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引导者要引导学习主体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就须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关注学生课堂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达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思维训练的目的。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训练;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科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除了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之外,更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就是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再不是以前的教师“一言堂”,而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深入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及方法指导。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来自课程本身,也可能来源于生生互动交流之后。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生成,这种生成的疑问,可以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这其实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训练,有了这样的意识还不够,教师还要提前预设,清楚每个环节学生会有哪些疑问,会有怎样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一味地“灌输”型学习,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打开,让学生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质量,要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英语课上活跃起来,把质疑思辨带入英语教学中。
很多时候教师会发现,小学英语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学生都能够记住,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回到家中,同样类型的题就不能独立完成。导致有的家长不理解,质问学生上课学什么了,到学校干什么了,英语课怎么学的等等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真的是出在孩子身上嗎?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他们只是学会了被动地接收知识点,而没有主动进行思维构建,又谈何思维发展。
1.思维训练课堂需要建立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
课前预习是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充分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跟得上节奏,才能有思维训练的空间。有句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预习首先是找出已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一张海报,说说课文中有哪些是学过的知识,包括单词、句型,甚至是语法知识。在课前两分钟,学生可以自愿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帶领全班学生复习旧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就是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进行总结。通过这项预习,对文章的大概意思和结构有个了解,对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有了准备工作。也可整体梳理文章的大体内容,掌握一个基本意思,在预习的行为中尝试自己先对文章进行提问,并寻找自己能解决的回答,或可针对书后安排的题目,寻找答案。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一定要思考自己能针对本课所学的课文,或是语法点提出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课时向同伴或是教师提问。当然,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帮助,要在每天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预习任务,如安排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重要词组;对文章内容提问并解答等。
2.思维训练课堂需要建立在充分交流思考之中
发散思维是强调通过自己的联想和迁移把问题具体化,尽可能多地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自我创造能力的展示机会,让学生活跃起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到发散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师都很有感触,在他们的课堂里处处可以见到学生们思维碰撞的火花。但是在英语课上就比较少见了,怎样能在英语课堂上也让孩子发散思维呢?比如句型的教授,在讲授一般将来时的过程中,让学生使用will说句子,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尽情地说自己想说的句子,这就是发散思维的培养。再比如,在图书馆里,用I can…描述在那里能做的事情,但是国外的图书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去过的,那么在国外的图书馆里又能做什么事情呢?学生们又可以发散思维,想象着说句子。还比如某节课学生学了一个故事,可是结局是什么呢?课文中并没有阐述,孩子们可以运用学过的句型对故事进行续写,等等。其实发散并不难,只需教师的一个引导,学生们会开动自己的小脑袋尽情地发挥。教师还会惊喜地发现在培养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那么质疑思辨课堂也就随之出现了。
利用“问题串”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进而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串",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经验,系统整合"新知"与"旧知",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质疑思辨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任务型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设计“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形成自己的思辨课堂。比如在六年级下Module 3 Unit 1一课中,讲述大明、西门和他的妈妈去公园野餐,从开始的艳阳高照到下雨的天气,他们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串:(1)大明怎么知道要下雨了?(2)他们下雨后怎么样了?(3)为什么他们最后会饿着肚子回家呢?(4)谁吃了他们的午餐?5.最后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了公园呢?问题串的提出可以是教师自己提出,当然最好是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鼓励学生自己用所学语言进行提问。如果是较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有限,用汉语进行提问都是可以的。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就会被打开,在课堂上就再也不会出现教师“一言堂”了,质疑思辨课堂初见雏形。
3.思维训练课堂需要建立在交流汇报之后
除了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也不能忽视小组合作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在课文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课文教学时一定要有主线问题,学生们在主线问题的牵动下整体感知文本,然后教师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围绕着本课的直线问题进行发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把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把有困难的地方做好记号,留到小组里讨论。在组内研讨中,孩子们要解决每个人的疑惑,还可以提出不同于他人的想法,然后集体解决。学生们在共同研究中碰撞着思维,辩论着想法,最后达成一致,进行班级汇报。这样的课堂会让不会的孩子学会知识,让学会的孩子更深地挖掘教材。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能发现闪亮的星星,稍纵即逝。教师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发现孩子们带来的惊喜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支持,因为有了教师的肯定,才能给学生用思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方式以极大的鼓励,让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在英语课堂上活跃起来。只有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碰击,一次又一次的生成,课堂才有活力,这才是真正的教学。
参考文献
董奇.1993.儿童创造力发展[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莫丽芸.2015.从教师符号中解放出来[J].教师博览(1).
邱晨辉.2015.探探中国发展的脉[J].教师博览(6).
王晓明.201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英语发散思维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
周慧娟.2013.质疑思辨让学生读有所得[J].语文天地.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训练;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科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除了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之外,更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就是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再不是以前的教师“一言堂”,而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深入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及方法指导。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来自课程本身,也可能来源于生生互动交流之后。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生成,这种生成的疑问,可以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这其实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训练,有了这样的意识还不够,教师还要提前预设,清楚每个环节学生会有哪些疑问,会有怎样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一味地“灌输”型学习,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打开,让学生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质量,要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英语课上活跃起来,把质疑思辨带入英语教学中。
很多时候教师会发现,小学英语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学生都能够记住,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回到家中,同样类型的题就不能独立完成。导致有的家长不理解,质问学生上课学什么了,到学校干什么了,英语课怎么学的等等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真的是出在孩子身上嗎?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他们只是学会了被动地接收知识点,而没有主动进行思维构建,又谈何思维发展。
1.思维训练课堂需要建立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
课前预习是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充分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跟得上节奏,才能有思维训练的空间。有句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预习首先是找出已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一张海报,说说课文中有哪些是学过的知识,包括单词、句型,甚至是语法知识。在课前两分钟,学生可以自愿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帶领全班学生复习旧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就是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进行总结。通过这项预习,对文章的大概意思和结构有个了解,对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有了准备工作。也可整体梳理文章的大体内容,掌握一个基本意思,在预习的行为中尝试自己先对文章进行提问,并寻找自己能解决的回答,或可针对书后安排的题目,寻找答案。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一定要思考自己能针对本课所学的课文,或是语法点提出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课时向同伴或是教师提问。当然,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帮助,要在每天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预习任务,如安排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重要词组;对文章内容提问并解答等。
2.思维训练课堂需要建立在充分交流思考之中
发散思维是强调通过自己的联想和迁移把问题具体化,尽可能多地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自我创造能力的展示机会,让学生活跃起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到发散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师都很有感触,在他们的课堂里处处可以见到学生们思维碰撞的火花。但是在英语课上就比较少见了,怎样能在英语课堂上也让孩子发散思维呢?比如句型的教授,在讲授一般将来时的过程中,让学生使用will说句子,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尽情地说自己想说的句子,这就是发散思维的培养。再比如,在图书馆里,用I can…描述在那里能做的事情,但是国外的图书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去过的,那么在国外的图书馆里又能做什么事情呢?学生们又可以发散思维,想象着说句子。还比如某节课学生学了一个故事,可是结局是什么呢?课文中并没有阐述,孩子们可以运用学过的句型对故事进行续写,等等。其实发散并不难,只需教师的一个引导,学生们会开动自己的小脑袋尽情地发挥。教师还会惊喜地发现在培养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那么质疑思辨课堂也就随之出现了。
利用“问题串”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进而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串",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经验,系统整合"新知"与"旧知",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质疑思辨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任务型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设计“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形成自己的思辨课堂。比如在六年级下Module 3 Unit 1一课中,讲述大明、西门和他的妈妈去公园野餐,从开始的艳阳高照到下雨的天气,他们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串:(1)大明怎么知道要下雨了?(2)他们下雨后怎么样了?(3)为什么他们最后会饿着肚子回家呢?(4)谁吃了他们的午餐?5.最后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了公园呢?问题串的提出可以是教师自己提出,当然最好是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鼓励学生自己用所学语言进行提问。如果是较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有限,用汉语进行提问都是可以的。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就会被打开,在课堂上就再也不会出现教师“一言堂”了,质疑思辨课堂初见雏形。
3.思维训练课堂需要建立在交流汇报之后
除了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也不能忽视小组合作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在课文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课文教学时一定要有主线问题,学生们在主线问题的牵动下整体感知文本,然后教师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围绕着本课的直线问题进行发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把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把有困难的地方做好记号,留到小组里讨论。在组内研讨中,孩子们要解决每个人的疑惑,还可以提出不同于他人的想法,然后集体解决。学生们在共同研究中碰撞着思维,辩论着想法,最后达成一致,进行班级汇报。这样的课堂会让不会的孩子学会知识,让学会的孩子更深地挖掘教材。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能发现闪亮的星星,稍纵即逝。教师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发现孩子们带来的惊喜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支持,因为有了教师的肯定,才能给学生用思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方式以极大的鼓励,让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在英语课堂上活跃起来。只有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碰击,一次又一次的生成,课堂才有活力,这才是真正的教学。
参考文献
董奇.1993.儿童创造力发展[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莫丽芸.2015.从教师符号中解放出来[J].教师博览(1).
邱晨辉.2015.探探中国发展的脉[J].教师博览(6).
王晓明.201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英语发散思维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
周慧娟.2013.质疑思辨让学生读有所得[J].语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