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完全归纳力求“完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对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考察,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全部对象的一般性结论的一种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常常运用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不再给予进一步的演绎证明。但由于不完全归纳只考察整体的部分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后,就给出整体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所以其归纳过程是不够严谨的,得到的结论也并非一定正确。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让不完全归纳力求“完全”。这样有利于结论的顺利得出,并确保其可靠性,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文字不仅是我们记录和表达信息的工具,当它们按作者意愿以某种序列组合起来的时候,就具有了艺术的审美价值——或是音乐律动之美,或是美术渲染之美,或是情感浸润之美。带领学
本文论述了目前远程教育中传统课件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和XML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基于XML的课件制作方法,使用XML生成的Web课件,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资源的标准化和开
散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鉴赏散文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思考:(1)巧借标题,解文意,(2)抓住"关键句",解文意,(3)围绕"形""神"解文意
思考一:"鸡兔同笼"问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综合应用的范畴,是尝试与猜测这个专题下的一个内容。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