这类问题非常的抽象,使得学生思维混乱,没有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时候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函数图像。这样小组的人员对于问题的解决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紧接着讨论出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讨论中小组成员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倘若其他成员提出异议,学生则需要共同讨论,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和接纳,自己不足的方面积极向别人请教,自己觉得好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实践有助于今后的学生合作团结精神的发展,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给将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反思性教学——不忘初心的践行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反思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自己的求知欲望,教师进行反思性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古人言:行成于思,毁于随。这说明学习的过程当中,无论是针对哪一个科目,学生都应该养成自主思索的习惯,并且能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更好的掌握知识。
针对高中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时时刻刻的反思,要求教师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适当地创立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且使学生融入到这个教学情景当中,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的直观清晰,从而使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得到明显的加强。例如,在数学课程的不同单元和章节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尝试构建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合适地引导学生对于该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与收获进行不断的反思。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平台,帮助学生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将不同章节之间的基本概念利用多媒体制作成网络动画,使学生明白各个章节之间是怎么样联系起来的,学生在脑海中基本有了大致的网络以后,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拓展一些更加深刻的基本概念。
反思性学习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直观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的加强,为了使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的良好,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使学生反复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反思意识得到培养和加强。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的课下作业过程中,难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将学生的错误作为后续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在某一个环节集中出现错误,说明该模块的知识点普遍存在接受困难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普遍错误,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适当的反思,明确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
七、课后作业——环保意识的渗透
传统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压力的象征,不仅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负面影响,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对于作业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由此便可以在作业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比如在学习过“统计”的内容之后,我就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统计包括自己在内所有家庭成员每日塑料袋的消耗量,经过两周的时间,学生记录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我便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根据所有的数据来计算一个平均值,求出平均每个人每天的塑料袋消耗量,学生这时候便会发现,每人每天哪怕只使用1个塑料袋,全国一天就要产生14亿个以上的塑料袋污染,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深刻认知到绿色环保生活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活动组织、解题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以及课后作业这几个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审美观念,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弘扬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学习以及认识到绿色生活的意义,达到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朱小明.知识树人 德育固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J].考试周刊.2018(24)
[2]李涛.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