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才能使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体育的竞技性、激励性、竞争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出发,充分地激发和挖掘学生对体育运动积极性和内在兴趣,在讲解要领、示范动作和进行教学过程中,都要以最佳的状态高度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感受参加体育运动对身心全面发展重要性。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兴趣的属性。
1、重视兴趣的倾向性,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他们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不同,同时客观条件对他们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因此他们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倾向性也就千差万别。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刺激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从而各种性质不同的神经联系会暂时地生成。所以,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会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爱好。由此可以看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也很自然地把各方面的生活体验带到体育运动中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侧重、有目的地巩固和提升一部分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重视特长学生的培养,再由特长生去带动其他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使有所特长学生的兴趣的倾向性巩固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2、重视兴趣的广泛性,丰富专业知识技能
对事物的兴趣不局限于一种,这是每个学生所体现出的兴趣特点,同一个人的兴趣可能会有多种多样。对体育兴趣的广泛性方面不同的学生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非常喜爱球类运动,却也很喜欢田径和游泳等其他运动,这些学生是属于对体育运动兴趣广泛的学生;而有的学生始终只对某一种体育运动兴趣浓厚,却对其他的运动无动于衷,这些学生是属于对体育活动兴趣单一的学生。学生这种兴趣差异的形成和拉大距离与体育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与体育老师自身的兴趣广泛性、运动知识的专业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有效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运动技能,唯有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才会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会对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适应交流的能力
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教学目标的实际。在教学的手段上教师要突出引导、善于激发、有效调节,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中力求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课堂丰富多彩,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和发展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教师要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树立自我锻炼意识,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动作要领的的讲解、示范以及要求学生反复地进行练习,对学生理解掌握动作要领,更牢固地识记动作方法具有很好的作用。殊不知,学生对于反复的练习容易产生乏味感和枯燥感,而且这样做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大大增加他们的运动负担。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让学生持续不断地练习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有时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烦或逆反心理,反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应该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兴趣为切入点,在教学中重点向学生展示和教会他们练习的技巧,而不是片面地强调练习的频度,把刻苦练习和科学巧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2、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每一位学生都客观地存在个体上的差异。让学生以自我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客观地了解自身的运动能力程度和学习效果情况。这样两种评价的结合,不但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存在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果。自我评价意识可以有效地分析、选择信息,并确定正确的动作。一名学生如果没有或者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那么他只会机械重复地进行练习。而当出现错误的动作时,非但不能正确判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因为机械重复的练习导致错误的动作定型。如果一名学生具备了自我评价能力,那么他就能以练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能正确地掌握好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对技术要领的讲解和动作练习的评述,为学生提供技术动作规范的判别标准,向学生详细明确技术动作的练习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和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性发展的程度。每一个中学生都有其鲜明独特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忽视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应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力,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体育自主学习中实现自主创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体育教学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凸显和发展个性,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对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关注与提倡学生个性发展,更要深刻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自觉投入到学习与锻炼中去,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桥梁与基础是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应该学习与研究新课程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运动潜力和情感因素,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享受终身体育快乐。
(责任编辑:韩小轩)
一、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体育的竞技性、激励性、竞争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出发,充分地激发和挖掘学生对体育运动积极性和内在兴趣,在讲解要领、示范动作和进行教学过程中,都要以最佳的状态高度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感受参加体育运动对身心全面发展重要性。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兴趣的属性。
1、重视兴趣的倾向性,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他们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不同,同时客观条件对他们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因此他们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倾向性也就千差万别。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刺激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从而各种性质不同的神经联系会暂时地生成。所以,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会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爱好。由此可以看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也很自然地把各方面的生活体验带到体育运动中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侧重、有目的地巩固和提升一部分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重视特长学生的培养,再由特长生去带动其他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使有所特长学生的兴趣的倾向性巩固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2、重视兴趣的广泛性,丰富专业知识技能
对事物的兴趣不局限于一种,这是每个学生所体现出的兴趣特点,同一个人的兴趣可能会有多种多样。对体育兴趣的广泛性方面不同的学生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非常喜爱球类运动,却也很喜欢田径和游泳等其他运动,这些学生是属于对体育运动兴趣广泛的学生;而有的学生始终只对某一种体育运动兴趣浓厚,却对其他的运动无动于衷,这些学生是属于对体育活动兴趣单一的学生。学生这种兴趣差异的形成和拉大距离与体育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与体育老师自身的兴趣广泛性、运动知识的专业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有效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运动技能,唯有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才会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会对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适应交流的能力
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教学目标的实际。在教学的手段上教师要突出引导、善于激发、有效调节,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中力求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课堂丰富多彩,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和发展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教师要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树立自我锻炼意识,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动作要领的的讲解、示范以及要求学生反复地进行练习,对学生理解掌握动作要领,更牢固地识记动作方法具有很好的作用。殊不知,学生对于反复的练习容易产生乏味感和枯燥感,而且这样做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大大增加他们的运动负担。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让学生持续不断地练习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有时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烦或逆反心理,反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应该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兴趣为切入点,在教学中重点向学生展示和教会他们练习的技巧,而不是片面地强调练习的频度,把刻苦练习和科学巧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2、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每一位学生都客观地存在个体上的差异。让学生以自我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客观地了解自身的运动能力程度和学习效果情况。这样两种评价的结合,不但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存在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果。自我评价意识可以有效地分析、选择信息,并确定正确的动作。一名学生如果没有或者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那么他只会机械重复地进行练习。而当出现错误的动作时,非但不能正确判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因为机械重复的练习导致错误的动作定型。如果一名学生具备了自我评价能力,那么他就能以练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能正确地掌握好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对技术要领的讲解和动作练习的评述,为学生提供技术动作规范的判别标准,向学生详细明确技术动作的练习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和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性发展的程度。每一个中学生都有其鲜明独特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忽视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应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力,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体育自主学习中实现自主创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体育教学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凸显和发展个性,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对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关注与提倡学生个性发展,更要深刻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自觉投入到学习与锻炼中去,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桥梁与基础是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应该学习与研究新课程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运动潜力和情感因素,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享受终身体育快乐。
(责任编辑:韩小轩)